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與房東的「負擔」故事
孟塔培(Alfred A. Montapert)說過一句話,「你在做每件事前,請記得先問問自己,你在做這件事情時,帶著包袱嗎?它究竟是一個好東西,還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周末整理電腦,讀到自己在6年前寫的書《i主義》,其中大膽的探索了一個叫「負擔」的概念。今早忙著搞公司產品,索性將舊稿摘錄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研究「負擔理論」──
我當時對「負擔」是以非常強烈的心情來看待,我認為,沒人能對「負擔」免疫。負擔來自其他個人或群體,施加於我們身上,讓我們失去對自己的控制力,無法完完全全的「做自己」,糟的是,一個人似乎無法輕易的看出他自己身上的負擔,假如可以,這些負擔老早就全被踢出人的信仰系統,不可能存在到今天,這麼放肆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決定、每一份情緒。
我舉出一個在國外碰過的(修改過的)故事:
小琪和小芳是我認識的一對姐妹,小琪身為大姐,總是站在妹妹的前面。她們兩人都在國外留學,住在同一個州的不同城市裡。
有一天,妹妹小芳的房租約到期,發現房東莫名其妙的將她的房租調漲了近一倍之多,附近其他的出租公寓現在都變得比她的新房租便宜了。雖然她覺得新房租實在高得離譜,滿腹委屈,卻不敢去和房東爭取,又不想費事搬家!於是,她打算息事寧人,乖乖的簽約、付高房租。她樂觀的告訴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房東會漲這麼多房租,一定有原因吧,說不定,人家家裡生計陷入拮据呢!每個月多付X千元,,對小芳來說又不會怎麼樣!說不定,還會因為做善事而帶來好運氣呢。
這件事傳到姐姐小琪耳中,小琪勃然大怒!小琪覺得,房東一定岐視他們華人女生好欺負,才膽敢對小芳大幅調漲房租!擺明了就是要吃定了小芳!小琪對於妹妹的「鄉愿」的決定非常憤怒,二話不說,摸黑開了幾小時車來到小芳住的城市,見了妹妹,椅子還沒坐熱,就拉著小芳直接走到房東那裡敲門。
此時已經晚上十二點,小琪緊緊拉著小芳,站在房東門口踱腳等著。這下,換妹妹不高興了,「幹嘛這麼激動,」妹妹說,「只是多付錢罷了,人家房東也要過生活啊,不要這麼計較嘛!」
這對姐妹,誰對誰錯?
一般人看這對姐妹,有人會覺得,是妹妹小芳不對,因為租房子本來就應該爭取最好的價錢,至少也要試著談談價,不應照單全收。
有人則會覺得是姐姐小琪不對。這種租屋的事再怎麼吵、意氣用事,只會跟房東的關係更糟。應該心平氣和的去談,不必這麼激動。
誰對誰錯,很難以二分法評斷,其實,小琪和小芳不同的處事態度,不只意味著她們的個性不同而已。同樣一件事,她們一個過於畏縮,另一個過於衝動,都是相當極端的處理方式。她們既會選擇這麼極端的處理方式,便透露了她們身上都有一些「負擔」。她們雖然為姐妹,但她們身上的負擔卻很不一樣!
先講妹妹小芳。她在心裡稟著息事寧人、天下太平,認為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原本是個很不錯的個性,但我知道,小芳的個性之所以會這樣,絕對有它背後的原因。我為了證明心中的疑慮,我就設計了一個情景,問她,現在假設房東和聲悅氣的走過來,拿著兩個租價給她選,一個是原價,另一個是比原價漲一倍的新價,然後加一句:「我知道你會選原價。但假如你選了原價,我的生活會比較困苦。」小芳,請問妳會選原價還是漲價?
「當然還是選原價啦。」小芳馬上說:「或,嗯,可能原價和新價的中間吧。」這顯然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我抓住了這點矛盾問她,為甚麼不選新的價錢?你不是希望照顧房東的生活嗎?
我再更深刻的去問小芳,進一步的發現,原來,先前房東調漲而小芳不去吵,是因為小芳根本就對「吵架」這檔事非常的害怕。我發現,小芳這個人在人際處事上一直都很圓滑,是屬於八面玲瓏型的人,但她為甚麼選擇圓滑?她的圓滑,其實並不是因為她真的悲天憫人、愛好和平,而是因為她害怕她假如不圓滑,就會讓對方有動機來攻擊她!她很害怕與人針鋒相對,因為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眼神,或是一聲稍微兇一點的語氣,小芳就會覺得很受傷。這次,房東要她多付一倍房租的時候,她知道,假如去和房東討價還價,可能會碰上房東的壞臉色,然後她一定會為此事難過很久。陰霾在腦裡揮之不去。所以,她一直以來都儘量避免這類衝突發生。
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負擔」了。小芳碰到別人的壞樣子,就覺得非常受傷,顯然,她在做決定的時候,無法把自己放在中間,而寧願順著別人的意思,被別人拖累也無所謂。她僅僅只是為了避免別人的壞臉色,就逼就自己讓了一步又一步!
假如,能去除這負擔,相信小芳會活得更自由自在,變得更快樂。
我們再來看看姐姐小琪。她的情況就複雜的多了。看起來,她對人一點都不害怕,因此就表示她就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嗎?難道,她就沒有受負擔所苦了嗎?不,她有的是另外一種的負擔。
小琪面對這種惡房東,又看到妹妹這麼乖乖受欺負的樣子,馬上生氣的想討回公道。表面上,她是一個勇敢而挺身而出的姐姐。事實上,她已經忘了她在這件事情上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她已經不是在做一場商業上的講價,也不是在求取她的利益。她在幹嘛?她只是在發洩毫無道理的情緒!她會這麼做,一定也是因為心理上的一些其他的需求。顯然,小琪也被某些隱型的負擔所影響了!
姐姐小琪的情況比妹妹還要有趣。妹妹知道她太容易被人影響,應該改進,但姐姐卻從不覺得她這麼剛強的人需要擔心被人影響,因此她並不覺得她有任何地方需要改進。
軟弱的妹妹,顯然就是因為太怕人,才會被人給牽著鼻子走。這是最標準的「負擔」。但姐姐呢?的確,她既然完全不怕人,怎麼可以說她被人牽著走呢?姐姐沒意會到,她於剛強的態度,可能也是由於另一種負擔所造成。這種負擔是藏的更深的,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挖掘出來。我和小琪聊了很久,終於很驚訝的發現,小琪在從前求學的日子裡,原來就和她妹妹小芳一樣,也曾經是一個軟弱的人!因為她是如此的軟弱,因此一再被欺負,吃了不少虧,包括她的初戀,竟也是因為她太軟弱,抱著息事寧人的心態,礙著面子不敢驚動朋友,慘慘的失戀一場,留下很痛苦的回憶。自從那時起,她每次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會忍不住跳出來,幫助弱者!
小琪以為,這種極力爭取的態度是一種成熟的象徵。她覺得,是妹妹還不夠成熟,才會這麼怯弱。等到妹妹和她一樣嘗過慘痛經驗後,自然就會變得和姐姐一樣變得「不好惹」啦。
事實上,小琪這種個性,不但不代表成熟,反而是一個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負擔」。因為從此以後,她碰到像這類不公平事情,從前的痛苦回憶就如洪水般湧上,讓她完全無法從以她有利的角度去思考,一氣之下開這麼遠的車,要去幫弱者討回公道。小琪的負擔,是被被誰影響的?除了這位調漲房租的房東之外,還包括她回憶裡的那些討厭的人。這些人陰魂不散的繼續在影響著小琪,可能會影響她一輩子!結果,小琪在這些負擔的影響下,一次又一次的忘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丟在旁邊,負擔放中間。最後,她常常未能討回公道,反而傷害了自己!
那天半夜十二點,她們姐妹衝到房東處,和穿著睡衣的房東吵了一整晚。結果,並沒有換來便宜的房租,反而在姐姐猛力一拍房東的桌子、罵了一句三字經以後,被房東當場趕了出門!房東很生氣,當場對天發誓,這輩子永不租屋給她們姐妹,並要妹妹租約到期,馬上搬走!妹妹小芳當場被嚇住了,淚水像決堤的哭得稀哩嘩啦。不用說,姐妹兩人回家後,大吵了一架,三個月互不講話。那段時間,姐姐和妹妹的心情都低落到了極點!
這對姐妹兩人的「負擔」,其實都是讓人很吃虧的。她們吃了一次虧,還是不知道是負擔在搞鬼。她們下次遇見類似的情形,很可能又會再度忘了自己,再度被負擔給牽引,吃虧一次又一次。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位「房東」。和姐姐與妹妹的極端表現比起來,房東在這件事情上的處理態度,還算「正常」:首先,可能因為某原因,她真的必須調漲房租,但她故意多漲貴了一點來增加談判的空間。然後,當姐姐小琪半夜衝過來大吵大鬧時,她也理所當然覺得非常不高興,發了脾氣,把她們姐妹趕出門,永不續租來一洩心頭之恨。這位房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正常情況下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做的事。
但,就如之前所說,負擔存在於大部份的人身上,而這些負擔平常人根本就察覺不到,這位房東當然也沒有發現。其實,她的所做所為也隱隱透露著負擔的痕跡。
想想,對房東來說,小琪和小芳只是住客。當住客氣沖沖的跑來問價錢的時候,身為房東,應該可以理解住客的心情不太好。這時候,假如房東能心平氣和的解釋原委、好言相勸,然後以商場的架勢反過來降了一點價,說不定可以讓強悍的姐姐就這樣屈求了!要不,至少溫和的妹妹應該也會勸姐姐就接受了新房價!假如再厲害一點的房東,甚至可以利用這對姐妹間性格的差異,施以手腕,最後說不定能以原先要求的高價來讓這對姐妹掏出錢來繼續租下去。當然,這樣做,房東會覺得好像被強悍的小琪欺負了,可是這樣做,卻就真正符合了房東的利益──房東就是要賺房客的錢,而不是要保持房東的「面子」。沒有房客,房東就賺不到錢。
但是,顯然這位房東克制不住,忘了自己的利益,被對方所影響,動了脾氣,最後愈吵愈兇,還把將姐妹兩個趕出門,顯然是沒必要的了。房東受她自己心裡的負擔所困,被這對姐妹給挑起了脾氣,沒辦法做出一個對房東她自己有利的決定。最後,她叫房客立即退租,原住處反而空了數個月還沒人搬進來。等到氣消後,她才終於想開始後悔那晚的衝動,被這些負擔的影響所害,她白白損失了好幾個月的租金!
三種不一樣的人,三種不一樣的負擔。負擔是不是人人都有?你又存在哪一種的負擔?有興趣下次再繼續說。
好像心理諮商喔
相當不錯的解釋
六年前寫的 i 主義?
我去書局找找
又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 不過這一篇我算理解又不理解呢
我認為沒有一個人天生處處圓融 做自己的話勢必常常碰壁
所以必定每個人都因為有負擔而必須壓縮自我 才能使人與人相處容易
不理解的地方在於 我不相信有人可以沒有負擔的做自己
除非像佛祖一樣做到無我 可是那也是因為他無我了ㄚ(沒有自己)
从很底层的事因,分析出姐妹的负担,
这让我感觉到,很多我们已经习已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起源于过去的某段不愉快,痛苦的事情.而某段不愉快,痛苦的事情,被我们深深藏在心底,形成潜意识,让我们对一件平凡的事,做出不平常的举动.
文章串起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故事裡的小芳、小琪處理事情的方法
其實都沒有所謂對錯 更不用說吃虧不吃虧了
難道只有想辦法租到一間最划算的房子才是對的 才叫不吃虧
我覺得這篇文章只是試的分析他們 “為什麼會這樣處理事情?”
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受到生長的環境─人、事、物所影響
即使到老都一直在受影響 而這些就是所謂的包袱、負擔嗎?
難道只有剛出生還沒受環境影響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很棒的故事,
其實人在很多情況下都被負擔左右,
無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遇到事情首先要冷靜,
然後分析如果事情是順利發展的,要怎麼做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怎么读也只觉得文章在讨论EQ的问题,似乎有点超越“负担”二字的定义范畴了。
我的負擔大概來自於社會的價值觀吧
我並非反社會
而是某些思維常常與大家不同時
很容易被排擠
在很多地方都我了解到
有理並不能走遍天下
假如以為有理可以走遍天下
那會得罪不少人
以往我總覺得無所謂
後來我才發現
因為常常因為理這個字而爭吵
漸漸的被大家疏遠了
這個世界,還蠻奇妙的
6先生,你知道吗?你的《I主义》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在年初的时候看了你的这本书,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是在写我,在帮我克服一个个的[负担],努力地做我自己。正如你所说,人们都是在做别人,做自己的人太少了。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勇敢做自己。
最后说声谢谢你。
看完只覺得房租一次漲一倍真的是太不合理了 XD
“”房東莫名其妙的將她的房租調漲了近一倍之多,附近其他的出租公寓現在都變得比她的新房租便宜了”
是我的話一開始就直接搬走,漲了近一倍之多,房東會不會太誇張啦 – –
幾年前,我也跟文中的姊姊一樣,
不過現在不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了
不過我不贊成以純功利的角度來看事情,畢竟如果要以純功利的角度來看,那姐姐最好的做法是聯合別人利用妹妹軟弱的個性來欺負他。
例如:自己去跟房東殺價,假設殺了40%卻跟妹妹說殺了10%,但姐姐去殺價為了展現自己的誠意所以先付了半年房租。請妹妹也把錢儘快還他。
這樣相當符合本身利益吧?
嗯…..
很特別的一個情境故事….
指出了:
1. 千鈞一髮間的感性與理性的選擇
2. (1)的傾向與其建立(原因 + 發展)
3. 各人的”負擔”( 我想用 “[不以best value 為目的 的]影響行動因素”[may be could consider as 感性] 會比較好~~)
補充:
1. 我覺得, 個人的行動,很多時人們也是以感覺為以基本, 無論你有否配合了”理性”….. 因為人很難是為了純利益而忽視(completely “ignore”)個人感覺的…
2. 其實三人有其不同行動因素的傾向,亦不理會別人的想法(最起碼是在”千鈞一髮間”的情況下), [妹妹是沒有確切明白房東的行動因素, 那些”所謂的”只是她自己在自己腦內建立起(biased by 負擔)的].
about “alberto” 說的”純功利的角度”, 請不要介意小小的愚見…
我想是只以一”時點”來說的”純功利”, 其實是不切合全人生”時間”的”純功利”的角度”的…
我也是偏姐姐那一型的,其實這類人真的很吃虧,為別人的利益頭破血流,還在自我安慰這是為了伸張公義.正義的代價是很貴的,雖說本性難移,但我也儘量不管別人的事,在當事人都不願付時,沒道理為別人付出昂貴的代價.當有一天我發現在需要的時候,從來沒有人挺身而出,就知道當初的自己有多笨了,別人又多會做人.至於租金貴了一倍,這個我有遇過,是我的室友,從一個月2500法郎,變成4500法郎,接近一倍,但是我和另一位室友仍是2500法郎.因為她充分使用了房間和公共區域,一開始她很不滿,也一直說要搬,不過還是沒搬,因為她賺很多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