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小時的努力 + 寧為雞首」是自古以來成功定律
知名暢銷作家Malcolm Gladwell(本文就以「蓋兄」稱)於2000年出版《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以及在2005年出版《決斷2秒間》(Blink)後,即將在下下周(11月18日)出版他的第三本書,《Outliers : The story of success》,到了這星期,關於這本書的評論也在歐美各雜誌達到了頂點,包括紐約時報、泰唔士報等都有討論。
蓋兄的寫作風格就是他會引用大量的各種數字,許多是讀者從未聽過的,然後一段一段的串成整本書的邏輯,讀他的書好玩的應是在讀這些一段一段的定律,各自就有各自的領悟。但這種寫法也為他帶來很大爭議,許多人無論是真的科學家或是記者們,都覺得蓋兄只是在玩弄「通俗科學」,我的想法則是,我們都需要更多的數據與事實,蓋兄幫我們挖出來,至少建議了一個解釋,比讓讓它們石沉大海還好。
那,蓋兄這次又想告訴我們什麼有趣的數字、事實?這次他想討論的是大家都很關心的「成功學」,而且他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結論──「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我還不知道是誰會在台灣出版這本書,也沒辦法先拿來一讀,但單單從各處報導捕風捉影一番,已經得到了很驚人的「成功學」:
一、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蓋兄在這本書中即將舉出一些現象,譬如,曲棍球是加拿大的國技,奇怪的是,史上最強的加拿大曲棍球員似乎都是1、2、3月出生的,原來,曲棍球比賽從小「分班」的方式是依出生年份,同一年出生的就在一起比賽,因此,一月一日就是班上最年老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就是班上最年輕的,年老的雖然只老了幾個月,他們的力量強一點點、身高高一點點、智慧多一點點,讓他們一路下來較容易當「小明星球員」,自信心有了,之後也順了。這點亦被經濟學家認同,他們早就發現,在年尾出生的小朋友比較無法進入好大學,也和這種分班方式有關。這也帶給父母一個啟示,有些父母很急著讓孩子小小年紀就送去上學、跳級,蓋兄認為,除非保證孩子真的天生智商180,不然早讀、早學反而容易毀了他前途,請三思。
那,選學校要不要選「好區」、「好學校」?蓋兄另外再舉了例,大律師Joe Flom是在1930年代於紐約當年爛區Garment District出生、受教育,就是因為從爛區出生,他反而有機會去輕鬆取得其它人的東西,也在這過程中,在心理、實力上面不斷的往上積累。重要的是,這位律師後來雖然學成,但遭到當時美國種族排擠,無法進入正常的事務所,所以他竟然也理所當然的就另闢道路,反而讓他開出一條新路(或許在爛學校中他已習慣自創道路並成功,所以他敢繼續這樣幹),後來蓋兄還發現,Joe Flom不是唯一的一個成功的,那年代有好幾個律師竟然都是1930出生、在Garment長大的猶太人!也就是說,那個年代、那個爛區,竟然是成功的搖籃!
二、「一萬小時定律」:蓋兄說,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努力了十年而來。這十年間每天他都練習3小時,3 x 365 x 10,一萬個小時之後才會成功。他舉例,鋼琴家許多都是5歲彈琴,到了15歲就已經和別人不同;小網球選手都是6歲開始訓練,到了16歲就已經和別人不同。這點我非常贊同,先前也想寫過一本「默默耕耘十年間」,最後只出了《搶先佈局十年後》。
以上兩點,告訴我們的是「努力是有效果的」,問題是說,你相信嗎?
我自己小時候,是在一所很普通的公立學校唸書,公立學校再爛也有「人情班」,但我的父母並沒有去要求去念人情班,父母認為家庭教育遠比人情班重要,結果他們對了,我在家很努力的讀書,到了學校,我的努力也馬上顯示在考試的分數上,一路都是第一名。後來到加拿大,開始碰到一些「天才」,讓我非常沮喪;我念了這麼多、想了這麼久,人家一下子就想通了!但,由於兒時「努力就會成功」的經驗,讓我就算受挫也從來不曾放棄努力,所以,雖然有一段期間曾被「天才」們打敗了,但在後來只要一有機會,就可以竄出來、竄出來。
1萬個小時,不會白花的,但只是你相信或不相信?若不相信,去作個「雞首」看看,就會相信,相信以後就請記得一輩子。
Malcolm Gladwell這本書和他其他書,甚至其它歐美書都很是不同,他打算這麼直接的點出成功就是「10000個小時、寧為雞首」,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對自己、對孩子做的決定,或許還不必拿到書,今天就可先開始做了。
很棒的論點 我喜歡:)
雖然有些地方用看文章的方式好像很簡單,平淡沒甚麼
可是當中的辛苦跟辛酸,只要曾經身處在其中的人就會懂
真是有趣的論點!
給了我教小孩的idea….
希望台灣能出版,看英文總是比較吃力…
聽了有讓我比較舒服的感覺
但是如果從小就不努力的人
經過一段期間要追上別人的進度就會一直double double巴
我覺得當然學校不一定決定你的能力
但是學校的差別也等於讀書風氣的差別
比較下來真的不一樣
也只有一個…….雞頭
大家還是拼了命的想去抓牛尾巴
哈
(你的blog真的很耐看)
終於還是決定退訂這個blog了。
直接輸入網址可以到達這個網站,但通過RSS閱讀器訂閱,卻不能通過文章標題進入——由于偉大的防火墻對RSS托管屏蔽的緣由。我能夠通過代理解析進入,但并非每個人都會用代理的。
最大的麻煩是,這是我的幾百個必讀訂閱里唯一一個只輸出RSS摘要的blog。這讓我讀這里的文章增添了很大的障礙。
RSS輸出全文還是摘要,這是作者的權利。但于我而言,我只能選擇更便利,而不是更麻煩。
因此,再見了……
期待他的書!
Malcolm Gladwell 和 Seth Godin 寫的書,差不多可以說是信心保証! 🙂
I totally agree what you said ” Efforts will be paid off” I hope the Chinese edition will be published soon. I am a teacher, but I never pick up teachers for my own kids. I believe children can benefit more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 Thank you again for sharing.
不過,當年輕的時候
總是不懂得這樣的道理呀!!
天才與努力的戰爭,只要肯努力還是可以成功的
我一向如此,難怪我這麼有自信又成功…
想找你之前写的文章好像很难。我记得你介绍过华人在美国创立的三个网站,有一个好像是写专门是日本卡通的网站。不知网址了。其实我来这里目的,看你新的想法。还有你给出别的网站链接,很有意思。。。诚挚感谢刘老的
簡單兩點道出成功
簡單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勤能補拙?
but, 天賦還是很重要。
but, 不用也是白費。
but, 以上的人生,都是決定在自己。意志才是王道!
《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 这本书,知道。不过,这本新书的一些结论,也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everybody has his views,there are so many books like this,
We all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 Efforts will be paid off”,i believe that is the key point
jianghuai xie from xiamen,china
寧為雞首, 真是有趣的論點
既然有這成語, 可見古人早就知道這個道理
可惜多數現代人還是拼命想把孩子塞進資優班
或許, 應該要從自己做起
多鼓勵小孩, 給小孩多一點信心才對
首先的難題就是什麼是成功呀?
是不是那個「成功」啊?
成功不是偶然的話,那也未必是人為控制論說成功就成功的吧!「1萬小時的努力 + 寧為雞首」有可能成功,同樣做到「1萬小時的努力 + 寧為雞首」不成功的人恐怕更多。
不得其時不得其位拼死拼活恐怕還是失望滴。在這麼多努力的人之中,就是會選出「成功」的,而那個成功的人所說的還不就是「成王敗寇」,成功無法複製。當然把能複製的成功當成功,那就另當別論了。
Anyway,還是要努力,哪天得其時也得其位時,成功才不會破功。
寧為雞首?
well, 我寧可先埋伏到牛後再慢慢爬到牛頭.
人生总是多变的,是否有其规律,仍疑惑ing
這篇文寫得很好,道盡很多人的心聲謝謝MR6
这种文章没办法不赞一个!
引用 謝謝
我經歷過大約7千小時研究我的項目,已經有點成就,不一定是1萬小時.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角力,如果那條路從沒有人走過,用幾千小時你已是唯一的專家,如果很多人和你走同一條路,1萬小時也不是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