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爬高地,看自己
曾覺得這城市人的度週末方式值得悲哀。周五下午6點半開始,一車一車的送往餐廳,一車一車送往電影院,通往熱鬧區的路上全部塞車;哪天Vitas來開演唱會,哪裡有美食展,哪裡有無尾熊可看,又一車一車的送往那個場所,人還沒到現場已經先在停車場旁邊排隊…。
到了周末,大家就像放風的綿羊,離開城市,「集體外逃」,在城市的盆地地型,想到無人煙的郊外,只能往「上」發展。這時候,山路是不可免的,想看海邊可能也得先上山再嘩啦下海。雖然身在山中,滿眼都是看不完的翠綠,但視野反而更狹隘,不是嗎?路面比平常更窄,所有車就在路旁像香腸一串串的停著,行人走路的空間並不寬裕,一邊閃避著其他車輛,不比山下好到哪去,到哪裡都會碰到一大堆人。
最近,我們喜歡另一種方式,就是哪裡也不去,最多30分鐘,到旁邊小山走一趟就好。
這城市最方便也最簡單的戶外活動,就是隨便找個小山「爬」,這有分幾個層次,有的是半小時~二小時就到達頂端的,坐公車去,帶幾顆橘子,啪啪啪上山,啪啪啪下山。有的是開車過去,停好再爬,爬完再回來取車;不然就是直接開車到山頂,可能是一座廟寺,或一個景點,每一條步道的整修狀況與目的地都不同,但上山以後,發生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會有一個景等著我們。
這個景,不是什麼壯闊的大風景。
而且,不需要太久就可以看得到。
不信,30分鐘上山,然後往下看,我們看到了101,看到新光三越,看到垃圾廠的煙囪,看到圓山大飯店,看到一條河,看到兩條河……整片風景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霧,可能是空氣污染,但我們都喜歡吸了一大口鮮甜的風與嫩葉味兒,然後將此景看作是穿過雲海,俯瞰城市。
看到,我們住的地方。
「看!我們家在那裡。」我會這樣說。
「不不,是在那裡。」
「那裡有車子在動。」
「那條路是通往哪裡?」
這些聲音,是整個周末最清脆大聲的。不可能傳到山下。傳進我們心裡。
暫住在這城市的旅人,比較不會來這些地方。他們希望跑得再遠一點,到更高山的農場或更大片的海灘,更沒看過的風景,唯住在這城市的住民,才會來這些不起眼的小山;於是登郊外小山,成為台北人自家私房的休閒模式──一座城市,竟然有這麼多處,至少可以講出五十個點以上吧,付出幾滴汗水,就可以爬到最高頂,這高頂,通常不會有什麼石頭刻著什麼「峰頂」,但你就是會感覺到「這就是峰頂」,然後人人拿起相機,以那台北的風景為背景,拍了一張照片,就是一張「恭喜您已攻頂」錦旗。不過,就算再認真拍照,大部份回家之後不會再看,因為,當下的那份感覺已經是全部。
這周末的最高峰,一下子全有重心了。背景,正是自己家。
誠如這城市是需要慢慢的喜歡上的,這樣的小山登高活動,也是慢慢的喜歡上的。讓我開始喜歡爬城市小山的,是回憶。
曾經我也想嘗鮮。住大城市,就是要參加大活動,大飛機展啊,大街市啊,看的都是海外來的奇蹟啊。曾經我也不喜歡爬山啊。一路上,我被提醒著這真是一個擁擠得無可救藥的城市,滿耳的「吟吟吟」的蟬鳴只提醒我「這裡很多蟲」,爬到最上面了,看到的風景還是這座令人想逃跑的城市;只能一嘆,爬了這麼久,還是無法拋開這塵囂,也對,一個短短的下午能去哪!唉喲喲!星期一,這城市又要醒來,而我又會是在下面奔走的小盒子、小車子、小人偶之中的……其中的一個演員。
然而,也因為這小山這麼容易上去,不必計畫,「去爬山吧!」回家換雙鞋,抓了幾顆水果,倒了一罐白開水就出發了。只要太陽還沒下山,都有時間從容的走到山頂,再從容的走下來。我們從山下一路聊到山上,從山上一路說到山下。幾次「不小心上山」之後,每一次的上山漸漸累積成了回憶,讓我在周間上班的時候,懷念不已。一個城市人珍惜感念今天的一切,卻又常常惱恨沒有時間陪家人,就會自然開始喜歡爬山。
此後會開始尋求不一樣的方式。一些私房的景點,就是有人會跑來告訴我們,然後我們再告訴別人,最後弄得這城市的人都會知道。
譬如,這個周末,我們來到山腰上某間大學的某咖啡館,看下去整個綠色的平原,和河流的過去,任何一天,就是會有些人,不太多也不太少,剛好來到這裡喝下午茶,剛好將這間店塞得差不多滿;站在那山崖邊拍照,一條條人兒,總有這麼一個空間留給我們,在上面遇到的人,照個面,微笑裡盡量藏住「你也知道這個好地方」的驚奇。
那風景又在告訴我們,這座城市的模樣。明天就要上班回來工作,好好把握今天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它很浩瀚、很漂亮,但也很大很大,大得讓我們逃不出去,讓這些日子的城市生活又更甘之如飴,認定了它就是我們的家。
高地看城市,看到的是自己。愈來愈了解自己的城市,愈來愈了解自己。這樣的活動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存在。看到這點後,我們總是很滿足的下山,留待下一次再次上另外一座小山,另一角度來看同樣這些樓房。嗯,不必什麼國際級的大作,周末,是屬於小品的,大作豐富人生,而小品呢,沉澱心靈。
登高望远确是有很多平常不同的感觉,一切都在脚下,都那么渺小。
這篇文章 很令我共鳴
常常覺得 假日往景點跑的人很傻 不懂那些人 是去看風景 還是去看人
記得之前 我直接 把 人很多的景點 命名為 「夜市」 因為夜市就是 去人擠人 也是去看人的
關於私房景點 我可以提供一個 地點在社子島 延平北路九段
中國海專 後面的隄防 那裡 有 淡水河和基隆河交會的開闊
別緻的紅樹林水筆仔景觀 清新的空氣
重點是 那裡就在台北市內
夏天到了,白天變得更長了,
下班的時候,天還是非常亮。
我的工作性質較穩定,
平日下午5點就可以下班了,
我喜歡和部門同事去運動,
走走公司附近小學的操場,
邊走邊溝通,
這樣可以促進團隊的革命感情。
有時臨時起意,去騎腳踏車(三義的十二寮),
那邊的路是大坡再小坡再一個大坡…循序漸進&循序,
就像人生的歷程~~
也許是平日去,所以總是人少的很,
而且這幾次去,油桐花散開在地上特別美~~~
騎完,不會太累,
回到家就才剛好7點,還可以完成很多事。
若是回家或假日,最喜歡去的小品是桃園的石門山.沒有石頭臺階;有的只是泥土的味道.若是在夏季,還可以看到不知名的蛇;在作日光浴呢.
———————–
等老闆多發一點年終獎金,倒不如靠自己
http://joe19850904.weebly.com/
———————–
我是林若雪
目前還是學生
也是一個需要援助的女生
我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sdk3263586pj
看照滿意加MSN:as1234567399@yahoo.com.tw
即時通 qweasdz2425
性福時刻由你選擇
非誠勿擾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