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多用搜尋引擎,會愈來愈聰明
昨天深夜CNN Health作了一篇科學報導,今天大概很快就會傳到亞洲主流媒體版面。它說,科學家作了一些實驗,發現多用Yahoo!搜尋或Google搜尋,當你變成很熟練的重度使用者後,可以享受「練大腦」奇妙功效。
美國UCLA的神經科學專家找來24個中老年人(55~78歲)作實驗對象,這24個人經過特意挑選,有一半是「重度使用者」,也就是常常使用電腦、對網路也熟練的人,另一半是「輕度使用者」,其它的控制變因全部一樣。科學家將這些人送進MRI的腦部掃描機,同時間讓他們看一個電腦的瀏覽器,他們的手可以自由的操作鍵盤和滑鼠。
第一部份,科學家先請他們在螢幕上看一本類似「書」的畫面,好多好多的字,請他們閱讀,並且直接用眼睛找一些字句。MRI腦部掃描機監看著他們大腦的變化,偵測到大腦的visual cortex在運作,也就是掌管語言與閱讀的那塊,這部份科學家早就知道了。
然後來到第二部份,科學家這次給他們一個Google螢幕,要他們搜尋一些資料。沒想到MRI掃描機這次除了偵測到剛剛那些語言、閱讀在動之外,也看到front part動了起來,這部份是掌管「決策」與「邏輯」的。這部份動起來,科學家更發現那些「重度使用者」的動的狀況,是輕度使用者的二倍。
有趣的是,科學家看到這樣的實驗結果,竟然承認他們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何「重度使用者」會比較去邏輯?去思考?
於是,他們給了一個有點勉強的解釋。他們將使用者面對搜尋引擎比喻為「碰到一個困難的考題」,輕度使用者因為對它莫法度、不會解,所以就不會去「啟動」腦中的邏輯迴路。而重度使用者因為知道該怎麼解,所以就會去啟動腦中的邏輯迴路,請大腦幫忙「解題」。
實在有點勉強。而另一個科學家(不同家的)則對此研究報告不屑的說,這個finding有何了不起?就像你找來兩組人,一組愛運動,一組不愛,然後再研究他們可以運動到什麼程度,當然會發現,愛運動的那群人,顯示出他們的肌肉用得比較多啊!
換句話說,科學家找到了這個有趣的結果,卻無從解釋Why。我想,科學家本身大概也不是搜尋引擎的重度使用者,哈。
我認為,原因還蠻容易推敲的。
你可以回想一下,輕度使用者在旁邊和你一起搜尋的經驗,或者你看著輕度使用者在使用搜尋引擎的經驗,你會感受到,他(她)都是這樣使用搜尋引擎的:來,我們來搜尋《海角七號》,就把海角七號打進去;我們來搜尋「Mr. 6」,就把「Mr. 6」打進去,然後按下搜尋鍵,他們以為搜尋就這樣,已經做完了,若拿他們腦袋來看,會發現他們其實沒「動到」腦袋。
但重度使用者,由於已在搜尋引擎「練戰」許久,一天要練戰十幾回,所以……他們善用關鍵字。下關鍵字的感覺,就好像在下棋一樣,如果要搜海角七號的DVD在哪賣,他們會搜:「海角七號、DVD」,然後為了防止資訊型的跑上來要加個「購物車」,為了防止廣告跳上來要加個「官方」或「正版」等等 (可能不是一個很適當的例子)。總之,當你看到重度使用者玩搜尋引擎,兩隻手、十根手指在那邊動呀動的,像八爪章魚的腳,一付準備好大展身手,彷彿也可看到,他的腦子裡肯定也正在呼嚕呼噜的運轉著、盤算著、計量著……。
報導也另外提到一位七十一歲的老人Jewel Hall,每天仍用她心愛的筆記電腦上網。她解釋,搜尋引擎真的讓她感覺到「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思考」,她思考的東西包括:「這樣搜尋會搜得出東西嗎?」「要不要試試看用其他的字來搜尋?」「要用哪些字的組合才會跳出最理想的結果?」真的好像在下棋,不是嗎!一次想很多步,一次放出好幾條野馬出去,同步在思考,為了一個簡簡單單的主題。
這篇報導直接說明兩個創業機會:
第一、如另一個部落客老話重提的,就在「搜尋廣告」上,既然這群重度使用者的大腦,在使用搜尋引擎時是處於與平常不同的「聰明」的、火力全開的最佳狀況,那,這時候丟給他們一些有道理、有深度的廣告,他們可以瞬間全盤吸收,雖然這是關鍵字廣告本來就有的道理──它是在人們處於「找東西」(scouting)狀態下所丟出的廣告,自然被點擊率、甚至購買東西的轉換率都會提高許多,但,如果讓這些關鍵字廣告「再更深一點」,說不定又有另一個層次的效果,或許誰可以試試看。
第二、上次有寫到,「健腦軟體」的產值最近不斷地攀升,如果搜尋引擎真的可以「健腦」,那廠商可以刻意的包裝搜尋引擎,讓它們變成簡單又好玩的健腦小遊戲,我們甚至可以將它設計課程,讓這麼多人使用搜尋引擎,共同做某一個目的,這些人搜尋、尋寶、找到寶藏之後的這些搜尋結果,本身或許可以再包裝起來賣錢!
很有趣..除了keyword以外,也可以用 boolean query..:)
我就是一個每天跟Google為伍的重度使用者。
為了找出想要的資料,無所不用其極,用關鍵字,從別人blog/website去抽絲剝繭,與其說是下棋,我倒覺得像是破解謎題,柯南式去找蛛絲馬跡。找到想要的答案,Got it的興奮應是刺激腦子的一種情緒。
創業機會#2尋寶遊戲倒是可促進搜尋的動機,Google生意頭腦看有沒有朝這樣多元行銷去走。創業#3野人獻曝一下,代客搜尋,這樣好像是讓輕度或懶得動手搜尋的人,給出一盞明燈,得救了! (除非有用)
我倒觉得搜索引擎太过于消耗时间。
因为搜索引擎找出来的东西,总还是有太多重复,和不严谨的东西。
———————
如果国内可以方便访问mediawiki的话,我想我会是一个好的使用者和编辑者。(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是个不错的平台,可惜我太看不起百度的为人了。)
——————–
貌似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这方面的大型的项目。
我自己建了个安全食品百科(http://food.jackymao.com),作为单一方面这样的信息的尝试吧~
有意思的調查
我想多用搜尋是因為訓練人們多精準的思考
腦筋才會越來越聰明吧??
搜尋引擎的確是可以訓練思考能力, 但能否變的愈來愈聰明就因人而異了
雖然說可以搜出結果, 但是結果未必是正確的, 有時會誤倒自己…而影響判斷
所以我覺得搜尋引擎可以用來訓練思考方向及資料的判斷能力 🙂
顯然對所謂「重度使用者」來說,書本的角色不是電腦,而那個「重度」是對使用電腦而言,如果是對書本重度的人呢?這只能說明對電腦重度的人有那生理反應,或者說那些「重度使用者」看書的思考不若使用電腦。
還有幾千年前咱老祖宗就知道小腿外側面的足少陽膽經的光明穴可以「光明」,fMRI也是這十多年才證實刺激光明穴會反應在visual cortex,而該穴位名稱就是「光明」
其實我覺得用搜尋引擎與唸研究所時所學做學問的方式有些類似的地方。
在到大學的時候,我們習慣就是拿著一本書,從頭到尾看過去,大腦很被動的接受了一些訊息。
到了研究所,書中的資訊都已經嫌慢了,要新的資訊,必須去看論文,然後從每一篇論文之中抽取某些元素,自己再重組、建構成為自身的新知識。看的論文也許論調完全相反,因此就必須做一些選擇、調適再內化。所以到了研究所階段,知識是可以自己再生產的,也比較有辦法能夠從雜亂無序的文章中理出一個頭緒。
搜尋也是相同的情況。現在搜尋引擎找出來的資料,不是一個有邏輯順序的文章,你沒辦法從第一頁一直讀到最後一頁。必須在茫茫網海中撈一些訊息出來,然後看過、消化、重組,成為新的資訊。這個過程,是滿需要邏輯思考的。
當然,到知識+ copy 一段文字,貼到作業中交給老師這樣的搜尋是不太需要用到大腦啦!!;) 所以我說的是藉由搜尋引擎來增加自己知識廣度、深度的人會需要邏輯思考能力。而這些人不就是『重度使用者』嗎?;)
呵呵 我剛在整理 我的最愛(firefox的書籤) 找到你的網站
我覺得這個報導
你加上圖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報導
比起yahoo那相同的新聞要好看多了!
湯川秀樹在獲得諾貝爾獎後,進行了很多次的演講,他在演講的時候說他不能數典忘祖,說他的思想來源是來自於中國,他15歲就開始讀莊子,莊周的思想開啓了他,使他能用思維的武器來把握看不見的東西,他提出了介子…我比較好奇的是,湯川秀樹在讀莊子時fMRI不知活化區域如何,當然這實驗做不到了。
搜尋來的頂多只能說是資訊,面對資訊要處理成所謂的”知識”,確實很花腦力,這也是研究這fMRI要列入的因子,問題是常常改版或是沒多久就被推翻或是過期的能說是知識嗎?恐怕也只是資訊,恐怕也會引發爭論。
的確很有意思
很多國外的電影
男主角或配角遇到很多問題
都會用搜尋引擎
題外話
目前中文語系的電影少看到
……………………………
杜莉德寵物聯合國
http://dolito.tw
http://tw.myblog.yahoo.com/ti0851/
MR.6說的第二個例子,www.pceggs.com已經在做了。就是搜尋遊戲。
這個實驗的結論有問題
應該修正為
“重度使用者和比較聰明有關聯性”
但是這兩者不一定互為因果
也有可能是因為
“比較聰明的人容易變成重度使用者”
“練腦”的結論沒有辦法因為這個實驗
而被驗證
我想若是將看 Mr . 6 文章的人分成重度輕度來實驗,結果也會差不多吧 🙂
很有意思的研究,自己也深有同感,從我第一次用google到現在也八年了,從沒有中文版用到現在各種功能都有,感覺自己「資料探勘」(哈)的功力真的進步許多,所以常常看到有人keyword只打進去那種單一名詞的關鍵字都覺得快昏倒了:)
這些前提都是要在假設fMRI的顯像機轉是真實反應用腦的活動,不過這是目前這領域的遊戲規則和工具,目前也只能這樣用。實驗結果可以解讀,但是要認定為事實就比較危險了。
從研究報告顯示的結果看起來的確是有使用搜尋引擎的人會越來越聰明,但這似乎也會讓更多人懶得去思考或記住些資訊….
單方面看使用搜尋當然有這個結論,但反過來看,可能兩位接受實驗的人都是少看書。
http://hk.myblog.yahoo.com/sidanla-blog/article?mid=1083
倒是蠻有感覺的,其實一旦想搜尋東西的時候腦袋習慣一個主要關鍵字加上很多個補助關鍵字來使用,其中某些關鍵字也是為了大幅減少出現我不需要的東西,所以有辦法簡便使用 Google 其實並不容易詞不對頁
多用搜尋引擎也有變笨的說法…
不過看來要改掉這習慣也很難
多半人遇到問題寧願上網搜尋也不願問人或找書!
有好有壞吧~
真的滿有趣的研究,也許真的可以用在教育上
重度的搜尋使用者本身就是對搜尋引擎的使用方式比較了解,多用了其他部位去解決搜尋的需求來提高結果的精準度本來就是無可厚非。
倒是拿閱讀這件事做比較才是冤枉,輕度閱讀跟重度閱讀有差嗎?閱讀行為的資訊吸收的主動性這個動機本身就比搜尋行為低而且單純許多。
———
這種研究可能會讓那些愛用網路不愛讀書的人看了很爽….以為自己比較聰明
--------
如果今天邊讀書邊手寫摘要和畫重點呢,還有比較多重文本的差異,這樣也可以被歸類為重度閱讀嗎?重度搜尋者不過就是經過反覆的操練搜詢技巧而已,這種能力發揮依然是有限的
--------
用紙本詞典查單字絕對比用電子詞典或電腦查單字更耗腦力!!
這結果是不是只代表了一件事? ===> 搜尋引擎不夠好用
所以才有所謂的被訓練有素的「搜尋專家」出現?
這道理就像是:
以前的「電腦專家」「功力」相較起一般人來是那麼的高不可攀,因為那時候的電腦很難用… 而現在回頭看那些驚人技藝卻一點也不被需要,在電腦比較好用的今日
因為searching “EQ”, 所以連到這兒來了…
有趣的一則報導;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