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炫風吹,比Twitter更簡單易懂的微型碎碎唸

剛離開TechCrunch自創天空的部落客Duncan Riley才剛到Inquisitr一兩個月,昨天打響了第一砲。部落客介紹了一個新網站「Plurk」,這篇文章與這個網站,就像深水炸彈,為此週帶來第一個「哇點」!

Plurk顯然是衝著Twitter而來,就像Twitter一樣,可以碎碎念,寫140字的小訊息,給自己看,給朋友看。但Plurk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這些小訊息皆浮在一張「時間圖」上面。譬如這個叫Steno的使用者就可看出,上面是時間圖,下面是這個使用者的簡介,而這個「時間圖」是可以按住並往左右拖曳看其他時間的訊息的。你看到的這個畫面,也就是Plurk的主要頁面,人人幾乎都在這一頁活動。這個「時間圖」設計的好處是,如這邊說的,輕度使用者像老媽媽或老公公,都可以容易上手、容易使用;重度使用者也方便看大家的對話,誰前講,誰後講,清清楚楚!

Plurk此番「時間圖」設計,是一種「簡單」的策略。Twitter雖然會員才100萬人,但只要成為會員後,幾乎都「無可倖免」的成為「迷哥迷姐」,而Twitter究竟打中了什麼「甜蜜點」?若以「微型部落格」稱之,只說明了50%,另一半也很多人著迷的「梗」,是在它同時也是「微型討論區」、「微型狀態暱稱(就像MSN暱稱公開化)」,讓一群人開始在裡面不同時隔空交談,然而,無論是部落格還是討論區還是暱稱,都因為Twitter強調「微型」,只要140字,也只能140字,所以變得人人都可以吐吐苦水,說說心事。我一直在心裡覺得,如果還會下一個比Twitter更成功的微型平台,能打敗Twitter的,只有「再簡單」而沒有「再複雜」。為Twitter加圖?為Twitter加會員的group?為Twitter再加其他的API?都不對了!都歪掉了!大家重點應該擺在,怎麼把Twitter這麼簡單的東西,還要再更簡單一點,就像手機廠商,可以將手機做得更薄、再薄、再更薄,然後,把它拿給那100萬之外的其他網路使用者試試看。

那,Plurk是如何將已經很簡單的Twitter做得再更簡單?畢竟Twitter可以用這麼多方法輸入,整個界面已經乾淨得不能再乾淨,140字已經少得不能再少,Plurk厲害的是,它所「簡單」的方向,不是在「進」(input),而是「出」(output)。它希望改善的是這些碎碎念的「呈現」(display)上面,Twitter大部份的「簡單」都是在input方面,到了output,它唯一「簡單」的地方就是把所有訊息全部混合列表出來,這種簡單是「無為而治」,沒做什麼花俏事,所以簡單。而Plurk,卻努力的以視覺的方式來「簡化」那些雜七雜八的小訊息的「呈現」,所有的對話,在時間圖上面顯示,一個人碎碎念,只能看出它是在何時「唸」,想像,當這裡開始「你@我@」,與朋友在「@來@去」,大家「一起同時@起來」,整個時間表會充滿了照時間排序的對話!誰說了什麼,在什麼之後說的,說了之後又引發什麼回答,一目瞭然!視覺是最強的簡單劑,再複雜的3C產品,介面若設計的視覺化就可以改善很多。我不知道Plurk會不會爆紅,但它呈現這些迷人的碎碎對話,切入點真是大妙妙

那你會問,假如「簡單」就可以幫Plurk爭取到Twitter爭取不到的東西,那Twitter在「不動「的情況下應該也可以爭取到其他東西,只是沒爭取到這麼多而已?因此,若從網路創業與商業競爭的策略角度來分析,Plurk的策略是「大簡單 + 小複雜」。它的「大簡單」就是剛剛說的時間圖的創意,這個「大簡單」只是Plurk的軸心,它的周邊還順便加上一點點「小複雜」

一、加入14種「動詞」:仔細看,每則浮在時間圖的小訊息,都有「掛顏色」,顏色代表的是不一樣的「動詞」,它目前已經有love、like、share、give、hate、want、wish、has(own)、will、ask、feel、thnk、say、is這十四個動詞,在你寫訊息的時候,它強迫你以「劉測試、喜歡、現在去逛街」這樣來「造句」。這樣的奇特設計,不禁令人想起當初Twitter用的超強感染力的文案「What are you doing?」,只是Plurk直接用這樣的方式讓使用者更直覺到自己正在分享「我在想什麼」、「我在問什麼」、「我有什麼感覺」……等十四種方式!

二、採用「活動能量」(karma):這和我們當初VooEasy的Activities是一樣的意思,使用者做愈多事情、傳愈多訊息、加入愈多朋友,Karma就愈高。有趣的是,當你Karma提高到某個程度,據說便可以使用一些別人沒有的功能,好像拿到武器祕技一樣,這樣的設計在遊戲是必備,但在「網站」卻非常罕見

三、可在訊息內點選並嵌入表情符號: Plurk讓使用者隨時在訊息中嵌入笑臉、哭臉、迷惘的臉、害羞的臉……,它目前有十幾個臉孔可供選擇,這一個小小的改變(或如有些部落客說的是「懷舊功能」),讓小訊息變得更直覺、更生動!

四、可以直接在訊息中嵌入影片照片,並直接觀賞:這點Plurk,設計得相當巧妙,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小訊息嵌入照片或影片,直接在訊息中以小小的縮圖呈現,平常不會打擾訊息的觀賞,但觀眾一按下縮圖,就會跳出燈箱視窗,當場馬上播放影片或照片。

五、朋友可分成不同的「群組」:這點是呼應Twitter使用者已經要求很久的功能要求,這些群組可讓會員對不同的follower散發不同等級的訊息,也方便於管理。

若仔細分析Plurk「多出來」的以上這五點「小複雜」,會發現它的巧妙之處──第一、二、三點,完全針對Twitter打不中的那些族群,也就是「小朋友們」(高中生、大學生)而來;小朋友們喜歡的是很簡單的東西,一旦打中,他們社群的黏度非常高,但Twitter始終打不中;而第三、四、五點,則是針對Twitter族群一直想要而沒有的東西,不見得能吸引多少人,但就是「做在那邊try try看」。你說,做完「有時間圖的Twitter」就好了,Plurk幹嘛還弄了這麼多東西、這麼複雜?但,每一個複雜,都是為它的大簡單,再多一個「打中甜蜜點」的機會

不確定Plurk有沒有抓對了「甜蜜點」,但就如Mashable這邊提到的,他「接下來幾天要試試看,看是否有『黏住』的感覺(try it out to see if it sticks)。這句也讓人震憾,什麼,只給「接下來的幾天」嗎?的確,一個網站能不能對一個人喜歡,只要試幾天就知道。速度會不會被上面那個可以拉拉拖拖的時間表給「拖垮」,也是試幾天後就知道(目前還跑得超順的)。這又不禁提到Plurk的另一個優點──它小心的將以上所有的「大簡單、小複雜」全都塞在同一個頁面,因此,它要「改站」應該是相對的容易。大部份的使用情境,皆在此頁面發生(無論是看自己,或看別人,都是在此頁面),全部的功能,就像「晒稻子」一樣晒在這個頁面上,彼此間公平競爭,因此站方較容易判斷哪一塊、哪一個功能是使用者喜愛的「熱點」(hot spot);此外,全部都在同一頁,也讓站方比較可以在不影響現有舊使用者的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的「加很多東西」上去,看看大家喜不喜歡。

這個數學很簡單的。美國隨便一個社群型網站都破1000萬會員,Twitter只有100萬。如果把Twitter這種氣氛拉到任何其他一個300萬人,以Twitter值1.5億美元的估值,可以拉到至少4億,也就是和當年一億會員的MySpace一樣的估值。兩年一億會員或許真是個「後人無人可及」的奇蹟,但區區300萬會員呢?Plurk以「大簡單上加小複雜」深思遠慮下去,自有它的機會。我們也該來想想,還有哪些已經成功的網站,可以像手機一樣,再被做得更薄、更直覺、更簡單?簡單以後,再加一點點小複雜,又可以炒出另一盤好吃的菜!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