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跳舞囚犯不紅了?談有系統的全球病毒影片行銷
上周,菲律賓的電視台ABS-CBN的網站刊出一則由一位叫Carlo Osi的律師所寫的評論,他評論的是去年在YouTube上面很紅的一部叫「Thriller」的影片(又名「Dancing Prisoners」跳舞的囚犯),沒看過這部片的請看這裡惡補一下。此片去年紅到還上了CNN的Anderson Cooper的報導,此片基本上是在菲律賓的一座位於Cebu的「CPDRC」監獄拍的,一群穿著橘色囚衣的獄友們,大約1000位左右(有一片指出正確數字是967人)跳了一支Michael Jackson在80年代的舊MV「Thriller」,裡面那些人演吸血鬼造型,動作一致的機械舞蹈,真是駭人又好笑。
這位菲律賓律師評論說,這部片自從2007年7月問世來,一夕爆紅,傳得全網路四處都是,這座監獄竟然還繼續的練新的舞,拍新的片,和Thriller都是同一招,先選一支大家聽過看過的西洋的MV,同樣的橘色囚衣,中間總有一群大約二十幾位跳得特別好的核心舞者,鏡頭常常轉到他們臉上。但這律師罵道,這些影片「已經不好笑了」,現在看起來,簡直是非常的做作、強迫的,不好笑了他們不知道,還繼續的拍攝,每個月都出一支放在YouTube上,到了「令人丟臉」的程度。這位律師形容,這好像一個拳擊手不適時高掛球衣宣布退休,或一個已經高齡八十的CEO不想退位是一樣的道理!律師還舉出其他可能的問題,譬如,這些跳舞的主角們顯然分不到此影片的周邊價值,那誰分得到?還有,這些囚犯真的是自願的嗎?律師還認為,這些囚犯跳舞的影片會讓該國國民海外蒙羞,菲律賓在海外有高達10%的僑民人口,律師怕以後看到菲律賓人就會想起,哈,你有看過那個「跳舞的囚犯嗎」?菲律賓境內的美國學校的菲律賓本地小孩,甚至也可能因此被歧視。他說,在這個產經競爭者的時代,泰國、馬來西亞拚命將自己塑造成旅遊勝地,而菲律賓還在這邊跳舞!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說明一下網路上「一夕爆紅」的特質,尤其是這類影片式的病毒式行銷(viral video)。
想瞭解一下「跳舞的囚犯」到底拍了多少短片?從YouTube「Thriller」影片的上傳者也就這位叫做Bryan的個人帳號便可看到大概的list,那位律師說錯了,其實Bryan早在2006年的10月就開始上傳「跳舞的囚犯」系列了,第一部叫做「Algorithm March with Prisoners」,那時候就是這個樣子了,要知道,拍這種影片肯定不容義,至少有幾台攝影機,還要後製,動員這麼多人,練習再練習,所以一定不是亂拍的!我特地把所有的「跳舞的囚犯」的影片的觀賞人數抓下來製成上面那張圖表,可發現,一路這樣努力,約莫九個月的時間內就出了六段影片,然後,才出現那部「Thriller」。接下來由於Thriller的大紅,順便帶動了前面的幾支影片的瀏覽量,因此前面的影片,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大約都有150萬人次點閱的水準。
過了「Thriller」後,他們繼續努力不懈,並且顯然加快了拍攝速度,短短的五個月之內就拍了高達13片,但全部都不到100萬人次觀賞,有的甚至只有不到5萬人次,真慘,情何以堪。到了今年二月,他們終於又拍出一部叫Soulja Boy的,目前大約有500萬人次的點閱,但之後,到現在大約已經過了七個月,他們繼續再出了六片,仍沒有一片突破100萬人次。
病毒效應的「甜蜜點」(sweet spot)的現象,從那張圖表上表露無遺,打中甜蜜點的「爆紅」,一口氣就是一長條,1800萬人!而其他的沒打中甜蜜點的,在圖表上小得差點什麼也看不到!
同樣的努力(effort),完全不同的結果。1800萬人次的「Thriller」打中的又是比「Soulja Bay」還大,根據CNN的2007年九月初的報導,當時「Thriller」上傳兩個月,已經有600萬人觀賞,比現在的「Soulja Bay」的500人次還多,「Soulja Bay」雖然也才半年新,但在網路上,這就表示「已經就是這樣了」(當然還是很棒),這點也呼應了網路上的慣例:推出一個新品,兩個月沒預期反應,別覺得可惜,請準備收起來再出下一個!
再看看「Thriller」,從YouTube的點擊率來看,第一名還是原版的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有2300萬人次觀賞,而印度那邊也有一版Thriller,比菲律賓這個早了足足一年就發佈,也有1200萬人次觀賞,以上三部片都很成功,但,只有一個人,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也很成功,那就是──這間菲律賓監獄。網路上特效這麼多,一個人的創意變成爆紅但菲律賓這間監獄有個優勢:他們人多。
一次動員1000人,平常的YouTube片哪裡來的這麼多「臨時演員」?其他監獄現在再複製,也來不及搶搭第一,也得不到CPDRC現在所享有的知名度。CPDRC這個「甜蜜點產生器」已經建起來了,這,就是這次看這些數字給我最大的震憾了。有人或許會說,他們試了這麼多次,結果是失敗的?但我只看成功,不看失敗,要知道,「失敗」幾乎只是跌個小跤也沒浪費什麼東西,但這種「成功」是多麼可怕的力量!一部高達1800萬人點閱的影片,換來一個全球網路人人一夕皆知並傳頌的「品牌」,這是多麼有效的行銷,大家有了解嗎?應該說,你要花多少錢才能砸出這種效果,就算有一億元,可能在這麼短時間、這麼多國家、砸得出這種效果嗎?
而且,許多人想起這個菲律賓的監獄,會順便想起當初介紹這部片給他的朋友,順便有一種「朋友介紹」的安心感。試想,假如這不是Thriller,而是某牌子的洗髮精?
菲律賓的監獄系列影片告訴了我們一件事。他們並不是不小心的──他們擺明了就是刻意的、有組織的,去打網路上的甜蜜點。做出一個不斷的開發、打中甜蜜點的「對外式」的引擎,很不容易!或許創意已經達到一個階段,但這個系統已經完成了,而且練過了,接下來幾個月我們會繼續看到他們推陳出新的影片,或許試試其他的東西,這是網路上最強的一支行銷兵團。1000人,要做什麼大戲,模仿什麼怪咖,都會很有效果!該文章後來也承認,拍攝這種片子,對這些獄友來說,也是可以運動,讓他們健康管道交流,由於在菲律賓的訴訟可以長達好幾年,這也給他們冗長的等待時光一些消磨時間的好方法。
網路上這樣「雙贏」的甜蜜點製造引擎實在沒看過,原來它是如此真實的存在過的。
延伸閱讀:
誠徵網站創業家的「快樂病毒影片」
Kina小女子,成功推出14天「病毒連續劇」
不輸給Digg的「MSN Effect」
病毒式行銷真的是歷久不衰
透過口碑推薦的效應
往往能夠小兵立大功呢~
[只看成功,不看失敗]
我喜歡這句話!
我猜意思應該是,計算五年內的成功量,忽略五年內的失敗次數(假設這種失敗成本低)..
我覺得,對於低成本的創業方式這樣的價值觀確實很適合
砸大錢開店的創業方式可能就要多評估風險,因為一般人的本錢沒辦法嘗試那麼多次..
看了六大此篇文章, 非常贊同六大的理論. 但心中還是有些許疑問. 如果如六大所分析的 “CPDRC這個「甜蜜點產生器」已經建起來了”, 那為何只有 Thriller 爆紅, 而其他大部分的影片卻乏人問津呢? 小弟的意思是: 若 CPDRC 採取刻意的手段來打甜蜜點(看起來的確是這樣), 但為何後來推出的影片無法再繼續爆紅 (或者稱為可複製性, 這是我最疑惑的地方)?
關於丹尼爾的疑問, 小弟個人的觀點, 為何後來推出的影片無法再繼續爆紅, 就是因為不可預期的因子很多. 可能只是笑點少一點, 可能只是後制差一點, 可能只是觀眾膩了點… 而差這一點(臨門一腳?)就是sweet point中了跟沒中的差別(如同射球進籃, 得分沒得分可能只差1cm)…
認同BB先生的話, 如果自己做網站, 低成本的創業方式這樣的價值觀確實很適合, 射籃多射幾次總是會中, 所以忽略失敗吧! 總有一個會hit the sweet point!
mr.6, 因為你沒有當過兵,不懂在苦悶的高壓管理下,人心會無處可去,尤其是監獄比之軍隊更差,舞蹈可以化解憤懣的心,減少無人性的壓力,對犯人的健康也絕對是有益的,至於衍生出來的效益,就算只是少部化變成加菜金,有何不可?讓犯人知道他們的舞蹈可以引起世人關注,這種激勵,不是關關人就可以感化的.至於你在文中所談的強制性,犯人能跟監獄談什麼自由,舞蹈之外有什麼選擇會更好?互毆?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和管理員嗆聲?被管理員揍?或者如果你是監獄管理員,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
影片紅不紅對獄方來說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
獄方的甜蜜點和六先生一定截然不同。
個人是反對律師的意見而留言。
兩集作家友讀者看了上不滿而有評論,然智者止謠言尚待時機,總有先發後止之別於現況,分享又來自於真還未記價,同著網路傳遞那們子律師應不姓陳,做作的價碼愧不敢當。
鼓勵下集一鳴驚人,縱上有不滿處,真為見困受之人的歡愉聲心有所感。
專業的病毒式行銷,受教受教。
啊,不是吧
會用Thriller紅,是全世界對這影片的熟悉,加上千人的演出的共乘效應下,使得大家覺得驚豔。試想,如果今天演出的是大家不熟的MV,那種共鳴是無法展現的。
這個甜蜜點可能是意外開發出來的。
以前就看過報導,不知哪裡監獄囚犯太胖,還要花錢建健身中心買器材之類的。
用這個方法一舉數得,最難的應該是獄政管理的創新。
當初原始目的,應該不是為了甜蜜點而做的吧
感謝 john 的觀點, 小弟也同意您的說法. 但若如您所說, 不可預期的因子很多, 那在這種狀態下, 刻意安排打甜蜜點的做法是否奏效? 抑或者 Thriller 爆紅是他們所非預期的結果(誤打誤撞)? 我的意思是: 既然打甜蜜點成功的機會與因子無法預測, 那如何設計影片 (或其他的東西) 朝著打甜蜜點而來 (因為不知道設計的最後目標在哪)?
對mr.6能脫離當兵,我覺得是一件好事,並沒有負面指控的意思,軍事教育也是一種教育,可怕之處在於,有不少人當完兵,卻能津津樂道於把棉被摺成豆乾,這種毫無道理又蠢到不行兼浪費生命又無效益的事,就這樣在不少人腦中生根了.在這個案例,youtube對這些犯人只是個意外,重點是管理者對犯人很用心,我想做這個決策的人,一開始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也一定經過爭取,可以給很多公務員或其他管理者當示範,除了墨守成規,冷漠等領薪水之外,其實能做的很多.就像網路創業者在找的,除了既有的,有什麼是大家要的,又還沒做出來的,舞蹈就是這個監獄找出來的一種管理方法.只是被放到youtube讓人看到而已.我遇過很多人,滿腦子只剩下,退休時是什麼職等?政府一個月要花多少錢養他?經濟雖然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我希望更多人想的是,退休時,因為曾經做過什麼而感到自己一生沒有白活,即使有那麼一點點不同都好.即使只是一個導師,當一輩子的老師,只有一次用心勸一個學生避開歪途都好.
不經想問何謂『甜蜜點』?
一個影片的成功與『病毒行銷』又有何干?
行銷的定亦是在於精密的規劃與計畫下透過執行達到預期的目標叫行銷
而透過這樣的行銷並然有其相對的需求『例如銷售、品牌建立、人流導入等等』
以上的例子我看不出有任何與行銷相關連的細節
只能說一個有效益的網路話題,被六先生拿來當教學範例
但這樣的範例,是不是適合引用於商業模式
如何引用,希望能有機會看到六先生能提出見解。
不就有點像~總統大選後的算命先生
行銷就類似一部電影,除了好導演還要有好劇本,持續的快感和驚喜是吸引受眾的最大武器。菲律賓跳舞一舉成功后,在受眾樹立了一個較高的心理期待,如果下一個作品不能持續保持足夠的新鮮感維護其令人震撼的形象,在受眾心理將會做減法,品牌是在加減法中積累的,只有數次讓人驚嘆的加法,那經受得住更多次無創新的減法?雖然舞者的能力沒有下降,下降的是受眾的心理。
所謂的跳舞的孩子不會變壞~
何必去譴責他們呢?
所以說很多事情並不是為了要紅(或是主要目的不是要紅)
但是莫名的就紅了
若專門為了紅(打中 sweet point)而做事 那就只有多做多嘗試啦
我只想知道
那些犯人跳舞是自願的嘛?
若非自願~他們為什麼可以跳的如此開心~
這是什麼樣的管理法~那麼成功!
有思想註定是要成功的
如何找到影片行銷的甜蜜點,我覺得這需要網友集思廣意的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