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3女生開「欲換團」成媒體寵兒,卻不見它解決問題
最近台灣有個新網站叫「欲換團」,這是另一個「換客」網站,讓人「以物易物」,從網址可看出它還在交大裡,由三名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女生所創立。這之所以一個很有趣的新創網站,是因為據Yahoo!奇摩上上週的搜尋排行榜顯示,「欲換團」這個字的搜尋熱門度高高掛在排行榜的第四名!這類排行榜常由一些「xx工專」或「政治人物」名詞充斥,前者常常是裸照外流,後者常是哪個政治人物撂下名言一夕爆紅,排行榜很難得的出現一個正統的「網站」,而且是一個很清新大學生網站。
為何突然爆出這麼多人查「欲換團」這個關鍵字?原來,在5月19日~25日,它一再的被新聞媒體提及,包括電視新聞。一瞬間,四處都看到關於「欲換團」的新聞,觀眾看了新聞,就到搜尋引擎搜尋「欲換團」。據報導說,「欲換團」的會員數大約不到1000位左右,當時已有800個商品成交,這是被報導前的數字,但報導後、登上搜尋排行榜前三名後,為它至少帶來每日十萬人次以上的流量。我查了一下,依物品序號顯示,目前「欲換團」站內卻大約「只」有3154個商品。
登上媒體是多少網站夢寐以求的事!但登媒體以後只帶來3154個商品,我認為效果不彰。
有趣的是,上周,好幾位朋友與我提起「最近好像有個換東西的網站,很紅耶!」。我就問,那是e1515嗎?還是交換網2.0?
我形容給他們聽,他們眉頭一皺,咦,不對不對,「是三個交大女生創的。」
名字忘了,事件忘了,好像只記得,「三個交大女生創的」。
然後大家都覺得,「欲換團」好酷好酷,因為報導提及好幾個「實例」,譬如這篇寫的,「想吃芭樂的,拿手邊有一個多餘的手機套短時間成交」,「拿一件看不順眼的裙子,上網交換到一頓晚餐,因為對方來宿舍取貨順便幫她把晚餐都買來」, 這篇也寫,有人「以白糖及越光米,換來一杯咖啡兌換券」,有人「用衛生棉換芭樂」,有人用「帽子換來一雙鞋」…。這些案例打中我每個朋友的「哇」,當然也打中新聞記者的「哇」。這些都是「新聞點」。
或許,「三個女生」也是「新聞點」,或許如雷貫耳的「交大」也是「新聞點」。現在在Yahoo!奇摩或Google查「三個交大女生」,頭幾筆資料都是「欲換團」!但,「新聞點」可不可以換算成「甜蜜點」?如果可以,就算是十比一的這樣「匯率」都算划算!
但,記者們不知道的是,「欲換團」早已經不是新的網站。「換客」這個點子,早就存在一陣子,在台灣,競爭者就包括e1515、交換網2.0、拼奇網等等,而中大型網站也早就推出類似的如Kijiji的「以物易物區」、露天拍賣的「以物易物區」;大陸則有易物網、易物趣。前面已經有「前人」,那,「欲換團」有沒有提出新的做法?還是只有「學習」並以「噱頭案例」吸引輿論?譬如「許願池」一字,就可嗅到一股濃濃的火藥味,因為放眼當今所有有提供商品的網站,少數使用「許願池」一字的似乎就只有另一個換客網站e1515。看完「欲換團」會發現,它似乎並未提出太多新的解決法,連「以環保、惜福為理念」好像也早已是換客網站的訴求,唯一提出的解決法就是它幫其他換客網reach到大眾媒體,所以,現在大家都看到「換客」網站了,都認識這個新點子了。
我對於「抄襲的點子」比較反感一點點,我的看法是,網路這麼大,不認為大家就只能想到這些點子。當然,網路上面人人有機會,後進者就算是東抄西拉依然能被使用者看到,尤其得到主流媒體的注意。但,大眾從「認識它」,到「使用它」還有很大差距,不信你去問問常常上主流媒體的網站,有因為頻上媒體而會員破20萬的來跟我講一聲!除非,本身有設計強烈的「一傳百、百傳萬」的機制,或者,已經解決那個最大的問題。
對於「換客」來說,這個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你有東西換,我也有東西換,但,真的換得成嗎?換得成什麼有意義的東西嗎?換得成,你高興、我開心,雙雙拿出第二樣、第三樣、第四樣東西……。「欲換團」發生在學生宿舍,加上新鮮感與幽默感,初步的換成率相當高,但,拿到外面去是否還有這麼高的換成率?等熱潮過後,學生跑去玩其他東西,是否還有這麼高的換成率?
在台灣,另一個換客網站e1515號稱為「台灣第一換客網站」。寫到這裡必須自我揭露,「以物易物網」創業家我本就認識,所以「欲換團」聯絡不上的情況下我就先來問問這位e1515的創業家。這位創業家說,e1515這點子,是創業家在前年的10月想到的,是否也是受「啟發」不得而知,去年初才找到團隊開始做,創辦人一共4位,分別為程式工程師、網站設計,另外兩位做客服與對外聯繫,做不到3個月即完成,並於去年4月開站。不過,e1515的媒體露出顯然遠遠不如「欲換團」,只在「台達電電子報」、「網擎電子信箱」曝光過,並接受過「國立教育電台」的專訪,但目前e1515的會員人數,竟號稱已達到12,000人,線上有效物品數為25,000樣,我去網址檢查過此數字,幾乎每三、四個至少就有一個有效產品,以目前產品序號高達66000個的情況來看,這個產品總數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說,e1515目前商品數是「欲換團」的10倍。當然這樣比又不太公平,畢竟e1515已成立了一年又兩個月,而欲換團才剛開兩個月,鹿死誰手還不知道。
但我覺得,e1515蠻有意思的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試著「解決問題」。他們抓到一個重點:換客網就是要「換成功」才設的,而每個人的「供」、「需」皆有不同,若一個換客網站只能「一對一」、「你給我,我給你」,恐怕困難!像「芭樂換手機套」這種事情,噱頭一陣,卻不見得是長長久久,因此,e1515一開始就著手研發他們所謂的「聰明交換法」,所謂「聰明交換法」,就是能「多方交換」,這張圖可以說明一下,這是目前獨步台灣所有換客網站的。
e1515堅不透露,他們的「聰明交換法」是怎麼寫的?這個問題並不trivial。比方說,會員A提供一個新品想交換,站內只有A、B、C三個會員,站方必須先檢查B會員有沒有A想要的東西,也要檢查C會員有沒有A想要的東西,若找到B有,但B要的東西卻並不是A提出的那個,那又要針對B想要的東西,到C那邊去找找看,找到了以後,再看看C想要的東西A是不是剛好是A這個。三個會員聽起來還ok,但若是3萬個會員呢?算不完哪!另一種寫法是「抓頭抓尾」,先查A想要的誰有,再看誰想要A的東西,然後中間想辦法串串串起來。e1515顯然已經徹底研究過各種方法,最後研出一個演算法,在e1515開始使用,並已經在申請專利中。e1515顯然一開始就將「聰明交換法」列為首要目標,特別表示,「這個網站成立的核心是聰明交換法,因聰明交換法我們覺得可行才開始弄網站。」
換客市場這麼大,不敢說接下來誰會勝出。誰都有東西可換,加上環保觀念大家不丟只送,我還知道,另外至少有一個團隊也即將也踏入此行列,先幫他們保密。現在只能說,使用者最大,User is King,誰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只要一天帶來幾個滿意的使用者,就算「沒記者甩你」,也可能會爆紅。創業家該想的,並不是找「梗」找「點」來搶上媒體版面,而是如何「解決問題」,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唉! 又是一個拿學術網路來成就自己事業的例子. 很好奇這個網站的 “學術研究” 目的在哪? 看起來就是一個商業網站. 個人覺得教育部應該管一管, 不要拿人民的納稅錢來亂用!! 學術網路回歸學術用途, 不然只有讓納稅人越來越不平而已!
批踢踢的「等價交換板」其實2005就有了,我自己在上面交換東西的經驗則是在該板成立之前,批踢踢就有很多人在交換東西了。
這只說明了媒體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交換演算法聽來也不算複雜
軟體內要怎麼算資料都OK
畢竟說穿了就是撮合機制
真的要交換實體物品時怎麼辦
一對一還好解決
多人之間A換B, C換A, B換D, …
這邊才真的是偷懶不得也沒有捷徑的硬功夫
我期待看到他們解決這邊的問題
多方換之前國外也玩過,只是還是利用率不彰,要換的東西價值可能不高,處理成本才是關鍵。
最近利用學術網路來創業的交大人真的越來越多了
例如最近這個,也上了電視新聞: http://www.student.tw/db/index.php
甚麼台灣深藍學生聯合論壇,號稱全台最大學生論壇
一查IP,果然站長也唸交大
然後也是利用交大學術網路資源架站的
浪費交大頻寬資源達每月 數百GB以上(交大可查到)
這樣用學術網路資源,還在請網友捐助,網址如下:
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2624
我寫的話帶刺,如果你想看不同的意見再往下看吧。
我覺得請不要接收到限的資料,像是整天看新聞,上網看流言,就做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批評。
這篇的標題寫了”卻不見它解決問題”。問題?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看了半天還是看不出來。扯了人氣閱覽人數什麼的,其實它的使用者取向根本不同好嗎。
它這個網站出發點是讓住在同校(及臨校)的學生可以方便換東西,web的界面比bbs更適合放圖片,所以才搭這個站服務。既沒有營利,也把”交換地點的分類搜尋”限制在學校宿舍和建築。
所以明顯的看出來,這是學生為了服務自己族群寫出來用的網站。
不客氣的說一句,你把這跟其他交換網比較,再說些”其他網站有這種程式碼好棒啊”,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
它不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因為它已經達到它的存在目地。
而閒閒看新聞的人們,發現這網站的存在,進而冷嘲熱諷,不知道在想什麼。
就像那三個學生扶老太太過馬路(架站服務同學),卻被人說”其他人扶的比較好喔”一樣。想必部落格主您也不希望淪為說這種言論的人吧。
很明顯她們只是想設計給清交的同學而已,不然為什麼地區只限清交呢?目標對象不同,網站設計一定也會有所不同吧,我想欲換團並不是想要突破交換上的形式,只是單純的想方便給”清大交大”的同學方便面交進行交換而已吧….被新聞大肆報導,反而導致非清交的人也來使用,讓真正清交的學生在使用上非常不方便,應該也帶給原本設計者很多煩惱吧
我想請問一下daniel
請你說明一下你說的是那一個網站好嗎
如果你在說欲換團的話
請問你那隻眼睛看到有營利
不要告訴我用馬眼
你真的有用過那個網站嗎??
相信你會這樣說 一定是沒用過
因為你並非清交學生吧
清交的入學條件應該沒這麼鬆
這年代都見不得別人好嗎
我知道網路上講話都不用負責的
你也不用這樣酸吧
好一連串的賤賣交易…
每趟交易者都沒有用心的評估價值
一個創立沒多久用途與其他類似網站無差的用途
本來就不應該被媒體捧起來
要解決的問題:
『對於「換客」來說,這個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你有東西換,我也有東西換,但,真的換得成嗎?換得成什麼有意義的東西嗎?換得成,你高興、我開心,雙雙拿出第二樣、第三樣、第四樣東西……。「欲換團」發生在學生宿舍,加上新鮮感與幽默感,初步的換成率相當高,但,拿到外面去是否還有這麼高的換成率?等熱潮過後,學生跑去玩其他東西,是否還有這麼高的換成率?』
應該是這一段吧…
換成功是一問題啦,但需要多少時間換成?其實也是一個問題點,另外又如何能夠知道或是否知道換得東西是否值得換?以後會不會造就”換換王”出現,其實也滿有趣的…
抱歉我已經脫離學校甚久了,
不管是否有在營利, 上廣告, 打知名度,
進行交大清大學生以外會員的招收,
非常有商業網站的模式, 無名小站想必就是如此起來的
你知道一個會員在國外可以賣多少錢嗎?
你可以在您的網站上打包票, 簽保證書說日後會員資料庫不會商業化,
無論如何, 學術網路是供您做學術研究使用的,
請告知貴網站的學術用途吧
我是以一個納稅人的身分來講的話, 如果你納稅的錢, 被拿來亂用, 甚至當別人的創業基金, 你會不會不爽
anyway, 想想還是去函教育部令其改善好了, 以免日後繳稅繳的一肚子氣!!
補充一點, 比較起來, 我還是比較欣賞之前台大同學所創的 wiwi 人力網站, 無關產品內容, 至少他們敢用自己的資源來拼. 而不是盜用全民的資源, 來做自己的事.
其實這只是一個作業而已。ㄎㄎ
會不會想太多?
daniel
脫離學校很久所以都不看別人留言寫啥嗎
都請你親自上去用看看人家網站了
還要人家告知你網站用途
你是那位大牌??
最近繳稅繳得一肚子氣也不是這樣發洩的吧
那你怎麼不去跟政府說叫巴紐案A的錢吐出來
也許扯太遠
但你看人家學生就追著人家打
覺得你很可笑
我在部落格裡引用了你的文章,並且針對您的觀點作了一些評論。基於禮貌,告知一聲
這個是清交兩校校內資源回收系統的 Web2.0 版本,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好批判的?
況且在校內走幾步路就可能有類似 blind date 的機會,當然不光是交易成本本身這麼簡單。
其實不就是像前陣子 Mr.6 所言管委會網站的服務功能之一而已。
如果其他交換網能從這兩個例子得到啟發,就為台灣其他幾十個大學生活圈分別設計創造
新網站就好啦~不用吃味~
怎麼個各位台灣的網友只會用些”盜用學術網路”等字眼來罵用心搞創意的年輕人呢?
這樣子年輕人的創意不就被扼殺了嗎?
不妨參考下美國的模式
許多大學是鼓勵學校的同學們使用校內資源來搞(營利或非營利)創新的 –
(只要談好日後回饋學校的條件)
就算是無名 – 先不提他們的種種是非
好歹也是個近年來台灣少見的新網站吧?
沒有交大也不會有這成功的新興網站
可別因為無名團隊中某位先生的亂搞一通就一竿子打翻整船人啊
我想Daniel要說得是,能靠自己打出一片天的人才是最厲害的吧!
畢竟,清交的學生在台灣,真的是比較受寵愛的!
使用者付費本來就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過不代表有繳了學費就包了一切,
很多錢還是來自於人民納稅錢。
不過,我認為重點是在創意跟解決問題上,
這個網站既然便利了清大、交大的學生,
那麼就有他的成就,
不過我認為如果將來要商業化,
原本取之於人民,之後就該還之於民,
想想看,如果一個只念到國中畢業的人,
靠著自己自修學了PHP or others,
然後找了幾個人做了類似的事情,
試問,他們有機會使用到學術網路嗎?!
yh*ng, 你好,
我無意跟你爭論什麼東西, 只是告知你們 (如果你是網站創立者), 做事當然要找最佳資源, 但若牽涉到爭議的,日後你們真的要商業化的話, 會有無盡的負擔.
說實在, 外面的 server 也不會很貴, 何必就貪一時的便宜, 而導致日後商業化的一些負擔, 實在划不來.
另外, 如果你是交大的學生, 請注意你的用詞, 因為你代表交大, 這個 blog 也是有很多業界的人在看. 交大在業界的 reputation 也會因為你們的言詞而有所改變.
我是認為你們的網站很有商業化的機會, 如果你真的覺得只是在學校用用就好, 那也 OK, 當然可以繼續在學術網路內使用. 但若你們真的有考慮到商業化的話, 我只是給你建議, 採不採用完全取決於你.
交大的年輕同學們,不要憤怒啊!身為納稅人,貴校之前有些人不當的作法,已經傷害了納稅人對學術網路的支持了,如果欲換團書面切結,以後如果商業化,在學術網路期間使用的頻寬與電費,願意以市場價格換算,付費給教育部,那麼,我舉雙手支持欲換團
反之,如果欲換團還是想走學長的老路線,就不免令人感嘆了
我由衷建議幾位先了解欲換團整體的背景與初衷後,再做評判
不然 難免顯得有點…粗魯?
我想這真的只是個作業
學習企劃及行銷
以及方便清交同學交換物品
不以營利及創業為出發
更不會走”無名小站”的老路
大家放輕鬆一點吧
原來記者們都搞錯了,趕快去電要求更正吧!
在各項畢業成果中,引起校園最熱烈討論和迴響的莫過「欲換團」網站,由謝甄芳、黃夙蓮、馬慈徽3人建置,網址http://uwant.nctu.edu.tw/index_2hand.php。仿效交大學長設置「無名小站」,從一個構想出發,變成全球性的大事業。
摘錄自國立交通大學公共事務委員會,原始連結如下:
http://www.pac.nctu.edu.tw/director/report_more.php?id=14255&PHPSESSID=bc93129098f83af6ca1250ee1b7709d1
原始報導來源是聯合報
—————————————-
有趣的是,這個網站還可以免費交友。會員謝佳慧說,她曾贈送餐廳折價券給不認識的男同學,男同學也順便幫她搬攝影器材,讓她直呼好有人情味。而謝甄芳也說,希望這個網站能成為第二個「無名小站」。
原始連結: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27323
=========================
在網站上還設計許願池 標出你想要交換的東西 居然有宅男想要標一個女朋友 讓同學笑翻 網路交換超熱絡 三名小女生野心勃勃 打算創業成為無名小站第二!
原始連結:報導來源是台視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519/361621.html
僅從媒體上的報導就評判一個網站的優劣,是否有失公準?
若是對於言論沒有求證過,那麼跟胡亂謅新聞的記者有什麼兩樣?
你說:創業家該想的,並不是找「梗」找「點」來搶上媒體版面,而是如何「解決問題」,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誰是創業家?她們沒有創業,只是製作了一個網路平台提供清交同學方便,更何況找「梗」找「點」也是記者找的,新聞帶更不是她們剪給記者的,甚者,你從頭到尾說她們沒有解決問題,我倒是覺得他們真切地解決了「清交同學交換東西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只是這麼簡單,有何不可?
新聞怎麼把這個網站捧紅那是新聞的事情
又不是這幾個女生故意要炒作新聞
這個網站服務多少清交的同學你又知道多少?
要批評別人請先多想想這個網站創作的原由好嗎?
這樣幾句話就抹煞別人心血,很過份
感覺是一份論點篇頗的文章,確實是淺見。
我也同樣發表一樣淺的淺見如下。
欲換團不是營利網站,沒有創業事實,當然不需考慮要幫使用者解決問題,
目前不過是個附有功能的學生社交網站,用此來和其他專業交換網站比較實在有失公允。
另一方面,解決問題是創業家該想的沒錯,但媒體曝光度則是創業家的基本功課,再好的東西放在家裡等人來用,再等口碑效應出現,怎麼想都是一件很蠢的事,依照六先生觀點,好像創業家都不用管行銷這件事了。
姑且不論6先生或諸位過路仁兄的觀點如何, 據小弟過往工作與媒體接觸的經驗, 通常看到這類的新聞, 腦子總是浮出個想法, 記者大哥大姐們真的是太懶了!
記者搶消息經常不太做功課, 看到自己沒見過的東西、作法, 就以為是全新的創意來大肆報導, 在所謂的新聞上看到好幾年前就出現過的類似人事物早就不是新聞, 更懶得是經常互相抄來抄去, 不同媒體記者間彼此互通消息, 所以有些人事物莫名其妙就爆紅了; 雖然這類報導不少是事主花錢買報導, 不過也不少是因為記者的不明究理就莫名其妙報導, 跟事主根本沒關係!
這是個人經驗的連帶看法, 樓上若不巧有記者大哥大姐, 又不巧是不覽的那種, 那就恕我失禮了!
如之前留言所說,這只提供交清同學使用
因此只能說是提供 local 解決需求的一個非營利網站
因為是 local,所以以物易物比較方便迅速,有別於其他既有的交換網站
身為交大alumni,我覺得這網站是長久以來學生一直想要但都沒人做的
每逢學期末搬宿舍,都會清出一些久未使用的東西,也會在宿舍垃圾堆中看到尚能使用的巨大垃圾(電風扇、螢幕、舊主機)。基於愛物之心,覺得這樣丟掉十分可惜。若這些搬不走又賣不掉的東西如果能轉給有需要的人,而自己也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是環保兼一舉兩得的方法
或許無新創意,但這個站就是因應這個需求而生的。並非每個生意都要有創意吧,but let’s see what they will be.
無須把無名的負面印象加諸於有心解決問題的任何網頁上。交易人數太低是早就能預料到的問題,因為只限於交清啊。
我自爆了^^
我沒看清楚[欲換團]僅限交.清學生使用
(我當然不是這兩個大學的學生)
跑去使用.發現無法po東西
用一個使用者的角度
寫了信去報修..
原來是只支援IE.
然後我說用FF的人很多.
也會很樂於試用他們的站.
我在非工作必要狀態下是不用IE的.
它回信了~
說1.此站功能是給清.交大學生”專用”的.
(全國性的清交大學生阿?)
2.只接受清交兩大學生及指導教授批評.
(是不是別開放外人登錄?要如何認證?清交ID?)
3.不接受外人批評……
(這個….)
這樣是我自爆沒錯.
只能說我被美好行銷”勾引”了
而從回覆信中看見”現實”
給大家參考一下吧….
http://blog.roodo.com/solibizi/archives/6129097.html
這篇文章對於「欲換團」有新的見解,Mr.6大大可以參考看看
你真的很無聊~
你一直認為技術~創新的網站才值得媒體報導~那你就去做~不要只會批評別人~欲換團這網站是為了大家的便利~並沒有像有些人求名求利~他也沒要求別人報導~你看大家都覺得是個很窩心的站~剛開始流量多不見得是個好網站~e_bay不是也到了~每個人都有他的風格~和他的因素~
那請問你的作品又有多好呀~
在大學時可以創造並執行出這樣的平台, 的確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所以本身就是一個新聞事件, 而媒體也很專業的迎合了消費者的想要閱讀的娛樂新聞
佔用學術資源是一定的, 但要去校園外架站, 確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年花不到3000元. 若欲換團真想要商業化, 決不致於粗心至此, 架在爭議性如此高的地方
多對多交換法用長樹的演算法可以解決, 一般的CPU都足以負荷這種演算法, 但程式編碼有一定的複雜度
出了校園之後的交易成本要降低, 要重新設計實體物流, 引申的問題及不確定性, 恐怕是最大的挑戰…
To Vincent,
關於 “清交的學生在台灣,真的是比較受寵愛的”
我是認為,論學術網路,只要是國立應該都差不到哪裡去
說到被寵愛,還有哪個學校 會比台大多呢?
就我以前讀書的印象,清交之所以在網路上常出現,老實說,
就是因為新竹不像台北有那麼地方玩,所以只好黏在網路上而已
(當然,除了台大,還是拿的比其他學校多資源)
另外,交大的計算機中心和資工系都對網路資源幾乎沒在管制,
所以才有那麼多利用學網資源的例子
但是旁邊的清大就很可憐了,管制一堆,所以清大的勢力甚至還比台大小多了
這是五年前離開學校前的印象
我是覺得用到學術資源沒有關係,畢竟學生有創意,但是沒有錢
但是之後獲利應該是要回饋學校是比較好的
不該像丁丁大站那般無恥就是
不好意思,這項討論串雖然已經很久以前,但據了解,架設網站是學生和教授自己掏錢的,沒有用到學校補助與設備,所以浪費的是”自己的錢”,沒有用到所謂納稅人的錢。同時這不是校內資工學生所架設,所以設備根本不會用到學校設備。文章中,部分有誤,作者應該先了解後再評論,要不然會誤導其他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