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也做Google Phone,有機會間接振興台灣軟趴趴的軟體創業!
兩周前,我的Sony Ericsson手機摔爛了,我勉強拿一隻舊的來暫時頂替一下,因為這次決定要等Google Phone,非Android不買。這段時間如同回到史前時代,還要等多久?不知道,但真的很想要一隻Google Phone。
宏達電是Google Phone這波的大贏家,昨天矽谷知名聖荷西水星報記者在網路上刊出一篇訪談,他們與製造Google Phone的宏達電(HTC)執行長周永明的訪談,水星報記者特地飛到桃園來採訪,周永明也侃侃談到去年派了30~50位宏達電員工赴Google協助開發,今年預計賣60萬支等等…。但,昨天矽谷更大條的消息,卻是「華碩」。這次不是Eee PC喔,而是昨天華碩也宣布他們已實際投入Google Phone的開發,並即將在2009年的上半年的某期推出他們版本的Google Phone。注意,是2009年的上半年!
此宣布挑動了敏感的神經,同樣也進「OHA」的手機廠商三星、LG 之前是說,他們的Android要等到2009年的下半年才會出來耶,這時候,局外的華碩反而硬就是比它早了一些,然後還說「一開始只先給台灣的客戶」。我想,美國消費者看到這報導可真的要羨慕台灣3C族了。當然我們不確定華碩也來跟流行會不會成功起風,但我想討論一下此舉對台灣網路創業家、軟體創業家們,可能產生的絕佳機會。
華碩這件事真的提醒了全世界:台灣、大陸、亞洲,還有幾家廠商可以製造手機的?
以台灣來說,英華達、明基、集嘉、佳世達、華寶、華冠都有機會,誰想做誰就去和Google談,就去做了罷。要這些廠在2009~2010年出現一大堆Google Phone並不是難事,或許也已經是大家的計畫,而iPhone只限於蘋果能做。
這讓我們想到,大家曾經把Google Android和蘋果的iPhone兩個相提並論,有如十年前的Wintel(微軟+英特爾)與蘋果的競爭,Google Phone就像IBM電腦,定位「開放」,硬體廠來來來,軟體廠來來來,而iPhone就像蘋果電腦,物換星移,個性不變,只是現在反過來,蘋果先下第一步棋,而且是超級成功的第一步棋,不過,華碩這次,可能就像當年第一個做出第二台IBM電腦的廠商,用行動來告訴全世界:「歷史即將重演!」Google要重演當年「微軟+IBM Clone」的成功模式!但你說,Google常失敗哩,我們看到Google推出OpenSocial,要打敗Facebook很困難,因為整件事是純軟體,但Google Phone要打敗蘋果的iPhone,戰場有一半以上在硬體,若要在蘋果與Google之間二選一,硬體廠想玩也「只能」玩Google phone。
就因為有一半以上在硬體,又是這樣開放的平台,所以軟體創業家的機會就來了,而且這機會,是獨鍾於台灣軟體創業家的機會。
我認為這裡的軟體創業家,有機會做出一些「軟體平台」,介於Android和其他Android應用之間,專門做某些特殊及廣泛的應用。
比如,一個結合GPS資訊及專門與Twitter、Plurk同步更新的平台,其他開發者可以做些應用在這平台上面,發揮他們的創意。比如,一個結合手機相機、Skype的平台,讓其他開發者做些應用這平捱上,發揮他們的創意。做出來以後,Android開發者趨之若鶩,來使用你這個平台使用Android種種功能(而不是直接開發在陽春Android),然後提供給某家也在做Android的手機廠商,比如說華碩好了,讓它pre-bundle在這隻手機中,彼此拉抬,軟體廠抽成,兩邊都開心了。
這個獨特的機會,是利用了Google的「品牌」,比微軟或IBM當年還強,因為它除了消費者還吸引了「軟體開發者」,把創意全部都投注在Google上實現,這些開發者不是因為想賣錢才去做Google,而是因為愛Google、信任Google、覺得Google就是「酷」、服膺於Google的技術領導……,所以才去鑽研Google Phone,如果我們來比較目前大家評價的「十個最酷的iPhone App」,這裡和這裡都有,再來看看目前大家最有興趣的「十個最酷的Android App」,其實已經可感受到,Google Phone的創意已經比iPhone更上一層;雖然J2ME早就在了,但Google的「背書」就是不一樣。
蘋果雖得到科技雅痞的喜愛,但蘋果對開發者的「誠意」一般公認是不足的,蘋果的開發介面一開始是關著的,今年開放SDK,但想用iPhone SDK開發軟體,必須先讀完10頁合約成為ADC會員,也必須擁有一台蘋果電腦才能幹下去。反觀Google這邊,Android什麼也不必,完全免費,授權簡單,開發時,Apple的程式語言是蘋果自己的,Android則是以Java,大家熟,直接用Eclipse,也備有完整的指令化程式(command-line)的編譯器。不過據說iPhone的SDK一旦學了以後,是相當的方便的,但Google此番就是贏在「進入點」,手機開發對許多軟體工程師都需要勇氣與時間,要我學,我當然是學一個以前可能已經用過的。iPhone已經爆紅,但顯然開發者許多也還沒學到那邊,Google不必去搶iPhone開發者,只要在其他開發者群中一呼,一團就過來了。
長期來看,據說蘋果依然會控制誰能上蘋果的App Store,而且並不歡迎開發者去製作和目前iPhone app競爭的軟體,尤其是任何有browser的部份,這點形同是蘋果已經拒絕任何「軟體產業鏈」出現在iPhone的族群中,偏偏它的Safari雖然在3G版已經加速,若在網站上想使用硬體功能不是不可能,但限制非常多,創意也因此受限了!但Google phone現在,我可以隨便做一個新的平台(如剛剛說的),猶如新的瀏覽器,讓其它網站可以隨時運用更多硬體相關的包裝好的功能!如這裡所言,「開放平台(Android)最棒的部份,就是大家的想像與期待永遠沒有極限(anticipation) !」
所以我們可以想見,Google phone這邊可能吸引相當多的開發者,以及很多的創意。開發這種軟體比網站好玩,因為這種軟體是原始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s),超越瀏覽器的限制,盡情使用硬體可以提供的所有功能。其實還不用講太多,單單是「相機」和「GPS」這兩個,就可以玩出好多好多好多好多數不完的創意!另外還有加速度感應器(accelerometer),以及螢幕的觸控頁面,可以做出網站做不到的點子;Android phone還多了一樣iPhone沒有的東西:「指南針」,也就是說,除了知道現在在哪裡,還知道你這支電話現在「面朝哪個方向」。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又可以變出好多好多新奇的點子,幫創業家做到一些超級有趣的創意!我不是一個技客,但一個創業家就是靠程式來發揮創意打敗其他人,我們都需要一個完全可以自己寫程式的手機工具,讓你的程式自由的控制到手機上所有的工具。
蘋果電腦在技客圈中的流行,最關鍵的原因是網路的興起。人們使用的主要軟體,蘋果都有,次要軟體,全部都在網路上,所以沒有任何的困難。換作是在十五年前,大家還需要下載軟體,蘋果的產品就算在做得再炫,也無法達到今天的市佔率的突升,因為許多軟體都無法用。不過,現在又回到以前了,因為這是一場硬體的遊戲,Google Phone讓許多「硬體 + 軟體」的合作變成可能,就近的讓台灣或大陸的創業家非常方便。硬體廠除了ID設計,還會去尋求一些特別的軟體,在買來就直接灌進去,這是軟體創業家的特有機會。
就算沒成功的談成硬體廠bundle,至少也仍然可以尋求「自己賣」。Android也有一個平台Android Market,雖然竟要付25美元的一次性的上架費,若你要收費可取得70%的cut,這點和Apple是一樣的,上個月傳出有一個人已經靠iPhone 小遊戲賺了25萬美元(800萬台幣),他只賣了三個月而已,下載一次5美元。現在應該快快開始想,OK,當我的使用者有相機、GPS、指南針、加速偵測器……,有什麼點子可以做?還有什麼點子可以做?
嚴格說起來華碩做的只是Android平台的手機,跟google phone是不一樣的..
google phone只會有一隻(這是要google點頭的)..G1是得天獨厚的一隻Android平台手機…因為有google的直接支援還有跟google服務完美整合,這恐怕是之後的android手機所缺少的吧…
Android平台上開發Ap的學習門檻還蠻低的,所以之後應該會有很多軟體公司投入,
其實某些社群網站已有在android market上可以下載ap了..像MySapace..Facebook…
Android平台是針對網路開發的,我想以後web 2.0往延伸device上發展應該是趨勢吧
找到一個錯別字:讓其他開發者做些應用這平”捱”上,???
目前網站版面左側放一堆連結、Banner,右側才是內文
用行動裝置閱讀真的很痛苦,畫面要往下卷超過2/3才看的到內文
事實上華碩為了Eee PC已經組了一隻軟體大軍了,到程式設計俱樂部去找weber這位老兄寫的文章(他其實就是這隻軟體大軍的頭頭)
這個情況跟多年前Palm Pilot + Handango及現在的Facebook application很相似。軟體開發者在初期大量上載應用軟件或遊戲,部份先行者可賺到第一桶金,到後期就會出現過多相似軟件,在失去新鮮感及競爭過大下,95%的開發者無法收回人工成本。
Part of the problem, I think, is that at the college level, there really isn’t much interest or investment in creating consumer-oriented software. If you talk to computer science majors, many have taken several courses in circuits and chip design, but would have a hard time remembering how to whip up a web page with html and a little javascript.
There’s a language barrier here in Taiwan. The software world, even more-so than I think any other field (I’m willing to hear suggestions otherwise) is an English-language world. If you aren’t consuming and producing in English, you will have a hard time surpassing the tremendous innovation and pace of progress in that world. Much more likely, you will be behind a half-a-generation to a generation.
“蘋果雖得到科技雅痞的喜愛,但蘋果對開發者的「誠意」一般公認是不足的”
I think you’re right. There’s a really good opportunity here for the Android ecosystem (the phones and the developers, who hopefully include Taiwanese developers). If they have a good store and can stick to openness, they have a good shot at beating the iPhone.
The iPhone forces people to use what is considered a really bad service in the US. Basically, idiot yuppies buy a flashy phone that’s really good for… web browsing BUT a really shitty… phone.
Besides restrictions on what you can put on the phone, even on the accessory side, they make some pretty stupid decisions. Where, for example, is the Bluetooth keyboard?
The bright side is it’s an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else. Is Asus up to the challenge? If they have the capability, they should make a CDMA phone and sign with Verizon. It would be killer
若是算都有的部分(iTunes Store 數量佔絕對優勢先不說),目前兩陣營軟體是高度重疊的。
> Android phone還多了一樣iPhone沒有的東西:「指南針」,也就是說,除了知道現在在哪裡,還知道你這支電話現在「面朝哪個方向」
另外,上述的論述也是有誤的。
TechCrunch 50 裡面英文爆爛,卻又大受歡迎(如果有類似 DEMO 的 people’s choice,應該是大熱門)的 Sekai Camera 就證明這種應用存在於 iPhone。
http://www.techcrunch.com/2008/09/09/tc50-sekai-camera-for-social-tagging-on-the-iphone/
外傳這應是和gps大廠合作開發的那隻, os應該不是Android
六老先生,我也超期待google phone,期待有啥新鮮事兒能在手機上出現,試想五年後的光華商場都將是安裝手機作業系統,銷售Mr.6品牌的手機,只要有這隻手機,就可以得到台灣最新、最有價值的網路資訊,如果讓台北市政府觀光局推出一支 Taipeiphone,只要隨旅遊行程搭售,3C將不再是3C,iPeen美食得以讓觀光客拿在手上,哇嗚~ 真是舒服^^
六老先生,大家一起繼續為台灣…加油!!!
呵~樓上的想法很獨特,但是品牌不需要那麼多,重點不是在手機的品牌,是在 Content management, 照你這樣說,我們豈不是手機要待好幾台了….應該沒有人會幹這種傻事~:)
不過 Android 平台,的確讓 programming 得進入障礙變低,只要你懂 Java, 領先別人去做出服務,相信你可以比別人先賺到錢…
各位前輩,小弟也寫了幾個 Android 的軟體產品,列在下面,請多指教。
http://blog.gokimo.com/archives/104
這是一個結合 Android 手機,與有網路 web2.0 概念
的旅遊景點網站的產品,休息一夏 也是我開發的一個網站。
我的想法是讓這些旅遊景點的內容,不管是在個人電腦的
瀏覽器上,或是手機上,都能隨手取得。
http://android.a0soft.com
aClock – a complete time management solution
aDialCode – tells you how to dial to a city from another city
國內除了HTC之外,其它做手機的公司的產品相關新聞,看看就好. Android,我們把它看成是一個PDA Phone,在這種device上,軟硬體的整合難度是很高的,要它workable很容易,可是要workfine,就很難了,從HTC是台股股王來看,國內做手機的公司也不少,如果PDA Phone那麼容易做的好又穩,以台灣廠商最會低價搶單來看,各位覺得HTC為何還能保有高毛利率與高獲利?HTC至少在4年前就已經開始在用embedded Linux,而且是非常的低調,直到Android手機的消息爆光,大家才驚覺,原來HTC也搞Linux喔,而且還和Microsoft的死對頭合作,真的是太炫了,這家公司。
反觀國內其它手機公司,HTC和Google合作的G1消息出來後,每隔一陣子就報派,某某公司也投入Android手機的開發,想也知道,Google有多少人力可以support這麼多公司同時都想要做Android,而這些公司又有多少resource(人力+能力)去用最不熟悉Linux,所以囉,ASUS的Android手機,等它出來之後才是真的啦…..
我也是很想等別家的Android手機,天知道以後Google的授權與支援方式會不會改變。
不過樓上說的很好,「這些公司又有多少resource(人力+能力)去用最不熟悉Linux,所以囉,ASUS的Android手機,等它出來之後才是真的啦」。台灣廠商幾乎都被M$吃死,所以非微軟的平台,說實話我們真的得遲疑一陣子。
Google 沒力支援硬體廠吧… 應該會由 OHA 中的商業化公司來支援,像 Kyocera 就找 Wind River。
Android 是 Apache license 的,如果以後 Google 改成硬體廠不愛的授權,硬體廠大可不理,繼續用這一版的 Android。
路過 來推一個
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