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alMethods研發出「寄送真郵件的API」,專做其他網站不懂的事

Google在今年四月一日愚人節,正式「推出」一個叫「Google Paper」的新產品,在Gmail只要按下「mail」鍵,它在二~四天後就會送到你家,碰到照片則印成光面,連MP3都可以弄出來,實在太扯了,後來果然是「愚人節快樂」,他們「自愉愚人」。

但有幾個「愚人」,顯然不覺得這點子很笨!

他們於幾個星期前,正式推出了一個新網站「PostalMethods」,把「Gmail印出來」變成真的!只要上PostalMethods,它就幫你把email或文件印出來,用郵寄的,寄到你想要寄的住址,送到那個人手上。

不過請注意,PostalMethods已經不是第一個「幫你送真正郵件」的網站了。這個點子早就有人想過,目前競爭者包括PostfuleSnailerShinyLetterEnablr的Stenographr,加拿大也有EasyPost.ca,德國則有PixelLetter.de,另外還有Earth Class MailRemote Control Mail則是建立一個更完整的「數位信件處理中心」,與PostalMethods強調的「發」信,迥異的是,這些主要是強調幫你「收」信,收完以後自動轉成email寄給公司內的員工,總之,這部份也塞滿了競爭者。

那,PostalMethods的特色在哪裡

它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將這整套「送郵件系統」,包成一套API,不是讓使用者去用,而是讓「網站」去叫的。譬如,你以後做一個網站,可以在新會員加入後,順便寄一封信到他的家裡,感謝他的加入!哇,一定會很窩心,對不對?網站若想使用PostalMethods的API,得付費才行(廢話,郵票是要錢的OK),他們採預付制,預付100美元,每封信就收取1.04美元,預付500美元,每封信就收取0.91美元,最多只能預付1000美元。這種預付制對PostalMethods很是有利,讓他們得到尚未支付的款項,有些永遠不會實現,因此站方有些現金可供運用。而且,如果我是任何一個網站的創業家,覺得這個服務有用,至少也會買個1000美元!

這樣的「專攻API」的做法,尤其是專攻「通往實體(送郵件)API」的做法,相當的大膽,卻也反映網路公司的一條穩當的生存之道。一般的網路公司,大的小的都一樣,在網路上有如一條活龍,出了網路,就變成一條蟲,請來的「人」並不專長於這些,變得很慢很慢,笨笨的,看起來像山頂洞人。所以,像這種「通往實體的API」,所有的網路公司肯定都是需要的!所以看看PostalMethods,從頭到尾就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把信送出去」,把它做得很快、做得很好、做得很低成本,丟所有功夫下去研發這個「從網路下訂,到大量寄出」的系統,擬出一套SOP,一次再一次的演練,經過多次的實地測試,他們就會被整個網路產業給買單。而PostalMethods也確實用努力,磨出了這個價值,開站前一個月,他們接一個客戶,瞬間寄出200封信,圓滿達成任務,才準備開站!

有趣的是,為何會想到去做一個「API」?PostalMethods的製作團隊,之前製作並經營一間叫「InterFax」的傳真服務公司,已經長達十年之久。InterFax所在的「e化傳真」市場,比「e化郵寄」還要競爭許多,且真的限於企業才會有意購買,所以,InterFax在全球各處如土耳其澳洲必須找有代理商。可能是有所經驗,「PostalMethod」這次的商頁模式,竟然刻意和InterFax完全不同──

我想,PostalMethods肯定是發現,推出一個API,省力多了!不必經銷商、不必行銷……看現在出來的網路公司就知道,真的很多、很多、很多的網站等著使用呢!有些網站慢慢在賺,有些網站有錢也急著想與眾不同、想起飛……如果連部落格、討論區都算進去,潛在客戶已經算不完,所以,不怕沒人買這個服務,也不怕沒人幫忙宣傳!

還有哪些「通往實體的API」可以製作呢?我自己口袋裡認為還有幾個機會,尚在思考中:

一、「手機號碼」:我發現近幾年來,手機號碼換得非常的慢,尤其是電話號碼變得「可攜式」後,大部份的人就算換電話,通常會想辦法沿用同一支手機號碼,所以「手機號碼」成為一個個人的辯識ID。此外,它是個人獨一無二的通訊窗口,簡訊是直接通到家,就算不上網的也收得到東西。雖然現在有收發簡訊服務,但網路商,或許還需要直接架在手機這個「ID、窗口」之上的子服務,誰想到這個需求,將它做出來,網站或許就馬上採用。

二、「到XX商店取貨」:我發現所有的商家都對著7-Eleven的「到店付款取貨」服務流著口水,如果我的商品可直接送到便利商店,讓客戶直接在便利商店取貨、然後付款,該有多好!我對它沒有研究,也不是創業家可碰的地方,但,或許創業家可以來開發其他的「付款取貨」的「通路」,比如,學校旁邊的補習班(學童都會找一家上,也順便取貨)做成API,讓其他網站或公司送發學生的用品或參考書時,可以隨時呼叫並送貨到該處。

三、「服務型店家的線上行銷通路」:目前許多產品,在線上都有很完整且多樣化的點券、酬傭服務,你買一台數位相機,在網路上到處都有在賣,到處都有廣告,層層的剝、層層的削,反而是在路邊這些店家,比方說餐廳、百貨公司、健身房等等,不見得小咖,但它們通常就比較少有直接的「線上行銷」配套,沒有「亂灑」,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線上與實體『連不起來』」,這是一個技術的問題,而不是市場的問題,誰能把技術克服,巧妙的運用手機與網站,可以把實體服務商行銷的「最後一哩」搭建起來,透過API去呼叫。這也是一個很大、很有趣的創業點子。我之前甚至想過「服務型產品的直銷系統」。

不過,以上是台灣版,情境不見得適用於美國,但,美國卻是這種「通往實體的API」最大的處女地,美國上網人口多,地大,一直沒有很強烈的需求,但隨著網站更多樣化,他們也要找尋新的甜蜜點,最後大家都用信、都用手機、都會去上補習班、都會去剪頭髮………通往實體的API,創業家會發現這條路全是寶藏,只要專注,得來全不費功夫,簡單得出乎意料之外!

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