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意也有必贏流程?IBM業務員今年多一套「Know、Flow、Grow」法寶
許多公司都有標準化程序,有財務的,有管理的,有物流的…最難標準化的,應該就是跑生意的第一線業務員,他們或許有些「標準版」的PowerPoint簡報檔,讓業務人員直接帶著檔案走,就可以講出一條長江,除了這樣,公司還可以怎麼幫它旗下的業務經理們,再更進一步的將「談生意」的過程整個標準化,增加生意成功機率?
這周末在BusinessWeek看到一則有趣報導,今年初,身為IBM的金雞蛋的IT顧問服務事業部來了一位新主管Lee Green,現在是專管IBM品牌價值與客戶體驗的副總裁,這傢伙是老IBM人,一直以來參與過IBM第一代PC、第一代Thinkpad的設計,幫IBM主導設計過無數的紅產品,但這次他的任務不再是設計產品,而是將「設計產品的那一套」,拿來設計一套業務員的法寶,他試圖做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精密的「設計」出一套讓業務員可以安心遵照、安心談生意、安心簽約的超強成功黃金流程。有了這個流程,業務員要怎麼「接待客戶」,一天要做什麼動作,什麼時間做這些動作,一目瞭然!
這個全日黃金流程,就如上圖,由於版面太窄,我特將三段拆開來擺,其實原本是一張圖的(原圖如這裡)。
這個黃金流程分成三個步驟,分別為「Know」(事前的約訪與準備)、「Flow」(帶領客戶談生意的一天)、「Grow」(事後的追蹤)。圖中上上下下的「波浪狀」,暗示了何時是高潮、是重點、是客戶精神最高昂處,何時又是較輕鬆的休息時間、可以墊襯的隨意時段。這套流程很詳細的敘述了一個客戶來到IBM辦公室,一整天要帶他去哪裡?做什麼?說什麼話?最後的一步,當然就是希望此客戶能簽下合約,讓IBM又進了一筆生意。
深入看看這張圖,在第一段「Know」的部份,圖說,當業務員收到客戶的確認信件後,即開始安排到訪的時間,做出一個旅行的須知的檔案給客戶,還要給客戶一個「會前報告」,接著是接機(高潮出現)、送到飯店、等待來到IBM參觀。
接下來是「Flow」的部份,先在IBM大廳與客戶見面,然後將客戶帶到一個叫「Executive Briefing」的房間,作一個今日的介紹,然後開始給資訊,給完資訊才帶客戶到DEMO間,此時來到今天最高潮,此時再給客戶「補修」一下IBM的歷史文化,然後午餐!
午餐完,有一個「checkpoint」,我猜是「簽約點」,這時候若ok了就直接簽約買單吧,若還有必要,則在此時給客戶更多資訊、給更多demo。若已經有點累了,就帶客戶到IBM特設的「玩具間」,那裡有一個「Petting Zoo」,也有有「Think Tank」,為無聊午後再添一點高潮,在小小高潮結束前來個小結論,然後送客!
最後是「Grow」的部份,可能到了隔天,或是送機的路上,業務員提供一些「附加活動」給客戶,外加「晚餐」,最後再作「follow up」。
從前,IBM的銷售業務員,就像其他地方業務員一樣,都是「各憑本事」,頂多練一下pitch,或用制式簡報,最多如此,剩下要靠每個業務的經驗,發揮不同的臨場反應,取得訂單?但IBM顯然覺得這樣不夠,有點太莽,據這篇報導說,有一次客戶過來,業務竟安排一個特約司機到機場接機,然後司機找不到IBM大樓在哪裡!雖然是小事,但客戶很自然就覺得IBM這個團隊有點鬆散(誰知道它是特約到什麼程度的司機)。
這張流程圖經「設計」過,他們說,就如同設計一個產品,要充份的瞭解使用者的每一秒的微妙心情;設計是為了使用者,而不是為了自己無效的虛榮,所以這位Lee Green在「設計」這套流程時,是派人實際跟在客戶的旁邊,跟一整天,暗自記下客戶高興的時段、不高興的時段、高昂的時段、低迷的時段…。然後研究要怎麼讓客戶保持著愉快,產生了這個流程表
這套規定,據說今年初開始,已經在IBM全球的200個銷售點運作。我想,這類的東西若證明有效,整個地做成一套教材,可能和中小企業都可以收到錢。
之前的「把妹達人」一書將把妹時會遇到的問題流程化、公式化,連笑話、有趣的話題都打包成一個一個的【罐頭】,需要時可以開起不同的話題,這種能力用在業務上應該很有用吧~
流程標準化固然有其好處,但
標準化 = 一般化
當每個人都做著相同的事的時候,就沒有突出的人了。一個出色的行銷人員,絕不應只跟著流程做。這些圖表,是給那些連標準都未達到的人看的。如果IBM要做得好,這份圖表絕對不是出路。
高~
貌似国外这种工作非常多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可以叫做”教练”的工作?
sales coaching!
事事講求標準化流程化真的很不容易
特別是對於個人來說,總是容易把「人性化」放在第一位~~
這位IBM副總裁可以把腦袋裡的流程管理經驗用到第一線業務上
還真挺嗆的!
Good concept for dealing business in IBM such giant companies only. Every market has different strategy!!!
做的非常好。^^
有意思的業務流程
看了受益良多呢~
嗯~非常有趣~
讓到聯想到其他運用方式
Thanks for sharing!
希望有人也能寫一套關於網站創業的SOP流程出來,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還有應注意的事項,成本分析,團隊組成…等等等
其實大多數針對無標準流程作的標準化,都是給予一個基礎參考作為訓練手段。
比如寫作原則、劇本大綱要素、企劃書法則之類的,因為一般化,所以很適合大多數的一般人來學習、參考
不過相同領域真正的高手是不會完全遵照流程走的,多少會加入自己的東西做些突破。名作家的文章不可能永遠起承轉合,好的劇本常使用蒙太奇或倒敘法,把妹達人也不可能永遠講一樣的笑話。事實上這些流程也只是高手們傳授的一部分經驗整合而成。
基礎的學會了,要更上一層樓,就還是得把皮繃緊點各憑本事啦!
他的研究方法可是標準的User Experience Research呢
“是派人實際跟在客戶的旁邊,跟一整天,暗自記下客戶高興的時段、不高興的時段、高昂的時段、低迷的時段…。”
如影隨形的靜態觀察這是”A fly on wall” or “shadowing”
分析情緒的起伏這是” Mode mapping”
其中的學問還不少呢!
這些方法在產品設計, 介面設計或使用者經驗設計的領域
正是當今顯學
用在Service Design, Process Design上也很合宜呢
當然啦 不可能用了這套流程就變超級業務
但bottom line卻是一定抓得穩
真是好樣 不太了解IBM台灣 也有如此 ^^
有了標準化的程序作為基礎,總比單靠個人天分穩托。
如果能再加入客製化的特點,便會勝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