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主管合不來,正常啦!

這周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傳出一篇研究報告,這份研究找來了1800位美國上班族,男女皆有,調查了他們職場上的主管是男是女,以及他們工作的心理狀況,結果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女職員,面對女主管,竟然比較容易發生憂鬱症,容易失眠,而且容易心臟悶

男職員,則沒差。不過,男職員的「老闆群」若是有男也有女時,比起只面對單一一位主管,還要不容易患以上的毛病!

後者我們是可以體會的,但前者,和我們所認知的恰恰相反。一個女生初進一間公司,不知道這間公司對女性是否歧視?是否會不友善?這時候看到妳的主管竟然也是女生,就會覺得:「哇,鬆了一口氣!」於是妳開始想像,以後和女主管交情好了,哪天和她坐在辦公室,關起門來談心?

錯!她沒有在後面講妳壞話就要偷笑了。

據另一篇報導呼應此研究,順便提起一個極端的case。Halifax銀行有位叫做Karen Smyth的32歲理財專員,已經在該銀行待了10年,很早以前就為自己掙到了年薪10萬美元的成就,幾個月後有一位女性主管來當她的老闆,沒有10萬美元卻比她多了10年的經驗,結果這位女老闆一上來就不給這位年輕理專好日子過,還暗中收集她客戶的一些小抱怨,送去給更高層的主管!最後這位年輕理專終於抓狂了,憤而離職,一狀告上法院。最後她勝訴了,丟下一句話:「我很年輕、有前途,而她呢?哼,只是一個會嫉妒的人。」

報導說,這篇多倫多大學的震撼研究,甚至有可能間接說明了為何目前職場上的女性依然佔了少數的隱藏原因之一,也解釋了為何在英國的女性的平均年薪依然比男性少了17%的另一個大家沒注意的暗流,原來,升遷的時候,最大的阻力,有時候可能來自同樣已在上面的「女老闆」。你說,不對,上面都是男的啊!那你怎麼知道,「老闆娘」有沒有說什麼?天啊,報導甚至說,科學家認為,這個研究報告,可能解釋了為何喜萊莉柯林頓無法贏得民主黨提名,以及女候選人Segolene Royal去年輸掉法國總統選舉。

至於為何女性在職場上,當出現了高、低關係時,會合不來?科學家這次還提出了解釋,而且有高達五種解釋

第一,女后蜂症:
科學家說,這款事並不是新聞,他們早知道人之間存在著所謂的「女后蜂症」(Queen Bee syndrome),也就是說,一些成功的女性,其實並不喜歡被同性的所包圍,人人爭著想作「女后蜂」。

第二,男性不平等後遺症:這點可能會是最受爭議的,這些英國報導竟然認為,幾千年來由於女性一直是處於被男性統治的不平等狀態,因此或許有些科學家還不知道的障礙,讓現代女性依然比較習慣受男性權威所統治,對女主管容易反彈?

第三,期待落空:當女員工第一次碰到女性主管,或許,多多少少期待從她那邊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安慰或特殊的待遇,「關起門來談心事」,碰到困難不會挨罵,反而還私下幫忙解決?但,公事公辦,當這些女員工沒得到以上這些期待,反而發現她們的主管怎麼竟然「比男主管更像男人」,於是就產生了更大的反彈,更損害兩人之間的關係。

第四,工作環境:這份報告似乎並沒有將這1800位上班族的工作歸類,因此,這樣的結果,其實有可能是和女性工作環境的特質有關。不可否認的在2008年的今天,女性的工作環境有一部份可能還是在比較照護類、軟性類的工作,這些工作場所和那些律師所、銀行、工廠比起來,通常是「錢少、事多、離家遠」,被壓搾的可能性較大,或許是該份研究的盲點。

第五,因為男主管太好:老婆曾說,生寶寶產前檢查找上女醫師,她們都會比較「兇」,女醫師就覺得「我也生過小孩,別在那邊騙我以為你有痛成這樣!」所以,或許不是女主管比較差,而是男主管太好?男主管由於不黯女性狀況,有時會對女部屬網開一面,特別的體諒。德國則早有另一篇研究指出,女性主管普遍認為,她的女性部屬,遠比男性還要不投入她的工作,所以或許這些女主管只是為了績效而對男女部屬「公平對待」,造成以上的反彈?這點的爭議應也很大。

終究,我們還是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每個案例也各有不同的Story。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女職員覺得女主管較難搞」的印象,的確存在於一些職場中,我們平常也偶有耳聞。

這份報導告訴我們的,也是我一直相信的原則──「理想」與「現實」仍有差距,雖然職場要績效導向,公平看待,但,男女畢竟天生不同,在職場上,也會起不同的化學效應。這是人類無法抵抗的化學效應啊!我們除了要找來很棒的員工以外,或許可以「反向」的巧妙的運用這種男女的化學效應,反而讓工作環境更高昂!有些國家,並不允許雇主在在徵才時限定某個性別才能錄取,但如果此篇研究屬實,這種事或許每間公司都應該偷偷的做。有時候,某一個主管缺,就是偏偏要找一個女性,不找男性;有一個職員缺,但主管已經是女性,應該就偏偏要找一個男性,而不能找女性給她去管──兩性平權很重要,快樂工作也很重要,不是嗎?

2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