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向Google學習做人道理?
華盛頓郵報昨天刊出一篇由一位號稱有35年經驗在華府工作的社會心理師Douglas LaBier所寫的文章「You’ve Gotta Think Like Google」,也就是說「我們都要學習Google思考的方式」。
什麼意思?這位心理師的主張是,如果Google是個「人」,那這個叫Google的傢伙,他「整體」的處事、思考、工作、待人接物的方式,簡直就是一個「心理健全且有競爭力的成年人」的「標準典型」!當然,華府離矽谷太遠,心理師本業不是電腦網路,所以對Google的印象只是片面。我詮釋他這篇寫得有點虛無的文章,得到的重點是:他所看到的Google這個「人」之所以健全,全是因為Google對待已知的合作伙伴,是非常的信任(20%時間、比一般公司又更多的自由),讓這些夥伴可以創新;而他對待未知的其他大眾,包括茫茫網海中的其他網民,竟也抱持著讓大家一起來做的開放精神。
他認為,基本上,Google是一個懂得「合作」的傢伙。
而這個觀點很有意思的地方,並不是因為Google竟是一個懂得合作的傢伙,而是因為為何一個懂得合作的傢伙,在這位資深心理師的眼中,就是一個「最棒的成人典型」、「最成功的上班族」?
心理師認為,辦公室或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認定的「成功口訣」為何?就是能管控壓力、目標清楚、奮鬥向上……不過,他說,在這個日漸全球化的競爭世代,這樣已經「不夠了」!
因為,誰不是這樣?
多工作幾個小時,就會比人家強嗎?
這位心理師從頭開始講起,他說,現在大家華爾街崩盤,揀一揀剩下的東西,才看到一些「連結」,才發現家庭是多麼重要、朋友是多麼重要,大家終於發現,現在的上班族原來太重視「埋頭苦拚」,過於「追求自我好處」(focuses too much on self-interest)。他認為,這種奮鬥態度已經是「無效的職涯戰略」(ineffective strategy),他反而認為,現在的上班族,應該要懂得「放下自我好處」(subordinate),我們要學會「忘記自己」,然後用「Google的心態」他人合作,人終究是群居的動物,一個健全的心理,一定要認定我們是住在一個需要相互倚靠的社會,就像體內的器官,都要相互倚賴才達到某種平衡,大家快樂各司其工作,一起做得很好。
他建議幾個今天就可以開始訓練自己的方法,還蠻實際的:一、從今起,強迫自己永遠只能想到自己與別人的「共同處」,而不是「差異處」。二、讓自己「在家」和「在外」的談吐完全一致,不要有任何的差別(除了衣服穿得不一樣之外)!三、不要將別人的情緒放在眼裡。
這個心理師的一番的「Google比喻」,也證明了,Google在一般大眾眼中的印象,就是開放、合作、創意、快樂……儘管Google這間「公司」至今它只用同一種方法來賺錢,但它在一個「人」的「形象資產」,可能也很有價值了。
但想想,Google今天的形象,大多只是延用網路公司一般的形象;網路比Google還開放的多得是,比Google還熱情的多得是,歷史來看比Google還自由的也多得是,只是……沒有一間曾經高喊到700元的股價。
換句話說,網路界的我們,以及喜愛網路的我們,其實都已擁有「Google」的特質了──
網路人正是:正面、樂觀、大方!
正是這位心理師所談的,「心理健全且有競爭力的成年人」的「標準典型」!
當然,做網站不是在相親,正面樂觀又大方沒用,生意要可以損平,股東得到回報最重要,這是大家所要繼續加油的地方,但全世界上賺錢的商業模式這麼多,「心理健全且有競爭力的成年人」這麼少,所以,我們應該保個性去「就」商業模式,而不是拿商業模式來抹殺掉難得的個性,這點是網路界的朋友們都該記得的。
問題是,正面、樂觀、大方是我們在講的,當大家在關起門來成一間公司時,都是這麼正面樂觀大方、創意至上,但打開門去面對他人,是否也是如此?網路人想想,一天工作時間,花了幾個小時在做一件「合作」的事,又花了幾個小時在空談一些詆毀的事?我們的確都要向Google學做人道理,因為以他現在的大哥態勢,網路整個都是他的,他只想做酷的東西,不用到Google,也可以擁有一套Google的頭腦。網路賜給我們這麼棒的一個環境,無論到哪裡,我們永遠永遠都要用這種心情工作下去。
很有意思..
一切是自己
Google 還有一個特質是 “有意義”
這是很多企業所忽略的
當賺錢、完成專案之後
這一點通常被忽略~
我閱讀完之後,有一個念頭是:微軟是什麼樣特性的「人」呢?Yahoo是什麼樣特性的「人」呢?
我曾經在有線電影頻道看過賈伯斯與蓋茲年輕時創業的競爭故事所拍成的電影,如果把作者所「擬人化」的角色,套用在許多知名的網路企業、軟件企業上,可以創造許多獨立且各有特質的角色,這樣拍成一部資訊界的電影大作,絕對有許多觀眾前去觀賞,電影的製片的資金也許就是來自這些企業。
但這麼樣一個擁有一切完美特質的”個人”
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很難出現
除非是經過刻意塑造的
當每個都「強迫自己永遠只能想到自己與別人的『共同處』,而不是『差異處』」時,人還有價值嗎?
你之所以有工作,是因為你的性價比是僱主可以接受的,倘若每個人的性(能)相同時,受僱者還有價值嗎?
網路本身有點像是坤卦的直、方、大
像是大地包容萬物一樣,感謝有網路。
說”做人的道理”,個人是有意見,狹隘來說做人道理是還可以接受,說是了解Google的特質,那倒是還不錯。
Google是有开放,的心态,做法,作风;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说他始终掌控核心,它有个搜索这个核心技术或服务;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所谓开放,乐观等都会是空谈。
不了解只能看到與別人的共同點的原因為何。若目標是合作,那應該更要了解彼此的差異處。在不同的領域長短互補;在相近的領域相輔相乘;在相同的領域切磋琢磨,這樣才有合作的意義吧。 小見小見~
有點「以成敗論英雄」的味道 …..
打順風牌時,一切策略、看法都是迷人得不得了的優點。牌不順手時,優點就變成致命缺點。
如:yahoo 股價很好時,yahoo成功學之類的分析書也不少 …
這世界原本就是「成王敗寇」
當拿了兩次諾貝爾獎的人說維他命C可以治感冒時,誰不信啊?幾十年後的累積資料發現幫助有限(其實不大),但還是很多人相信哦。
Google如此壯大,說是計劃性創造性的成功很難說服人,時勢會造出英雄,但是英雄有沒有多胞胎的啊?沒有成功時,再好的說法理論都是難以說服人,因為要讓人有經驗感知到成功才會接受,問題是還沒成功啊!
大者恆大倒是有點脫離計畫性創造性的成功,因為那有點用老本。
正面、樂觀、大方
這的確是網路人的特質
Googl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開放的心態
勇於和大家合作
所以能夠藉眾人的力量成功哩~
Google只是提供一個快速尋求方向的平臺,與做人的道理好像沒有瓜葛吧。
确实啊 似乎有点成王败寇的意味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 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判断啦 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這是 Goolge 成功的地方,它利用 PR 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形象,讓外界以為內部真的是這麼開放。事實上只有裡面的員工知道,Google 是不是這樣透明。
原文寫得蠻爛的,我真的看不出來一個上班族的正確生活態度與比擬為人的公司之間有啥關係。硬把兩者湊在一起來做比較,真是挺妙的。
If Google were a person,從我的觀點來看,他是個天份高資源多的青少年 (他們剛慶祝10歲生日,不是嗎?) 天資聰穎又早熟的 Google 其實心理怕的不得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可以順利長大成熟,摸清楚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讓我們別太快對他提出自己的看法,看他如何度過這場金融危機再說吧…
don’t do evil 算嗎
胡扯!如果沒有商業關係,你還會向google學習嗎?你只會想好好睡覺,吃個飽!!曬曬冬日的太陽!!
坦白說,我覺得Google成功的原因是策略性與時間點的問題,
如果他當初是做像YAHOO的入口網站,您覺得他會這麼成功嗎?
所以,差異化的行銷策略,是他的成功重點。
網路人正是:正面、樂觀、大方!
這一點,在我接觸的網路世界裡,說真的…..不多…..
但是,我肯定這樣的為人處事….
謝謝你的分享,受教了!感恩!
Derek
心态的转变
這個理論滿有趣的,不過也不無道理,的確,人是需要多一點包容,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我們中國人不就是這樣嗎,只是大家都漸漸把自古以來對人的熱情給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