撞到桌角的瞬間止痛密方!談「不要視覺」這個新觀念
你有看過下面這個幻覺實驗嗎?
這個實驗叫「Enigma」,翻作謎之圈圈好了。當我們專注看著那圓型的正中心,會看到一圈又一圈彷彿在轉動,整張圖片在閃爍。
這個是1970年代就有的玩意,和現代人做出來的其他幻覺效果比起來或許沒什麼,然而Enigma到底在人體是怎麼發生的一直是個「謎」,Wired雜誌上周有篇報導,科學家終於解開「謎底」(雙重意涵),證明了原來啊是我們的眼球在作祟!
原來,眼球會一直不斷的在作非常非常快速、沒有知覺的跳動,這些「微跳動」的小動作叫microsaccades,科學家發現,若想辦法抑制這個無意識的眼球動作(大概是施打什麼藥吧),這種幻覺就會消失,但,平時它永遠都在。
重要的是,眼球不斷的在作「微跳動」,是要幹嘛?科學家說,這是眼球在幫助我們,在專注看一樣東西的時候,還會「瞄」到旁邊的其他東西。換句話說,這是眼球幫助我們「不要太專心在看某一樣東西上面」。
這也是「視覺」的一個重要功能:不要太專注看一樣東西。
然後昨天,也有一篇從澳洲學者在英國牛津大學時期的研究,他研究的是「視覺」和「痛覺」的關係。在之前,人們早就覺得,「痛覺」好像有時候會比較痛,有時候比較不痛?科學家早也發現,有時候神經、細胞皆未受損,但人類不知為什麼,就是感覺到「痛」,而有的時候卻該痛不痛,譬如我小時候在鄉野奔跑跌了一跤,爬起來繼續追,回到家才發現膝蓋流滿了血,才開始感到痛。一旦知道「痛」以後,才一點點什麼,就痛得很害怕;愈害怕,就愈痛!
科學家做的這實驗,是用「視覺」來止痛。
這個有趣的實驗中,科學家找來10個實驗者,這些實驗者都患有手臂方面的長期疼痛的毛病,科學家讓10位都戴上特別的眼鏡,有的鏡片看出去,東西會比實物大一倍,有的則比實物要小許多,有的和實物一模一樣大。
科學家讓這10個人戴著不同的眼鏡,看著自己那隻不斷作痛的手臂,然後問他們疼痛的情形?結果發現,當這些患者用比實物大一倍的「放大鏡」在注視著痛手,痛手比平常大一倍,患者竟然也會感覺得比平常更痛!
然後,當患者戴著「縮小鏡」來注視著痛手,痛手看起來比平常小很多,患者竟說,嗯,比平常還要不痛!
也就是說,今天你假如不幸受傷了,或者只是走路撞到桌角,啊呀,好痛,請緊緊記住,馬、上、轉、移、注、意、力,不要去盯著傷口看,不要把它看得「好大一塊」,不要把所有心思都在灌溉你溫暖的眼神在傷口上,不然它可能會多痛了好多。
最好是完全忘了它,當它作很小的破洞,小到幾乎看不見,這樣能盡量降低疼痛的感覺。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原來,「視覺」的效果會差這麼多!
所以,「視覺」的高手,也會是人生的高手嗎?
視覺如何影響成功?
談到「視覺」,我有些意見想表達。所有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對眼睛一個小框框所「看」出去的東西,有所「要求」。我們每個人,對我們每天所「看」到的東西的「可容忍度」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很重視視覺,有的人不然。如果要評分的話,我就是那種很不著重視覺的人。
我是「視覺零分」。
很奇怪的形容。常看到雅痞、城市人、單身貴族,喜歡在字裡行間不經意的透露,自己是一個注重情調、注重美感、注重生活、注重打理的人,走出來永遠都是漂亮的模樣,用的東西也都很有品味,有些人甚至細節到注重一塵不染,一痕都不能有……。
但,至少有50%的工作,是不需要這種東西的。當你有了這樣的視覺要求,不會怎樣,但就像你看著一隻疼痛的手臂,一直看一直看,整個感觀系統被「它」所包圍了。
譬如,過度漂亮的簡報,幾乎所有空格都完美,你會一想,這個到底花多久時間在美觀?
過度有型的穿著,花心思在穿著上,你會一想,到底花多少時間在置裝與打扮?
我們說,沒有啊,沒有啊,這是與生俱來的,我就是喜歡這樣…。沒有辛苦啊。
不辛苦,但整個人對外的反應力已經「減了一半」,花了太多功夫在不必要的視覺堅持上。我們可以將自己想像成一台電腦,若有太多的視覺上的刺激來打擾,就像一個又一個的interrupt,試圖要求大腦的注意,要你去修理這裡一下;不去修,就哪裡不順暢。修了以後,帶著很漂亮,就可以四處走……最後總合下來,花了比別人多一大塊的時間在搞些慢吞吞的事,比別人少一半的時間去經營人生。
由於每個人都得用眼睛來看事情、來辦事情,所以「視覺高手」這個字,或許不應拿來形容我們所想像的那種「視覺高手」。拿這個實驗來說,如果不專注在這個,就不會「只有這個」。所以我反而覺得,在這個非常快速的世界中,我們要訓練自己的不是「視覺」,而是「不要視覺」。
就像你撞到桌角,啊,痛!不能去強迫自己一定要看其他東西,但要鍛鍊一招,讓它視而不見,當作沒發生這件事。
不要視覺,反而一一的加倍體會?
在某些行業裡,專業形象或包裝絕對有重要的位置,您看不慣或不認同,只是因為您的領域裡注重的不是這些,導致接觸的不夠多,視野也因而不夠寬廣罷了。
試想一下,既然視覺能影響疼痛感受度,反過來說,乾淨整潔亮麗的外表或造型,是否也就能讓人心情愉悅? 如果今天是個買賣的場合,大多人會跟一個穿著打扮得體的人,還是一個自認為「內容才是唯一重點」的人下訂單?
當然我知道您抨擊的是「過度打扮」,但字裡行間給人的意思似乎是「我們該學著不去注重視覺」。That is down right wrong. 我們該作到至少 presentable.
Taking everything in moderation is the way to go.
一切唯心論嗎?^^
不過修多了,也會提升修正的功力,就會花更少的時間來修正
另外,現在也有很多人越來越嚮往簡單的設計,
越是簡單而又美感的設計,功力更是高強
能把複雜變得簡單,才是智慧
以上,提供一個意見參考
當其他動物的雙眼在兩側變成人的雙眼在前面之後,變得很依賴立體視覺,眼見為憑,偏偏看到的有限。
別忽略一種很重要的聽覺,也別忘記還有嗅覺…人比較像是心物一元。
小時候坐姿不良 腳會麻 家父撕了報紙一角 沾點口水貼在我額頭 感覺確實減緩 腳會麻 家父撕了報紙一角 沾點口水貼在我額頭 感覺確實減緩不少….
呵呵,还是挺有意思的。
http://feeds.feedburner.com/~r/mr6/~3/437498979/ 我用GOOGLE订阅你的菠萝格 怎么链接的这个地址打不开呢?
抽血打針的時候,不要去注意他也不會這麼痛
小時候 在學校流鼻血
老師立即叫同學躺在桌上
老師喝了一口水 噴向同學的臉
說道:好了!可以起來了
就真的沒流鼻血了
我贊成”不要把所有心思灌溉在傷口”,但痛是種警告,要你適當但不過度的保護
刻意打扮可能降低效率,但對視覺美感工作領域的人可能是種必要的習慣,我可不會找一個裝扮不合我的美感的人來替我做任何視覺設計
一如文章所提”不要太專心在看某一樣東西上面”,希望大家能用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放棄視覺帶來的所有弊端的同時,也可能放棄視覺所帶來的所有享受
假如疼痛跟視覺有這麼大的關係,那盲人是不是比較沒有痛覺呢?
一直以來,醫生護士都會建議病人轉移注意力來減緩疼痛。
痛覺是跟想像有關,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只是幫助我們蒐集資料,
來讓大腦想像要面對的物體的工具,
就像我們在鐵工廠聽到金屬碰撞的聲音不覺得痛,
可是到牙科聽到同樣的聲音就會覺得痛,那是因為我們把想像和處理疼動的神經綁在一起。
作者想要說的恐怕是不認為美感的作用可以大到左右功能性的運作吧?
只是美不是只有視覺而已,就像感官也不只視覺一項。
挺有意思的觀點 寫感知運作那部份 心得那部份無法認同 所謂經營人生 事實上就是在這些平常的事情裡面 凡事過頭當然都不好 但“過度“強調所謂效率和成本 也是典型的過頭了 重點還是在平衡上面 但注意力轉移的確是情緒(感知面)管理的訣竅
視覺怎麼可能不重要!?
以網路業來說, 網站的視覺設計和UI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其重要程度不會比技術層面和創意低好嗎?
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解釋,
為什麼台灣的設計工業始終無法大幅成長.
因為太多人的想法, 都和文章作者一樣.
文章中提到的說法都很正確,但是造成不少爭議呢
希認為可能是某種程度上的解釋不足導致
稍加思考歸類之後,文中最後提及的「視覺」應該比較接近於「自己對事物的觀點」
而前半段提及的視覺則是大腦對於看到的東西的反應
算是「心理」與「生理」的兩個不同層面
不過不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最後都可以導出一個相似的結論
「認真看待,但是不要看得太嚴重」
很多事情雖然跟你息息相關,但不代表他們都會要你的命
所謂「視覺零分」的人,應該是這樣的:
早上起床時,不管有沒有看到窗外的陽光都不會影響一整天的心情
待在高緯度國家,就算一起床沒多久天就黑了,心情也不會變差
六先生想的可能是「創意勝」而不是「龜毛勝」
但有時候只是幾個段落沒對齊,就會給人「這簡報是趕出來的嗎」的感覺
像我更會覺得,敢用超大新細明體跟預設配色的簡報者
要不是對內容很有自信,要不就是個懶鬼
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在龜這些「好像沒有什麼」的視覺規劃上
那還是花點錢,交給專業的來吧…
有時候生理上面的感受,是心理上面附加上去的,
其實沒那麼嚴重,但你可能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增加生理上面的負擔!
說穿了,有些事都是你心靈層面作祟。
台灣網站1000個大募集: 台灣網站(還活著的)LOGO大募集, 目標1000家! 這些小icom就是一種視覺;微軟從DOS改成window也是一種視覺的應用.食物的色.香.味.也有視覺上的運用.
搜尋引擎和電視新聞聯手,全民籠罩在「隨時會生病」的恐懼中?還對6先生文中寫到擁有”光速瀏覽”佩服不已說.
這個….你的立論跟你的資料背景有點衝突吧?!
如果人真的是如此視覺化的生物
一有強烈的(或同步率高)視覺效果就會被吸引
那所有的是視覺就是贏得認同的第一個關鍵 不是嗎?
課本上說眼睛的微震顫是為了不讓視細胞對注視點麻痺產生暫盲現象.
“幾乎所有空格都完美”, 個人覺得那是對被提案者的尊重級提案者的用心, 當然前提是這份提案的完成是要有效率的, 但如果只為了求快, 而視覺亂七八糟, 就不是很好了…魔鬼都在細節裡, 在台灣常常看到馬路地面不平整, 人行道上突出的磚塊, 五星級飯店裡的蜘蛛網, 建議一本書”一公分的輸贏”.
“過度有型的穿著”, 個人覺得凡事只要”過度”, 就不是正面的狀況了, 所以我覺得應該不是不要視覺, 而是不要過度的視覺, 如果真的不要視覺, 蘋果電腦就不會越賣越好, 如果不要視覺, 好萊烏藝人們也不用混了, 如果不要視覺, 張藝謀的奧運開幕也不用搞那麼花俏, 如果不要視覺, 檳榔西施就不用穿成那樣搶生意…
以上一點淺見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人類真的是很妙的生物,但是也因為如此才能創造許許多多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