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Mail搶先強力宣傳「線下版」,可望掀起的3個漣漪

最近美國網路上比較熱烈的消息是Google可能即將買下美國Web 2.0龍頭網站Digg,買價可能和它一直以來的估值相差不遠:2億美元。另一邊,Yahoo!則是狀況依然渾沌,善/惡意併購危機可能暫時解除,另開了雲端計算團隊對Google急起直追,新一季的財務報告也顯示淨利掉了18%。但我仍認為Yahoo!慘況乃是被「不捧它」的輿論所影響,它與Google是玩不一樣東西,不該是競爭者。

但有一部份,Yahoo!確定已經有點效果,而且目前還算跑在Google的前面,這東西是「線下版的email」,之前傳出史丹佛大學即將將旗下所有email系統全面改用「Zimbra」,而Zimbra正是被Yahoo!去年以3.5億美元買下新的email產品,這次的Yahoo!線下版的email就是以Zimbra產品重新包裝、並轟動宣傳

我試了一下,這套線下email必須下載、安裝,透過瀏覽器使用,服膺RIA精神,使用者以AJAX技術操作,但設定檔案高達38MB,下載之後,安裝也需要一些時間,但一裝好後,嚇,它不只可以選擇Yahoo! email,還可以用其他牌子的email(理所當然,因為只要設定伺服機即可直接用),安裝時也可選用中文化,只是中文顯然還沒完全完美,譬如「設定精靈」的第一頁就給我「設定定帳戶」,多了一個「定」字,這一篇也說,從線上匯入Yahoo! Mail的內容得花半小時以上且滑鼠一碰就疑似當機,裝好後,放在那邊不碰,我偵測到它隔了約十分鐘才開始向網路提交某個東西,不確定是提交什麼。

以網路趨勢來看,Email變成線下版,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動作」,其原因與後續漣漪,可分成三點來說:

一、Email是網路上被使用最多的應用
:大部份的上網人口都在使用線上email系統,都有一兩個Yahoo!帳號、Gmail帳號、Hotmail帳號,尤其是Yahoo! Mail更是龍頭老大,當這個應用變成線下化,多數的網路使用者會被介紹到這個新的「用法」,就像Yahoo! Mail的新的AJAX版一樣,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想用它,但只要有10%的人開始用,其人數之多,等於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中型網站的使用者,當你是一個中型網站,就可以影響其它人。意思是說,從今天起,許多美國email用戶將會初嘗「線下的滋味」。這個使用習慣一旦確立,Adobe Air便發燒,Google也可在Gear獲得一些,新型態網路服務將被挑動、掀起新革命。

二、Email已經是許多其他網站拿來與客戶「送訊息」的「新進入點」:一個網站的進入方式(entry point)通常是從你瀏覽器頂端的住址欄,或是從某個網站超連結連進來,但愈來愈多的網站,為了吸引人們「回訪」,大量的用email與客戶保持連繫,並在信中嵌入一個超連結,點下去就直接回到該網站的「某一個內陸頁面」,可以做某一件事(例如回覆朋友來信、試試某個新功能…)。如果這些信,以後是寄到一個「線下版的email信箱」,這些超連結怎辦?是否會促使新創網站們將超連結做其他的處理方式,一點擊,就下載軟體,或打開某一個現有的微軟軟體,還是啟動MSN的某個插件?

三、新收益模式的來臨:這是三點之中最有趣的一點。微軟的Steve Ballmer說過「廣告、廣告、廣告」,能夠在線下的環境作廣告,會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機會。這機會目前除了各家IM的廣告之外,還很少成功過,當email這個線上最大應用軟體變成下載了,是否會讓線下的廣告整個起飛?

另外,新的收益模式呢?軟體都已經讓使用者下載了。當一個使用者願意下載軟體,並且做了這麼多設,他使用的誠意已經「非常足」,已經不是一般網站的「隨手拿」了。這樣充沛的動力,是不是表示,如果我們在此時向使用者立刻要求收費,才能使用若干元件,他們也會欣然接受?收益模式的部份還可討論到,一旦下載,它就變成了特別的軟體。

我自己最看好的是,既然email又變回了線上軟體,創業家的網站不但重新思考如何以email為網站的進入點,也可使用email為「製作平台」,這樣,就有機會也將本身的網路服務變成「線下化」,平時先用一個template在線下製作好,上線時,就直接email過去,得到回覆,再下線,在線上玩玩玩,下次再寄回去。完全不必進網站,完全不必上線,就可以玩了。或許可以來開發一個這樣線下版的數獨?或其他遊戲?這樣的「email製作平台」,也可能成為一些網站必要的功能,因此這個製作平台本身或許也是很棒的創業點子。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