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不該幫孩子選系,還是該讓性向測驗與心理學家來代勞?
華盛頓郵報前天有篇文章,提到「父母該不該幫助孩子選擇要念什麼科系」,短時間內便引來了55則留言。剛好,我老婆與我先前也在討論這件事──小朋友長大後,該不該告訴他,你比較適合學什麼?現代人比較適合學什麼?
老婆是比較「自由」的那一派。譬如,我認為,我們家小朋友無論如何都要學鋼琴!因為我小時候曾經學鋼琴然後因為上初中學業著想而「暫停」,當時好高興,再也不必上鋼琴課了歐耶,現在…萬分懊悔。
但老婆講的一個問題我覺得也很棘手:萬一小孩說他「不想學鋼琴」,你怎麼知道,他或許就是沒天份、不適合?說不定,他比較適合拉小提琴,我們還在逼他學鋼琴,怎麼對。
我的父母很開明,從沒有要求我,應該選什麼科系念,只是和我討論,無論如何都支持我的選擇,所以我一度想去念心理系。但後來我與父母討論的過程中,父母也引導一點點,我就突然想通了,該念一個「大學不念,以後就比較難念」的系,所以我選了電機系,也才接觸到軟體程式的趣味世界。我認為我的系所是選對了,但選的過程有點「驚險」,可說是幸運的「誤中」的。
這篇《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是在講,如果父母真的想讓孩子「正確選系」,不妨訴求於「職業性向測試」。這種測試,由很多很厲害的專家所製作成,如文章所言,有的職業性向測試,考35分鐘,付10美元(320元台幣)。有的則超級昂貴,一個就要600美元(2萬台幣)。不過這些測試有一點很吸引人──如果你是父母,要讓你講出這世界所有的工作選項,你講得出來嗎?一個投資銀行家和一位銀行經理有何不同?一位藥劑師和一個護士有何差異?文章說,這些性向測驗,可以建議父母一些「從沒聽過的行業」給孩子,全家人一起研究一下。
但參考歸參考,會不會不小心「誤導」?到最後,父母沒自信選,反而變成是「性向測驗」與「心理學家」,在幫孩子選系?
如文章所說的,看,哪個孩子不想旅行!所以孩子或許傾向「自由業」,但,選了一個旅行相關的工作,有一天或許會後悔!
哪個孩子不想在偶像劇裡跟帥哥美女?但選了一個明星產業的工作,最後發現這是一個壽命很短的行業!
所以,我覺得,父母不必這麼「沒自信」,父母或許還是該幫幫孩子「建議」要念什麼科系才好。孩子先天遺傳父母,後天又與父母同住,孩子就是父母當年的縮影,這時候適時的「強力建議」,孩子或許不會後悔,當然,有一個狀況則可能是「誤導」,那就是,父母的建議,正是當年父母做不到的。
譬如,學鋼琴。
所以瀛瀛,我會建議你要念什麼系,但,我大概不會逼你學鋼琴了。
到現在我有個想法
父母 要給孩子 學校無法教的東西
選什麼系?選什麼工作?甚至選什麼車子?選什麼女朋友? 一系列的選擇
都要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我想人生一路都是選擇吧
然而父母可以教的就是輔導孩子明確「價值觀」與輔導孩子建立「使命感」
有了使命感作事情就會很積極又正面
有了價值觀時遇到選擇時可以立即知道自己要什麼 , 那個最重要排第一 ,
我想Mr.6有強烈的使命感 , 才有如此積極努力的工
可是會彈鋼琴的男生,也很帥唷~~
透過耳朵與手指來體驗另一種世界的美,
也有人說學會了潛水,可以多認識一個世界(大海底下的世界)。
我想父母應該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
參考性向測驗的結果給孩子建議
重要的是告訴他們
無論他們做什麼決定
爸媽都會全力支持
我想我應該會讓我的橘子妹學音樂,因為音樂和繪畫比起來,入門的專業門坎比較高一點,至於選哪一種樂器,就讓她自己決定,學多久也讓她自己決定。
在她小時候,我會告訴她世界很美,因為有音樂有繪畫有文學有電影…,人世才精采。
至於學業,某種程度上那只是職前訓練,夠用就好,我會讓她自己做主。
我就是身受其害的人,也曾寫了一篇關於被父母強逼學鋼琴的文章,有空有興趣的話可以來看一下.
http://kguzz.mysinablog.com/trackback.php?id=1164292
其實很多觀念都是父母強加諸孩子身上的,父母應該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至於幫小孩選擇他未來的路,正確就算了,誤導可能會讓你的小孩痛恨你,如果是我的小孩,我會培養他自己作抉擇判斷的能力,即使選錯了,那也是他自己做出的決定….
有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別人怎麼去作,但是我們的想法真得正確嗎?記得國內有一個教授,小時候就給自己孩子很多訓練,讓小孩小時候就很大的壓力,而且很突出,但是他的小孩並非天才型的,長大後,就漸漸被淘汰了,甚至抗壓性太低,觀諸很多企業家第二代都是這樣,如傳統家電產業的第三代,父母的作用,應該是起引導,而不是什麼都幫小孩都安排好了…你的成功模式不見得適用你的小孩 🙂
橘子蘋果經濟學裡面也有提到這問題
不過他的意思是說小孩子的是也會因為父母親而有所侷限
还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不过毕竟年龄、阅历和知识面受限制,应该父母和专家共同为孩子选系出谋划策
通常父母會將自己投射到子女身上
將自身過往的遺憾 全部在子女身上實現
孩子的興趣最重要 不過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XD
男生學鋼琴 吉他 對未來追女生很有用XD
就算學的不好 當做消遣也不錯XD
謝謝六先生引用一篇有趣的專欄(By SUE SHELLENBARGER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21375062383682907.html),
並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卻偏離原文的論點。
Ms. SHELLENBARGER 指出專業的生涯測驗與輔導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與建議、增進自我認知與信心、學習生涯規化的技巧與態度。但身為家長的,仍然需要花許多時間精力來消化這些資訊、藉由與孩子密切的討論來協助他做決定。最重要的結論:
Trust your own interests. Do your homework. Tune in to the big picture. And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信任自己的興趣。做該做的功課。瞭解大趨勢。誠實面對自己。
六先生提出的問題『父母該不該幫孩子選系』,卻是一個典型亞州父母的問題(美式父母即使自稱直昇機家長也無法幫孩子選系)。本人任教於國內最高學府,經常接觸到『為父母念書』的孩子,如果不幸個人興趣與進入科系不符合時,往往缺乏動力、無奈的應付繁重的課業,以致表現乏善可陳,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行行出狀元,在今天各行各業高度競爭的時代,成為個人專業領域的頂尖人才,遠優於做個熱門領域的下駟。家長們,請花時間和孩子討論他的興趣及就業選擇,但請別再幫孩子選系了!
還有一個小更正:原文登於『華爾街日報』,非『華盛頓郵報』。
我覺得學習音樂和選系不太適合相提並論.
學習音樂幾乎是要從小就開始學才有用,
長大了之後通常是學不起來, 即使花再多的努力,
學習的成效還是不好.
我認為像是學音樂這種必須從小開始學的東西,
重點是在於如何讓小孩能夠學習夠長的時間.
因為小孩很難聽得懂道理,
他很難去體會辛苦的練琴在將來對他有什麼幫助.
我認為要讓小孩有興趣去學音樂才是比較重要的,
天份倒不見得, 因為又不是每個學琴的孩子就是將來要當音樂家.
只要有興趣, 能夠學個5到10年,
就可以成為一種自娛娛人的一種方式.
小時候硬逼學一兩年的琴, 對將來是沒什麼幫助的,
因為學習時間太短, 技術還沒練起來,
太多曲子無法演奏, 就連自娛的效果也做不到.
而選系之所以和學琴的事不同,
是因為孩子到了可以選系的時候,
年齡也夠大了, 自己好歹有一點判斷力了, 應該自己要有點主見.
不過我們也看到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這樣對於選擇科系是很不利的.
挖 六老大文詞裡面有些偏見 看看 明星產業 你掛上的就是 “壽命很短” 這個想法 也不見的很對 像是 文英阿姨 從小時候演到老 到現在還頗紅 周杰倫賺一年 可能抵過我們賺十年
所以 我想 找心理專家或是 職業性向測驗 就是為了避免父母親或是一般社會大眾有的偏見吧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