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也做Google Phone,有機會間接振興台灣軟趴趴的軟體創業!

兩周前,我的Sony Ericsson手機摔爛了,我勉強拿一隻舊的來暫時頂替一下,因為這次決定要等Google Phone,非Android不買。這段時間如同回到史前時代,還要等多久?不知道,但真的很想要一隻Google Phone。

宏達電是Google Phone這波的大贏家,昨天矽谷知名聖荷西水星報記者在網路上刊出一篇訪談,他們與製造Google Phone的宏達電(HTC)執行長周永明的訪談,水星報記者特地飛到桃園來採訪,周永明也侃侃談到去年派了30~50位宏達電員工赴Google協助開發,今年預計賣60萬支等等…。但,昨天矽谷更大條的消息,卻是「華碩」。這次不是Eee PC喔,而是昨天華碩也宣布他們已實際投入Google Phone的開發,並即將在2009年的上半年的某期推出他們版本的Google Phone。注意,是2009年的上半年!

此宣布挑動了敏感的神經,同樣也進「OHA」的手機廠商三星、LG 之前是說,他們的Android要等到2009年的下半年才會出來耶,這時候,局外的華碩反而硬就是比它早了一些,然後還說「一開始只先給台灣的客戶」。我想,美國消費者看到這報導可真的要羨慕台灣3C族了。當然我們不確定華碩也來跟流行會不會成功起風,但我想討論一下此舉對台灣網路創業家、軟體創業家們,可能產生的絕佳機會。

華碩這件事真的提醒了全世界:台灣、大陸、亞洲,還有幾家廠商可以製造手機的

以台灣來說,英華達、明基、集嘉、佳世達、華寶、華冠都有機會,誰想做誰就去和Google談,就去做了罷。要這些廠在2009~2010年出現一大堆Google Phone並不是難事,或許也已經是大家的計畫,而iPhone只限於蘋果能做。

這讓我們想到,大家曾經把Google Android和蘋果的iPhone兩個相提並論,有如十年前的Wintel(微軟+英特爾)與蘋果的競爭,Google Phone就像IBM電腦,定位「開放」,硬體廠來來來,軟體廠來來來,而iPhone就像蘋果電腦,物換星移,個性不變,只是現在反過來,蘋果先下第一步棋,而且是超級成功的第一步棋,不過,華碩這次,可能就像當年第一個做出第二台IBM電腦的廠商,用行動來告訴全世界:「歷史即將重演!」Google要重演當年「微軟+IBM Clone」的成功模式!但你說,Google常失敗哩,我們看到Google推出OpenSocial,要打敗Facebook很困難,因為整件事是純軟體,但Google Phone要打敗蘋果的iPhone,戰場有一半以上在硬體,若要在蘋果與Google之間二選一,硬體廠想玩也「只能」玩Google phone。

就因為有一半以上在硬體,又是這樣開放的平台,所以軟體創業家的機會就來了,而且這機會,是獨鍾於台灣軟體創業家的機會

我認為這裡的軟體創業家,有機會做出一些「軟體平台」,介於Android和其他Android應用之間,專門做某些特殊及廣泛的應用。

比如,一個結合GPS資訊及專門與Twitter、Plurk同步更新的平台,其他開發者可以做些應用在這平台上面,發揮他們的創意。比如,一個結合手機相機、Skype的平台,讓其他開發者做些應用這平捱上,發揮他們的創意。做出來以後,Android開發者趨之若鶩,來使用你這個平台使用Android種種功能(而不是直接開發在陽春Android),然後提供給某家也在做Android的手機廠商,比如說華碩好了,讓它pre-bundle在這隻手機中,彼此拉抬,軟體廠抽成,兩邊都開心了。

這個獨特的機會,是利用了Google的「品牌」,比微軟或IBM當年還強,因為它除了消費者還吸引了「軟體開發者」,把創意全部都投注在Google上實現,這些開發者不是因為想賣錢才去做Google,而是因為愛Google、信任Google、覺得Google就是「酷」、服膺於Google的技術領導……,所以才去鑽研Google Phone,如果我們來比較目前大家評價的「十個最酷的iPhone App」,這裡這裡都有,再來看看目前大家最有興趣的「十個最酷的Android App」,其實已經可感受到,Google Phone的創意已經比iPhone更上一層;雖然J2ME早就在了,但Google的「背書」就是不一樣。

蘋果雖得到科技雅痞的喜愛,但蘋果對開發者的「誠意」一般公認是不足的,蘋果的開發介面一開始是關著的,今年開放SDK,但想用iPhone SDK開發軟體,必須先讀完10頁合約成為ADC會員,也必須擁有一台蘋果電腦才能幹下去。反觀Google這邊,Android什麼也不必,完全免費,授權簡單,開發時,Apple的程式語言是蘋果自己的,Android則是以Java,大家熟,直接用Eclipse,也備有完整的指令化程式(command-line)的編譯器。不過據說iPhone的SDK一旦學了以後,是相當的方便的,但Google此番就是贏在「進入點」,手機開發對許多軟體工程師都需要勇氣與時間,要我學,我當然是學一個以前可能已經用過的。iPhone已經爆紅,但顯然開發者許多也還沒學到那邊,Google不必去搶iPhone開發者,只要在其他開發者群中一呼,一團就過來了。

長期來看,據說蘋果依然會控制誰能上蘋果的App Store,而且並不歡迎開發者去製作和目前iPhone app競爭的軟體,尤其是任何有browser的部份,這點形同是蘋果已經拒絕任何「軟體產業鏈」出現在iPhone的族群中,偏偏它的Safari雖然在3G版已經加速,若在網站上想使用硬體功能不是不可能,但限制非常多,創意也因此受限了!但Google phone現在,我可以隨便做一個新的平台(如剛剛說的),猶如新的瀏覽器,讓其它網站可以隨時運用更多硬體相關的包裝好的功能!如這裡所言,「開放平台(Android)最棒的部份,就是大家的想像與期待永遠沒有極限(anticipation) !」

所以我們可以想見,Google phone這邊可能吸引相當多的開發者,以及很多的創意。開發這種軟體比網站好玩,因為這種軟體是原始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s),超越瀏覽器的限制,盡情使用硬體可以提供的所有功能。其實還不用講太多,單單是「相機」和「GPS」這兩個,就可以玩出好多好多好多好多數不完的創意!另外還有加速度感應器(accelerometer),以及螢幕的觸控頁面,可以做出網站做不到的點子;Android phone還多了一樣iPhone沒有的東西:「指南針」,也就是說,除了知道現在在哪裡,還知道你這支電話現在「面朝哪個方向」。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又可以變出好多好多新奇的點子,幫創業家做到一些超級有趣的創意!我不是一個技客,但一個創業家就是靠程式來發揮創意打敗其他人,我們都需要一個完全可以自己寫程式的手機工具,讓你的程式自由的控制到手機上所有的工具。

蘋果電腦在技客圈中的流行,最關鍵的原因是網路的興起。人們使用的主要軟體,蘋果都有,次要軟體,全部都在網路上,所以沒有任何的困難。換作是在十五年前,大家還需要下載軟體,蘋果的產品就算在做得再炫,也無法達到今天的市佔率的突升,因為許多軟體都無法用。不過,現在又回到以前了,因為這是一場硬體的遊戲,Google Phone讓許多「硬體 + 軟體」的合作變成可能,就近的讓台灣或大陸的創業家非常方便。硬體廠除了ID設計,還會去尋求一些特別的軟體,在買來就直接灌進去,這是軟體創業家的特有機會。

就算沒成功的談成硬體廠bundle,至少也仍然可以尋求「自己賣」。Android也有一個平台Android Market,雖然竟要付25美元的一次性的上架費,若你要收費可取得70%的cut,這點和Apple是一樣的,上個月傳出有一個人已經靠iPhone 小遊戲賺了25萬美元(800萬台幣),他只賣了三個月而已,下載一次5美元。現在應該快快開始想,OK,當我的使用者有相機、GPS、指南針、加速偵測器……,有什麼點子可以做?還有什麼點子可以做?

1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