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利用「生活串流」趨勢,大搞「品牌串流」行銷?
上個月,全球互聯網重鎮美國矽谷再次喊出兩個新單字,說明了今年的Web 2.0網站之中的兩個新現象。一個叫「生活串流」(lifestreaming),一個叫「品牌串流」(brandstreaming),不確定這些字是誰先提出來的,但我知道宣揚它們最甚的是知名部落格ReadWriteWeb,而這些新字,也在Mashable、ZDNET、TechCrunch最近半年來的文章,一再而再的出現,儼然成為「Web 2.0」之後的兩個重點新單字!
「串流」這個字,通常拿來形容一種傳送內容物的方式。你安裝軟體,通常是一次就下載完成,「串流」則不是一次下載完成,基本上你的電腦與伺服機只是「開通」了一個頻道,就像電話接通一樣,伺服機那邊,會一直不斷的送東西到你的電腦,而你的電腦也會不斷的播放這些東西出來,通常我們談到串流是在講「音樂」或「影片」,現在怎麼連「生活」也可以串流了?
「生活串流」,指的是像FriendFeed這種服務,只要向站方登記自己的線上帳戶,其他朋友只要訂閱,便可收到對方在網路上所有的作品,等於也就是讓你的「生活」點點滴滴,照片也好、短句也好、長文也好,通通都可以源源不絕的「送」到對方的眼前,這就是一種「串流」不是嗎!只是,這「串流」不是每分每秒,通常是每小時看一次,或每天看兩次之類的。
而,其他提供「生活串流」還包括一些微型部落格如Tumblr、Jaiku,以及號稱比FriendFeed更棒的整合器如已支援135個網站的Profilactic、支援28個網站與Facebook的liveZuu,還有Onaswarm、Lifestrea.ms、Soup.io等等,而舊服務如Facebook與雅虎買下的MyBlogLog,最近也開始做「生活串流」了。以後大家其實不必互相「hihi」完還要問「你最近如何?」,只要「訂閱」這些生活串流,等於就是訂閱了所有朋友的生活!
有趣的是,儘管「生活串流」看似非常個人化的東西,但話鋒一轉,可以瞬間變成企業做線上數位行銷的好幫手。
這就是「品牌串流」了。其實它就是某種特殊的「生活串流」,將企業的品牌,搭在「生活串流」的順風車上,送到每個網友的眼前!
一年前,「品牌串流」才剛開始,主要發生在Facebook與Twitter兩處,譬如在Facebook製作一個「Page」,就是在作「品牌串流」,每個粉絲在page中的動作都透過minifeed傳送到更多人的眼前;另外還有Twitter,許多公司自行申請一個twitter帳號,讓其他人可以直接以「@公司名」來問問題,亦可隨時得知這間公司每一筆新訊息與每一次問答。
ReadWriteWeb就曾針對「品牌串流」舉出幾個企業實際在操作的案例,譬如,線上音樂服務Pandora,很早就已在各大社群網站、各大微型部落格設立帳號,甚至連Flickr這種相簿網站也有公司設置的帳號,大家一看到「Pandora」這個字,就知道這位網友「不是人」,So what ?大家似乎也樂於加入它,接受它「品牌串流」的洗禮。另一個實例,則是福特汽車做了一些較消極的案例,他們稱之為Social Media Press Releases (SMPR),對旗下幾個車種、幾個技術,分別提供RSS訂閱,以及類似TrackBack的功能,讓許多人可以納入他們的「生活串流」中。
不過,這些「品牌串流」真成功了嗎?
並不。Pandora的會員數高達1400萬人,但,它在FriendFeed的「品牌串流」,卻只有70個人。而TechCrunch的訂閱數已經高達92萬人,但在Facebook的「品牌串流」卻只有2千多位粉絲。對此,我有一個有趣的看法。因為正在發想與製作中,在此僅僅點到就好。
我認為,「生活串流」為何好玩?這些串流並未播送什麼,只就是每個朋友所做的瑣碎小事而已;每個人自己的生活圈,已經就是網路上最好玩的新聞!因此,當「品牌」這種硬邦邦、非常商業的東西,想要硬就搭在軟軟的「生活串流」上面,本身就有一點點不和諧了。這時候,行銷人員會誤以為,那,我們小心一點吧,想辦法讓這些企業大廠所送出的內容更貼近「生活」一點?所以,企業試著將自己硬梆梆的品牌,努力輸出一些矯揉造作的「生活文字」,和生活串流一起想辦法流到每個網友的心裡。
有用嗎?
我認為,品牌串流是一個很棒的出發點,但是它和「生活串流」之間,還有一個「未完成的連結」(missing link)。
這個link就是──企業的品牌串流,要怎麼「串」(應該用「竄」字)入A君與B君之間?
真正有效的「品牌串流」不應從企業直接流出,而是從每個朋友「自己流出」;大家應思考的是,從A君到B君,可以傳遞什麼訊息?目前所謂「word of mouth」皆只有說「那家好吃」、「這個好用」。還有哪一種新訊息,可從A君「串流」到B君去?「品牌串流」若想追求「四處開花」,或許不必,只要將企業的品牌串流,想辦法「連結」到A君到B君的關係,只需要幾個「種子」,接下來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把整個局都鋪好了,再大的天空,或許都可以染色!
Good!!
有意思,串流,又一个新元素,应该能做出不少好东西来的。
在用google的浏览器看你的博客,页面有点乱,不过还是可以的,毕竟是新来的东西。
品牌串流算商业概念?
生活串流算什么概念?
时间线?营销线?或者干脆生活线?
分享: 我們所了解 twitter 裡比較大的企業串流群
http://twitter.com/woot (13,633)
http://twitter.com/wholefoods (3,548)
不知為甚麼,總覺得這些都不是人們最需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難道只應於網上世界發光發亮嗎?
Facebook上的幾百個甚至上千個”friend”,又有多少個可以真的見到他的Face,觸到他的臉?
互聯網世界,不時也會反樸歸真,今天人們頭腦發熱地加在網上多加聯繫,或許,明天人們又會發現其實自己不需知道那麼多,只需要知道想知的就夠了。
任憑發明再多的字彙, 管你是lifestreaming, 還是brandstreaming,
結果都脫離不了現實生活行為中所謂的「口耳相傳」, 只是這個閒談的方式,
不再是由面對面的口傳到耳, 也不再是由電話中一方傳至另一方,
閒談資訊交換平台變成internet 罷了!
結果就是同上一樓的所言, 只是增加了internet上多一種資訊交流, 訊息提供管道,
internet增加了一些工具, 使得將internet視為娛樂的或大部份生活的宅男腐女,
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 如此而已。
向來支持internet是萬能的!!
但它不是全能!!
internet的蓬勃, 被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
它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蒸汽機, 改變了社會, 改變了生活,
但, 它終究只是工具, 不是生活。
任憑發明再多的字彙, 管你是lifestreaming, 還是brandstreaming,
結果都脫離不了現實生活行為中所謂的「口耳相傳」, 只是這個閒談的方式,
不再是由面對面的口傳到耳, 也不再是由電話中一方傳至另一方,
閒談資訊交換平台變成internet 罷了!
題外話, 結果就是同上一樓的所言, 只是增加了internet上多一種資訊交流, 訊息提供管道,
internet增加了一些工具, 使得將internet視為娛樂的或大部份生活的宅男腐女,
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 如此而已。
很有價值的分析!!
感覺上最近爆紅的海角七號就有點像您所說的品牌串流的概念,
不曉得我的理解是否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