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以5億台幣小錢買下Omnisio,意指Keytalks少了或多了一個機會?
昨天美國網路界傳出Google買下了創立不到一年的矽谷網站公司Omnisio,價錢不高,只有1500萬美元(台幣5億左右),不過也一如Google的習慣買產品而不買人,聽說是「全現金」(all cash)、一次購到家。這起案子之所以受網路人注目,因為Omnisio所提供的「影片花絮」工具,可能讓YouTube改頭換面。
首先,來自史丹佛校友與同學們可能發現,Omnisio的三位澳洲籍的創辦人之一「Ryan Junee」名字好像很耳熟?他就是每次發出BASES email的人。這三位有兩位是史丹佛畢業,我在矽谷創業的弟弟和這三位創業家是同樣被Y Combinator投資的「校友」,據我弟弟說,Omnisio在Y裡頭本來就頗受好評,大家皆認為他們做的產品很紮實、技術不錯。
Omnisio所提供的「影片花絮工具」有好幾樣,看看這支影片就知道,其中之一,是讓使用者可在影片上加入類似漫畫的對話框,很像八卦雜誌的「設計對白」那樣,所以假如你錄下某人演講,你可以在他的旁邊加上「唔,我忘詞了。」這種的東西。第二,Omnisio讓使用者開「兩個框框」,左邊放影片,右邊放簡報,下面更有一條超棒的「簡報河」,滑鼠拉過去,就可以看到簡報的內容。今年五月,Omnisio更加上一個「超級殺手級」功能,可以讓你直接把一個SlideShare簡報和一支YouTube影片合在一起並照指定時間播放。之前我寫過一篇「DHH演講與王建民的關係」一文,引用的那場演講,也正是用Omnisio的系統。
YouTube自己已說了,它希望Omnisio能為YouTube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創意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自己,從YouTube說詞可嗅出,他們買下Omnisio,純是因為Omnisio所做的事,剛剛好是他們在想的方向,不然,Omnisio的流量目前等於「躺在地上」,不確定會不會起來,雖然用過它的人都說讚,不過沒人用的話,最後也無法收到錢,但YouTube不管!當YouTube思考它下一步在哪裡時,它看到它可能需要一些產品,於是就在市場上尋找有沒有「現成的」,結果就看到Omnisio。我們知道YouTube早就看到它的留言系統相當貧乏,試著做一些社群、分層,沒有改善。YouTube可能是終於領悟到一切的互動必須得在那一個「播放著影片的小框框」裡,遂買下Omnisio,為它那個框框直接加入一些社群感。
我們看到台灣的KeyTalks,似乎也有涵蓋到Omnisio所做的其中一點(雖然是從日本直接轉過來),不過,看看Omnisio,是以「設計對白」的形式出現在影片上面的某處,而Keytalk的留言則是「飛過去」或「在下面註解」而已,這兩者除了帶來的觀感有很大的差異之外,出發點是南轅北轍。飛過去的留言或在下方出現的留言,是我們這邊比較喜歡的kuso型的玩法,但主要操作者是供賞比中的「賞」那一邊,也就是一般觀眾,但Omnisio並不只是kuso,對話框可以對影片的「正經內容」直接產生「加分」效果,因此,這是那一群站在「供」這邊的「影片主人」會直接想用的東西。雖然,你說,Keytalks現在要從「飛過去」改成Omnisio的「設計對白」,可能只需要1周的時間,但影音市佔70%的YouTube只有一個,Google也只會買一次,現在或許為時已晚、已經來不及了。當然,這兩種做法,沒有誰對誰錯,Omnisio的做法,雖然讓「供」者會喜歡去用它,但這些人畢竟比較少,炒不起來,得靠Google捧場買下,但一個網站自己要成功,最終還是得靠「賞」這塊好好捧場才行,我想,YouTube未來所看到的一定也不會只拿Omnisio挖「供」這一塊,而Keytalks的未來可能也在思考如何擺脫kuso的調性,或許開始挖「眾人一起翻譯影片」這塊(版權問題未議)。
「小創小賣」這個字是我對台灣網路界提出來的,但最近,美國創業家真的感受到一些「小創小賣」的氣氛,畢竟,從前大家看到的都是,哇,MySpace以4億美元賣掉,YouTube是16億,其他的喊到5億、10億,還有上百億的Facebook,像Omnisio這樣的案子,「才」1500萬美元,實在很少!但,以亞洲創業家來說,這種deal,給你4~5億元的現金作為回饋,你說不夠多嗎?當然很多!因此,Omnisio給我們比較大的感受是,如果亞洲的團隊對歐美不理解也不能感受,最好還是學以色列這招,以「技術導向」的網站服務出發,像Ominisio只要對影片做出上述這些好東西,就可以靠這個「工具」打到全球去,賣價不高,但「被需要」的時候就會「被買」,也不錯。
而Omnisio這家公司,剛剛說過也是微型創投Y Combinator所投資的公司之一,Y Combinator每次投資金額為1~2萬美元,幫他計算一下,單單這個Omnisio一案,可以獲利70萬~100萬美元,或許Paul Graham只當它是「小錢」,但以創投公司來講,這麼「小創小賣」一下,竟然就已經攤掉50個不成功的投資案,就算它們全軍皆墨都沒有關係,隨便賣一個就全部放進口袋裡!所以,微型創投是可以賺錢的。
另,我還想到一件事,為何新創公司,它做的技術可能可以超過Google?我發現許多新創公司都有這樣的特質,看看一間已成立兩年的網站公司好了,大家靜心回顧,第一年忙著做產品,第二年則把產品推出、改善再改善,把第一年和第二年所寫的程式碼除以它們所花的時間,比一比這兩個數字,肯定是2~3倍以上的差距;第一年就衝啊寫啊做啊創造啊,第二年速度就會變慢,甚至不太在寫了,別跟我說這是產品策略或進程,這和心態與包袱有很大關係。所以,你說YouTube為何不想自己做?因為說實話,他們就算有100個工程師也沒辦法像Omnisio在短時間內做出並調好這一套完整的東西。
那你說,之後,難道Google都要傻傻的花「小錢」買這些新創公司嗎?No。他們的算盤打得也很精呢,看看SlideShare.net就知道,我個人甚至認為,這次購買Omnisio可能是為了順利買下目前線上簡報的龍頭Slideshare的「墊腳石」。SlideShare目前只有10名員工、只拿600萬美元創投錢但估值不明,業界都認為Google肯定有跟Slideshare接觸過並打算買下,但SlideShare八成是把自己比做YouTube,喊價太高所以讓各路買家望之卻步。當Google取得Omnisio後,Google等於「繞過去」去取得線上簡報投影片市場,以後對SlideShare可以壓價,這一段,是許多美國網路人沒發現的一點!
總而言之,Omniosio教我們的是,既然小的可以,為什麼要做大的!反正你我對5億與500億的差別,好像也感受不出來,今天就可以來想想這些大領域,有沒有小小的「加值」,做上去,推到全球去看看哪間公司想要!
分析的太好了,google在搜索上很强大,但通过搜索就能扩展很多应用,并且这些应用都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实现,然后然后通过整合,就形成现在的google.
Google收购的产品有:youtube,notebook,blogger,feedburner,docs,这些都成为google的附加值.这种花费一点钱,就能得到良好效果的技巧,是短时间能在某一领域崛起的好方法
KeyTalks 從早期不禁情色導致情色不盡,轉變到現在集中在動漫及惡搞,如果不好好思考社群經營的對策,恐怕離大雅之堂會越來越遠,更難和 Omnisio 競爭呀。
此外,YouTube 有允許別人繞過他們的 flash player,自己去撈原始 flv 檔,再包裝一層自己新的 player 對外服務嗎?
早上看了一下 YouTube API ( http://code.google.com/apis/youtube/overview.html ),似乎也沒有提供繞過 player 直搗 flv 黃龍的功能。
所以,KeyTalks 這種繞過 YouTube player,直接抓 flv,再包裝一套自己的 player 的做法,應該是侵權了。
更誇張的是,YouTube player 原本在片尾都會播放的 related video,以及右下角的 “YouTube” logo,都被拿掉了,算是嚴重侵犯 YouTube 權益了吧。
其實字幕系統在美國還算是起步階段.
但在日本可已經是主流了.
而且已經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形式.
雖然目前沒有一家黑字化, 但隨著硬體和頻寬價格的下降.
我想這不是問題.
未來這是一塊很有趣的市場.
KeyTalks ?
很少在用
ACF還比較常上
我在2007年 RSA conference 和Ryan 一起吃午餐。那時候他還在 sensory networks 上班,負責BD。物換星移,這家公司都快沒人了, network security不好做…
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