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胃,是否已淪陷在超商、便當、商場小吃街裡

上周末是勞工節假期,舊金山灣區有個「慢食」(slow food)活動,找來一些廚師、設計師,推廣一種對環境好、對身體好的新吃法。現在這些健康、環保的概念,真是趨勢當頭、橫掃全球!其實,這趨勢早在大約四年前就正式成形,據美國當局調查,當年是「健康度」史上第一次超越了「價錢」,成為美國民眾選擇食物的第二標準。而第一標準,想當然爾還是「好吃程度」。

有趣的是,這個趨勢可能要要轉向了。過了兩天,出現另一篇報導引述Rabobank食品農業研究組織說,以美國目前經濟疲軟的狀況,在未來幾個月才會開始影響到食物上游的價格,美國的食品會終於開始漲價(雖然之前早已有報導說,純品康納等早就用「縮水」來變相漲價)!這一漲,預測會讓美國的食物,一路貴到2009年以後。因此,該組織大膽的猜測,現在很夯的這股什麼「樂活」、「慢食」、「有機」潮流,可能又會慢下去了,到時候,大家又會開始用「價錢」來評價食物了。

其實不用等到2009年,我現在就已經感受到了。經濟是全球關連的問題,加上物價飆漲又荷包縮水的情況下,我們已經經常聽到:「若可以,就吃便宜一點吧。」

「別吃太貴!」

我對「吃」的看法一直蠻獨特,當初我想回台灣的理由之一,和同學說了,大家聽了無不噗嗤一笑,因為我竟然說:「因為,我想回台灣吃東西。」

不是開玩笑,我是認真的。

「每年暑假回去兩星期,不就吃遍各大夜市和新餐廳?」同學問。

「這樣不夠啊。」

我拿出計算機。

人一生中最大的享受是啥?肚子餓餓,一些可口的東西下肚,應該是一生中很棒的享受,既然這樣,就要去追求它!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午餐時間與晚餐時間,一天「享受」兩次。按下計算機按鈕,從現在起算,我們若可以再活50年,那我們只可以再吃36,500餐,享受三萬多次的美食,很多嗎?好像不多!如果天下真有美食想要「嘗盡」,單單台北市的餐館和攤販數量,就遠遠超過三萬間了;看全世界各國登上美食雜誌評比的美食,應該也超過三萬家!

還記得,我是在美國矽谷小鎮的一間中式餐館,一盤炒得老硬的炒飯與一盤做得一點都不像的豆腐乾的前面,講出這句充滿決心的話:「我不想浪費生命,天天吃這種東西!」

可憐的美國炒飯,無言、無辜的看著怒氣沖沖的我。

於是我回到了台北,立志吃東西。

這樣過了一年。

一開始,我很努力的吃。開始工作後我卻很快的發現,我不再天天想辦法找尋「美食」,我甚至愈來愈少走進正式的「餐館」,連家旁邊的夜市,也只逛兩、三次就沒再逛了。

再過了一年、兩年,我更慚愧的發現,我的生活裡,很久都沒有新餐館了。

第一,因為。在故鄉吃東西,怎麼吃還是比在美國一盤正式餐館動不動就近20美元還划算,但,台灣這邊一股省錢風,教人不得不看緊荷包否則會被狗咬走似的,於是我會開始計算每天的生活費,最明顯的就是從「吃」開始砍。第二,因為時間,找一間新的餐館也頗需要功夫,停車更是累,吃一頓飯折騰下來要幾個小時,寧可回家睡覺。第三,還是因為心情,平常工作壓力大,壓力到了周末還是大,吃飯這種事好像也不是很重要,有時間,寧可拿去看場電影……第四,是家人或朋友之間的配合,大家愛吃的東西各有不同,因為上述的三點理由,還要再去吃一個自己不愛吃的東西,任誰也不要!

也因為上述四點原因,於是,現代都會人們如你我,不知不覺養成特殊的習慣──

早上吃「超商」,中午吃「便當」,晚上與周末則吃「商場」

早上吃「超商」?最快!或許今天真的想好好的坐下來叫個蛋餅加油條,還是西式的帕尼尼什麼的,但,每天早上都來不及,經過超商直接買東西、拎著走最快!不然,就是直接拿那些已經做好的三明治,永遠都找那個最靠近公車、停車處的,多走一兩步路都懶。

中午吃「便當」,最方便!難得休息時間,大家都忙,有時自己出去,就買自助餐,隨隨便便裝成一個便當,隨隨便便的扒到肚子裡;反正便當,也有好幾樣菜不是嗎,營養最均衡,也最豐富啦!每天中午,整顆頭塞在那個便當盒子後面,「趴啦趴啦」,上班族午餐的標準姿勢。

到了晚上,到了周末……其實,應該可以吃好一點了吧?我很幸運,每天再晚,家人都等我回家吃飯,但其他人不見得這麼幸運了。尤其都市人一周採購一次,採購完,一想到還要把這些東西搬回家、還要再出門、還要找車位、還要流汗腳痠,算了算了,「就在這裡解決吧!」在美食街,可以「各叫各的」,大家都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也可以省錢,一個人控制在100元底下或許有點難,但買再貴的套餐,無論是中式、西式、南洋式、泰式……也不會超過台幣180元,和外面的餐館比起來,還是便宜很多了!

來這些地方吃飯,我也發覺一個問題。我發現這個問題,是在整理日記的時候,我每天的事情向來只挑重點記,在美國,「吃」是重點之一,我常常花四分之一以上的日記篇幅在講中午吃一間什麼新餐廳,它的菜的味道、顏色,它的擺飾與價錢,它和其他地方的差異……只是開車45分鐘後吃到的一客可口的7美元的雞腿飯罷了,字裡行間卻就可以透露出「我很享受」四個字。但,喜歡好好享受眼前食物的我,卻發現這四年來,我的日記裡的「食記」非常貧乏,很久沒有真正的寫任何「食記」了。

寫下「食記」,就表示用心體會過它;沒寫下來,就表示讓它匆匆過去了,不記得在哪家吃、吃什麼、跟誰在一起吃……。原來,吃超商、吃便當、吃美食街,是沒有回憶的產生的

你說,其實,去商場的美食街,也可以點一些很不一樣的東西,想辦法留下回憶啊;雖然到7-Eleven,若每天都試一個當季的物品,也可以做到每天吃不同東西吃不完啊!但,我發現,當我們去超商、去買便當、又去吃商場的美食街,那種目的、那種氣氛下,那個盒狀物,那個吵雜如菜市場的用餐環境……我們偏偏就是不可能正眼去瞧一眼我們的食物。

我們只想,吃完就走。

頂多,再計算一下今天吃多少錢,然後,主要的滿足感來自於手上那張輕盈便宜的發票,而不是現在沉甸甸的滿足的胃。

時間匆匆,心情亂亂,不用說「慢食」了,我們已經習慣,以「辦公事」的心態,來對待吃的這麼偉大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有可能會更嚴重的沉在超商、便當、商場美食街裡!

驚覺:在「吃」的部份,正漸漸的離當初回故鄉的初衷之一愈來愈遠。離人生計畫享用的餐數愈來愈遠。四年前,我說我還有36,500餐可吃,現在不知到已經浪費了幾千個餐了,那我現在,還有多少餐可以吃……?

這是一篇懺悔文。我想我會開始努力的「用心吃」,無論今天吃的是什麼,或許我會把心情放空一點,把菜單看完全一點,然後,把荷包稍稍的鬆一點

我會想辦法從下一餐開始。我至少還有1萬餐可吃,讓我們從今天中餐開始(決心的眼神),拯救我們淪陷的胃,讓它做它該做的事──享受人生。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