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要BOT,海要BOT,義大利西西里島推出一歐元送廢墟展現「BOT 2.0」

Newsweek這周有篇報導,義大利西西里島的西北岸有個小鎮叫Salemi(請見地圖),從照片可看得出是個頗有風情的小鎮,可惜的是,1968年,那邊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死了200人,此後整個鎮中心幾乎成了廢墟,荒廢在那邊多年,他們預計,大約有3000個villa需要重建。

最近,鎮上來了一個從前有藝術出身背景、當過中央政府文化部副部長的新市長,他打算好好的重建這些villa,於是找來他們曾以勁爆廣告手法出名的行銷高手Oliviero Toscani先生,推出了一個頗誇張的手法:開放給大家去「認領」這些建築物,自由重建。

記者的寫法是,每一棟Villa,可以賣你1歐元(大約50元台幣,小學生都買得起),唯一要求是要簽約,買來不能就放在那邊等著爛,得幫廢墟把原來的樣子重建回來才行,而且,必須起用Salemi當地的勞工、建築師、設計師,來重建回來才行。

專家估計,重建每棟villa的費用大約需要10萬美元(320萬台幣)左右──想想,其實並不貴啊。單單在美國,就有很多想來個徹底的「度假」的中年人,賣掉房子,或許就有10萬元加旅費再加五年以上的生活費了。而這招,不只救了Salemi城的廢墟,重建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化風情的小鎮,順便也把該城高達30%的失業人口給救回來了!

這篇報導還跑去問了英國某位代理商,他們說,單單他們這邊,目前已收到2000個來自各國的認真的詢問,各種買家都有,有的是藝術家,想將它建成展覽中心;有些是慈善組織,想來這邊設分部;還有一個電視公司,想用它來製作一個「DIY蓋房子」的電視節目。或許旅行社可以到那邊蓋民宿,送旅行團過去住?

看到這個創意,我想到一件事。

抱歉我必須再次提到《海角七號》。這部片最搶眼的角色之一是代表會主席「洪國榮」(資深演員馬如龍飾演)有句台詞是說,「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BOT…」,這句話,顯然是看完電影的許多人,都很有感覺的一句話。看了一圈網路上的發言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對這句話雖然都有同感,對這句話的詮釋卻各有不同,也說明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感觸不同,卻都有自己的感觸,真有趣。

首先,「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BOT」,記得後面一句話是什麼嗎?

這篇寫到,完整的句子似乎是:

「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BOT,什麼好東西都讓有錢人拿去了,我們的子弟只能出去外面給人家當夥計。」

這個訴求也貫穿了全片的主要訴求,恆春不只借海辦演唱會,演唱會也應該用當地的樂團啊。《海角七號》幫了當地小忙,幫最近飽受風災的南投縣信義鄉把他們的「馬拉桑酒」賣到缺貨,但對BOT還是一籌莫展。

所謂「BOT」,指的是這種案子的三步曲:Build(政府托由廠商來「建設」)、Operate(廠商繼續「營運」個五十年)、Transfer(最後「轉移」回來給政府)。你就會問,為何要「BOT」?好問題!因為,世上每個大建設,都是需要錢的,也需要風險的,一個政府預算有限,也受制於民意,不可能天天都在蓋新的建設,特別是那種沒有直接解決某個問題的「文化建設」、「觀光建設」,因此政府把腦筋打到本來就很願意冒風險賺大錢的生意人身上,「我出公家地,你來蓋,你來負責風險,你來賺50年,然後還我」。

問題就來了,這樣來看,真正會以政府之力去開放BOT的案子,一定是「很大」,所以才需要BOT嘛!所以,政府是以權威賣掉某個小鎮的天生的寶藏,像海啊,山啊,然後因為太大,最後只有外面的廠商,甚至「外商」才標得起,然後他們又仗著全球動員力量跑去找「外勞」來降低成本,於是,BOT的案子,從頭到尾都沒有當地人的份,而且還「偷」了當地景觀。

換句話說,《海角七號》這裡提到的BOT,和台北市目前的BOT或許沒有很大關係,而BOT發展到最後應該也不會真的到「教育也要BOT」的境界,但,《海角七號》真的點出了BOT案一個很大的關鍵:BOT案,當地人能插手的常常有限,當然你說,當地經濟一定會受惠於這種「大改造」呢,但,要等三十年才有效,等五十年誰知道,等一百年誰能活著看得到?

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BOT…。義大利這個案例,還真有點像「BOT 2.0」

啥,又是2.0?你可能聯想到一個句子:「網路已經2.0,媒體也要2.0,車子也要2.0,什麼都要2.0…。」Sorry,「2.0」的部份只是輕鬆一下,請不要太在意。

義大利這招並不是「BOT」,但本質上和BOT那樣,由政府出面和商人結合,政府要建設,商人要搭著建設賺錢,是有一些雷同之處。很有意思的是,義大利的案例有點其實是「反向的建設」,藉由商人之手,將原本的樣貌歸還給城市。民眾或許不希望海被圈起來,但不會不希望回到三十年前的風光吧?

大家或許不喜歡當地來了一大堆外國人,但,Salemi可沒說,只有外國人才能買呢!以Web 2.0的精神,包括當地人都買得起,一起把這3000間房子那三十年前的榮景帶回來。而它也以《海角七號》的精神,把這個案子強迫性的要從一開始就利於當地的所有人。

「BOT 2.0」抓到了BOT的精髓,規模較小、過於分散,不能拿來蓋高鐵、蓋101、蓋橋或蓋機場,但,可以來蓋一些非常軟性的文化的東西。它不是BOT新版,無意取代第一代,也無法取代第一代,只是第一代的另一種,應該是還蠻不錯的選擇吧。

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