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高壓下苦練專心功、安心功,不如來練「甘心功」
這幾個月來,我心中最大的新聞還是那一則「三歲以下幼童不應看太多電視,不然從此『不專心』」。法國現在更已經完全禁止電視台播放任何給三歲以下幼童看的影片,可見事情的嚴重性!但,我家小孩看電視已成pro,戒不掉他的電視,就像戒不掉他的奶嘴,他昨天更剛剛正式學會了「拿搖控器轉台」,正式步入臭男生的行列。關於小朋友不專心的問題,無時不刻驚恐著我,我了解,「專心」實在太重要了,一個人諸事順遂可以只靠「專心」二字,一個人失敗也可以就毀在「不專心」三字。
然後,又看到一篇很不起眼的《我們其實都被噪音所圍繞》文章,才發現,原來「不專心」不只是孩童的問題。這篇文章提到人們是如何的被打擾,從古人即是。文章引用十七世紀的哲學家Pascal的話,「人的所有不幸,乃源至無法一個人靜靜坐在一間房間裡。」而現代人更甚,有作家形容,把自己關在一間完完全全沒有聲音的房間,結果反而更吵,聽到自己的心跳、呼吸,比想像還大聲,大聲到震耳欲聾。文章主張,想要讓自己完完全全的安靜下來?需要一些訓練,所以呢,每天要花五分鐘,聽聽自己的呼吸與心跳……。
我認為,這樣的訓練不叫「專心」,只是「安心」。我認為,安心是給山裡頭的、即將退休的,或是給錢已經夠多的人。安心不能帶來專心,因為摩登城市人的高壓生活,到最後,還是得面對著電腦,面對人生的挑戰,面對還沒做完的事,讓自己「先安心,再回去專心」,原先那個問題,並沒有充份解決?於是我想,或許,我們應該練另外一種功夫,讓我們在周圍有電視,有吵雜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專注。
我一定要研究這種功夫,不然我家小朋友以後怎麼辦(惱)。
今早,台北傾盆大雨,氣溫掉了五度,晨七時窗外一片灰色的陰霧雨幕,原本這時候就該起床的小孩,還在呼呼大睡(註,周末玩太瘋,昨天他又感冒發燒到39度),但,等一下他就會起床了,踏著小腳板「答答答」的走到客廳,然後,電視就會開起來,悠揚的童歌響起……。
「我無法專心。」我會與老婆抱怨。
老婆幫我轉台,快樂的歌聲沒了,轉到晨間新聞,主播用高亢的音調,奮力引吭「讀報」,提醒大家,充滿暴力、壓力、努力的一天又要來到了!嘩,「我沒辦法專心,沒辦法專心!」我揮舞著頭,好像在打蜜蜂。
我發現,每次到了早上七點多,電視一開,寫作效率就下降;所以一定要調到幾乎沒有音量,聽不見他們在做什麼,才能繼續寫。
「可是,昨天這個音量,你也可以寫?」老婆指出。
真的耶。為何昨天可以,今天像在打蜜蜂。
原來,每天的題目不同,也會影響被電視影響的程度。我對每篇文章的興趣不太一樣,有的文章如倒吃甘蔗、愈寫愈high,有的文章寫進無底洞,想要快快收尾不幹,這種文章只想趕快上傳說掰掰,但碰到愈寫愈有興趣的文章,就算閉不起來的耳朵,也會自動閉了起來。
躁動不已的心,也會安靜下來。
無法專心的心,就會專心起來。
於是我想到兩字──「甘心」。
甘心就是「願意做」的意思。閩南話有言「揪甘心」,意思和普通話有一點不同,混進去感受更有味道。總之,「甘心」似乎是個重點。
這個周末,我一邊開車一邊聽廣播,聽到一則,忘記是哪一間的記憶訓練中心的廣告,內容大概是說,他們認為,學童的成績,和小朋友在課堂上的專心程度有關連,在課堂上能夠專心的小朋友,功課就會好!於是,廣告說,要開始幫學童訓練「在課堂上專心」。
我一邊讚嘆記憶訓練中心現在開始發展到「專注力」這塊,一邊我想起了兩個小朋友。
一個,是某個我想像中的可憐的小朋友,被父母逼著「專心念書」,只見他非常勉為其難的坐著,聽著老師講課,把講台上的那個人發出的每個字,都一字一字聽進腦子去,幾乎都會背了,然後才可以出去玩,明天又要重覆這個痛苦的循環。這個小朋友,真的會考得好嗎?
另一個人,是我小時候。我在課堂上從來沒專心過,除了數學課會怕老師教到一半抽考,其餘時間我都在看參考書。參考書是唯一可以和課本擺在桌上而老師也不會罵的書,我很專心的在讀它、在畫線。老師在上面講,我自己在下面讀我自己的,回到家,不必讀多少書;到月考前,也不必讀多少書,全校第一名就拿了好幾次。我不必補習,不必父母敦促,要我不念都很難。我在專心這些事情的時候,有一種「很甘心」的感覺。因為甘心,所以專心。
我發現,這感覺很重要,一直到後來,做任何事,我都希望「先甘心,再專心」。
想到這一段,我突然不怕小朋友看電視了,我也不會鳥那些專家在教什麼要常常讓孩子自己玩15分鐘能幫助他提升專心度云云的建議了。我,要想辦法讓他「甘心」。
如果說「不專心」是一種病的話,那「甘心」就像「症狀療法」,不要求整個斬草除根,只要針對每一個他不專心卻一定得專心的地方,讓他產生興趣,讓他「甘心」。而甘心也可以說是「指標」,甘心做、歡喜受的事情,表示自己也算還在行,人若只做「甘心」的事,就會促使自己只做自己在行的事,把所有專心灑在上面。
但甘心不夠,我要他練「甘心功」!
所謂「甘心功」就是,隨時隨地開始甘心。
現代人要練的功夫,正是這套能隨時隨地開始甘心的「甘心功」──
如何,在一瞬間,老闆指派一個新事情,就讓自己立刻非常「甘心」的愛上它。
如何,在事情快做不完的時候,只剩兩小時,心情非常七七叉叉,還能搖搖頭,再看一次這件事情,讓自己非常「甘心」的願意去把它完成。
如何,在昏天暗地忙碌的時候,看到其他人都在打混,還有人請假,自己還是再看這件事一次,然後「甘心」的,接下它,甘心抱它到終。
有的興趣要花三十年培養,有的興趣卻可以在三分鐘培養。世上從來沒有什麼「專心功」。這年代,這個城市,這樣的辦公室,壓力之大,沒辦法「專心」,更不切實際去「安心」,只能「甘心」,擁抱眼前美好的這一切。
這就是甘之如飴的本事。
資訊爆炸的時代
專心的確很難
特別是現代的上班族要練就八爪章魚的功夫
耳聽八方還要邊打字邊講電話
的確是兩難哩
讀到第一段後就停手往下移,不禁回頭看看我那快滿週歲的兒子,不知從幾個月開始,只要是遙控器,在他眼中就會變成他最愛的玩具。他這時眼不轉睛看著電視,手上還炫耀著他好不容易才拿到的遙控器…這不像可以塗上萬金油的奶嘴,那要怎樣戒掉他愛玩遙控器的癖好呢?
哈…又是爸爸經的留言
我提另一個說法和你分享
當然啦 如你以前的文提過的 少數樣本不一定是對的
但我個人是覺得有可能
*************************
幾個幼教的老師說 如果小朋友一二歲就看很多電視
上幼稚園時老師很難讓他們提起勁
因為
老師的話、遊戲 都對這種小朋友來說 太淡了
聲光刺激比不上電視
我要趕快將這篇文章印下來,給我老婆看,我已發現我女兒(10個月大),已經開始在注意電視機及遙控器,有時看她一個人會去拿遙控器按來按去,甚至在按按鍵的過程中,會去注意電視是否會換頻道,這些都是大人影響到小孩的例子,不錯的資訊~~
慘了,我到現在才看到文頭的那篇新聞
看來我姪子要節制一下了
不然他可能還沒兩歲就要學什麼叫做
甘願做歡喜受了@@”
專心不等於安心
安心不等於甘心
專心不等於甘心
如果說20年前的我,其實也不容易專心,更不安心,也不可能安心,但我還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
現在不要說小孩連父母都已經神經質了!
我個人強烈建議Mr.6不要在寫讓現在父母恐慌的言論與文章,因為現代父母真的太焦慮了,這樣的焦慮只是不斷地讓社會沉淪!
多寫些光明面的文章,讓心胸開闊!停止這些焦慮的資訊吧!
对甘心很重要,,如果甘心做某一样事,甘心爱某一个,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专心,安心的去做,去爱.
态度决定高度,一个将身边不喜欢事或人,变成甘心去喜欢的人,是最值得尊敬与学习的.
我實在無法想像一個對很多事都不心興趣的人,如何「甘心」???
很多大人看到小孩盯著電視看
以為小孩看電視時是很「專心」的(因為看起來目不轉睛)
其實電視是一張又一張的畫面快速閃過
所以其實是一直在分心,被不斷出現的畫面吸引
對電視上癮的小孩不喜歡閱讀文字比較喜歡圖片
不但不容易專心
還更容易情緒化
對很多事不起勁
常常覺得無聊
可以上網查「電玩型頭腦(Game Brain)所凸顯的危機」或是去買本書來看
書裏有提供一些解決的方法,千萬不要放著不管
愈早處理愈容易調整!!!!
能夠透過一些「工作」(這是蒙特梭利理論的說法)專心工作的小孩
會有成就感,對事情保持好奇與探索的心。
這些所謂的工作:有感官/手眼協調的教具、日常生活工作(澆花、洗菜洗米、擦桌子擦地…)、食物製備工作(削蘋果、切香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到,並和他喜歡的大人一起工作…。
其實不用花大錢,在家就可以帶小孩做這些事…也不用去排隊上那些什麼潛能開發的課…
蒙特梭利居家教育網站(這個網站可以參考)
http://homepage20.seed.net.tw/web@1/kid_education/main.htm
忘了說一件事
我正在研究一種特效藥是專治小孩不乖的
父母終於可以放任小孩不管也不用擔心了
因為只要吃了我的快研發成功的藥就會變乖
誰要贊助我?
http://www.wretch.cc/blog/Airsilence/27272781
請大家幫忙轉貼~~
板橋收容所爆滿了
其中將近一半是純種的名種犬
牠們其中有許多已經待了一段時日,無人認養,『期限』將至(安樂死)
大多都是剛被主人放生出來的,就被抓到收容所 ,
健康狀況良好,打過預防針,沒有皮膚病,
跟你在寵物店看到的狗一樣漂亮 ,沒有差別!
想領養的朋友,不用花錢去寵物店買,趕緊去看看吧!
現在所內有 :
米格魯 ( 公母皆有 ) 超過30隻
西施
臘腸狗
古代牧羊犬 (公) 1隻
牛頭梗 (公 ) 1隻
哈士奇 (公母皆有 ) 約10隻
拉不拉多 (公母皆有 ) 約20隻 (可魯)
以及其他品種的…….
想領養的朋友請直接前往
>甘心就是「願意做」的意思。閩南話有言「揪甘心」,意思和普通話有一點不同,混進去感受更有味道。總之,「甘心」似乎是個重點。
這句話說對了。「揪甘心」,其實就是貼心的意思。跟心甘情願甘心是不同的。因為心甘情願不見得會貼心唷,反過來說,貼心也不見得一定心甘情願。
有了貼心,兒子長大後結婚,才不會佔了房子,然後要老爸老媽搬到陽台去住。哈哈,這當然是玩笑話。
如果真要說的透徹,「揪甘心」,就是了解與體諒。如此而已。
語言非我專長,針對台語,或許可以試著到書店親近這位老先輩介面親切的書(雖然以前他也曾鬧過很轟動的誹聞)
《老先覺的話》
台語稱有智慧的人為老先覺,他們說的話都是出自生活的經驗,是智慧的結晶,擁有濃濃的台灣情。這類流傳好幾百年的金言玉語,優美而富有節奏感,充滿生活的趣味。比如:
★鳳梨頭,西瓜尾;甘蔗頭,竹筍尾。
★穿皮鞋的跑不贏脫赤腳的。
★日子不到,不是天道不報。
★勤快,勤快,有飯擱有菜。
★少年不會想,吃老不成樣。
★站著講人,坐著被人講。
★打斷手骨,顛倒勇。
★錢四腳,人兩腳。
★貓咬來,鼠咬去。
★無魚,蝦也好。
說得一口優美台語的林清玄,嚴選100句富有生活智慧與情感的台灣諺語,以淺白而充滿韻味的文字加以解說與引申,讓你在輕鬆學習台語的同時,也能領略台語的優美,與蘊藏在台灣人性格中,那種惜情、惜物的美好精神。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8839
或許六先生該忘掉我以前的建議。
帶小孩移居美國是對小孩比較好的作法。
以上,經驗法則下的小建議。
臺灣的責任制真的會壓榨員工權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