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美麗辦公室背後的危機?
自從Google上上周搬新家,開放101大樓七十三樓的新辦公室(詳情請見凱撒之鷹的上、中、下集),最近幾天我也都拿這個當話題, Google辦公室,太羨慕了!像遊樂場一樣,百步之內有食物可吃,可以玩Wii、打撞球、打乒乓球、打foosball,還有電動按摩椅,還有cubical布置大賽,還有育嬰室。在矽谷,免費食物啦、撞球乒乓球、懶人沙發和電視機等本就已經是網路公司的標準配備,不過Google確實又將這種文化再更上一層樓(我沒聽過其它網路公司有電動按摩睡覺椅的)。
不過,是否每個人都支持這樣的辦公室文化。它會不會有潛在的「危機」呢?
危機?
昨天剛好就有一篇CNN Fortune雜誌的長文「Where does Google go next?」在討論「Google文化的危機」,它先提出一個叫人尷尬的矛盾現象,說Google總部不只有超棒的辦公環境,以及「20% Time」每星期有一天可以在公司做自己的點子,還有爆多的股票選擇權,「那……為什麼人們還是要離開?」
對啊。他舉出好多例子,都是Google最優秀的人。比如曾經第一次喊出「Don’t be evil」口號的Paul Buchheit出去創立現在矽最紅的FriendFeed,曾是出名的產品經理的Yanda Erlich也出來創辦即時通訊平台Mogad;而之前管Google News的老大Nathan Stoll現在也出來搞新公司Mechanical Zoo;從前同樣做業務開發的David Friedber也跑出來搞一個氣象保險網站WeatherBill,甚至有兩位以前搞業務開發的老將Salman Ullah與Sean Dempsey在Google賺爆後現在出來搞創投Merus Capital,專門投資……這些從Google出來的小子所開的公司。
文章說,他們都曾經是Google的愛將,他們也愛Google,到底發生什麼事?
你會說,這很自然吧!Google選擇權給得再多,也不比自己開一個小網站爆紅賣掉還多!在矽谷這裡,人人可以成立小網站、或加入小網站,跟著它爆紅以後就可以賺到在Google十年賺不到的巨額財富,所以有志者,在Googleplex「享受」夠了以後自然就會離開。但問題是,Google也看到了這一點!它很積極的,把這些有點子有想法的員工留住,讓他們在Google裡搞他們自己的點子,那為何他們還要離開?從Google辦公室的風格可嗅出,這間公司應該是非常自由、且非常可以表達自我的,那,為何還是要離開?
文章引用了另一位「叛將」David Friedberg的心聲作為解答:「我很訝異,有多少事情我們現在(離開Google後)正在做,而這些事在Google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可能做到什麼?美麗背後有什麼陷阱呢?
仔細看這些離開的開公司的人,他們的特色是什麼?好像都是做業務開發、產品經理的。不然就是初期加入的工程師。
另一篇呼應此文的文章在標題就用一句話形容了美麗背後的陷阱:「Bureaucratic Google」
Bureaucratic?官僚嗎?為什麼?
它說,Google在「resource allocation」方面做得特別差勁,這個字眼在管理學或許有深廣的意義,但在這篇文章中,它是在暗批Google,雖然給工程師像天堂般的環境,但「管不動他們」。他舉了一個例子,Google Apps的負責人Dave Girouard有天希望將Gmail稍改一點點,來讓他更容易賣給企業,為了這麼一件簡單且來自客戶需求的事情,這位負責人竟然必須親自向工程師「求情」,請他們做這個。這位負責人認為,此事竟然像求人捐款一樣困難!
所以這公司的Bureaucracy,不是來自高層的傲慢,而是來自「基層的傲慢」。
而這些人,在此時加入Google,目前執行長Eric Schmidt說徵才的速度是每周一百位,兩年內員工人數整整翻了三倍來到1萬6千人以上,諷刺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新人看在Google的環境進來,卻有一些高手走掉,因為那些人當初根本就不是被Google的環境吸引進來的。
不過,我並不能完全同意該文章的論點。我想到,大學時代曾在藝電(Electronic Arts)作暑期工程師,整個辦公室都是暗的,旁邊也有賽車機,吃飯的時候從老闆、老闆的老闆到所有人都在玩Warcraft,玩兩個小時才回來工作。但你說為何藝電還是做出很棒的產品?我在裡面有強烈的感受,這些人都很晚下班,周末偶爾也,因為他們覺得,「開發遊戲軟體真是太好玩了!」
我們假如找來一群真的對「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網站」有興趣的人,真的覺得「創造一個新東西」很好玩的人,無論是工程師還是其他人,一人就可以抵十人。我覺得,Google以工程師為主的企業文化,只是試圖把創業家成功的要素帶進來,以它的賺錢實力,它目前可以「養」整個矽谷想創業的年輕人,但,它犯了幾點錯誤,第一,上述的「創造一個新東西很好玩」的創業家,是不會看環境進來的,以環境來吸引人,反而讓Google吸引到一群不見得是他所想要的人。第二,創業家許多並不是工程師,他們得在Google內找到和他們調性相同的工程師才可以創造新東西,假如他們找不到這樣的工程師,他們就寧可出來籌資自己請人,也不要在Google裡看工程師的臉色…。反正,目前Google的金雞母暫時不會跑掉,要怎麼再進一步,Google自己自然會摸出一個做法。
目前我在Voofox所試圖建立的所謂創辦團隊的做法,正是類似於Google的初衷,以工程師為中心,試圖讓整個團隊看到新創網站的趣味,公司才可以最接近的仿照了美國那些成功創團隊。那些成功團隊本就以工程師為主,壓低成本之餘也減少溝通,讓技術人員自己喜歡這個點子,自己希望點子成真,既然是喜歡的點子,便可以一夜做好,若不喜歡的硬請他改則可能要花上五天。一個成功網站必須快速調整,並且必須「收尾巴」,並且可能要長久經營,讓工程師作主,才能用10人之力創出人家100人的水準。Google還在學習這一塊,我自己也仍在學習這一塊,譬如最近最也有感受的就是,自從做中文產品後,團隊的反應比英語產品要好很多,大家都開始動腦了。
美麗後面真有危機嗎,或許只是夢想未竟。Google除了美麗辦公室,只再需要一些小調整,可以鯨吞整個矽谷的創意,那時候,它真的就是前所未有的「超大型的成功創辦團隊」了。
(圖片來源:http://www.smh.com.au)
我有不同的想法,
雖然有很多人離開google自行創業, 但如果當初他們不是處在google這樣的開放的環境之中, 他還有時間搞創意或還有機會讓這些點子慢慢成熟嗎?
所以從這篇文章看來, 也許在留住對的人這方面google有些缺失, 但我覺得在培養創意人才方面, 看起來google蠻成功的.
一大堆聰明人或自以為聰明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最嚴重的Bureaucracy.
我猜Google 的 Employee turnover 應該蠻高的
我並不認同這篇文章的論點, 這純粹是替google擔心太多了,如果改成探討”美麗辦公室背後的危機”,或許還有點道理,對一般企業來說,單純模仿這點確實有危機存在;然而, google一家這麼棒的公司,吸引人的可不是只有”美麗辦公室”文化而已,何必擔心後進員工被美麗辦公室吸引才進google? 更何況google的recruiting policy也不可能只找進純粹被這條件吸引的人,雖然對優秀工程師來說,這樣的文化的確很吸引人. 看到這麼多優秀的人離開,能得出的定論就是:”再好的公司都會有人離職”. 這些離開的人所創造的公司, 也許根本並不需要非常優秀的工程師! 有其他公司塑造或正在塑造比google更吸引人的企業文化嗎?我還沒看到! 對於一家不需要優秀工程師的公司, 不思改進公司文化而只是反駁google的優點, 我不覺得這有高明之處.
以「工程師為中心」的思維,在這個具有技術門檻的網際網路世界中,無疑是正確的,像我這類內容出身的人,即便是有再多的點子,沒有技術能力,就永遠只能放在心中,沒有實現的一天。
舉個例子,曾經在某博物館資訊中心主任的演講中提出一個類似現今「數位相框」概念的產品創意,但當時卻被該主任嗤之以鼻,對照現在數位相框熱賣的態勢,我的點子顯然具有某些先見之名,但當時他卻在「工程師的傲慢」下鄙視我的點子,但後來卻有其他廠商推出類似的產品,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我這個點子給的啟發,不過也已經是多年後的事了。
因為有這樣的門檻,再加上前述的經驗,現在,我已經甚少將自己的點子公開,為的就是怕被那些工程師當場嗤之以鼻,卻又暗地裡拿去開發出產品來。
在矽谷有個有趣的笑話
如果一個Google員工說
“I work as an engineer at a company in Mountain View” => 那他鐵定是上市前就進Google 的元老級悍將
但如果他大辣辣的說
“I am a Product Manager at Google” => 那這個人一定是Google上市後才進公司的 😀
太舒服的環境很可能讓人忘了自己的工作,也可能讓自己忘了自己是誰!不過漂亮和舒服的環境並無不好,驕傲和傲慢是失敗的主因。
認真工作的人,根本不在乎環境好壞啦。很多困難的程式也只能由一個開發,大家都想做世界第一,做出最好的東西啦。
不論是技術或點子,實力和決心最重要!
台北真的很美!
雖然建築物 有歐洲那樣有文化氣息,
但我深信一個有魅力的城市,一定住著一群有魅力的人。
覺得台北不美的人,
不妨開車經過中山北路,走進台北光點;
不妨漫步敦化南路,逛逛遠企商圈;
不妨走進永康街,熱鬧又帶點寧靜的住宅區。
那些氣氛、韻味,十足美妙。
台北,的確有些地方、事物美中不足,
但我不得不說: 這就是台北的味道!!!好味道!
我覺得GOOGLE滿有遠見
而且胸襟不斐
他寧可把利益與權力交付給自己的手下
然後讓這個世界是整個富裕起來
而不是造成階級差
雖然手下們離開GOOGLE
但他們的心還是向著GOOGLE
這有點像某些昆蟲會吃自己的伴侶或父母一樣
通常人類很難看懂這個行為的價值吧~
员工会离开是铁打的规律
大家都喜歡創業, 不喜歡守成
創業才有高風險高報酬
為什麼人們還是要離開?
因為他們錢賺夠了, 想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如此而已…
Voofox 不也是如此?
我認識幾位在孤狗工作之人。
有些離開之原因是員工大多年齡都很輕。只要卅以上就被人視為老。當然那是種無形的公司[文化], 加上 they just got burned out. 受不了就只好離開。
另一位女性友人﹐電話面試了廿分鐘後﹐Google 之人對他說﹐他不夠 “aggressive”。也不知什麼意思。
我到覺得傲慢跟是不是工程師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認識很多工程師也有很多idea,不過也是常常被PM,sales打槍說沒市場太天馬行空…真正的傲慢是人的惰性跟偏見,跟他的職位沒多大關係
工程師傲慢也不奇怪…見多了….比人家會一點技術,屌得二五八萬似的…
不知為何如此,但懂電腦比人家多一點,有必要這樣嗎?
(千真萬確,到處都有這樣的”工程師”,當然也有許多謙虛的,但傲慢的居多)
還有,有idea跟傲慢是不衝突的…
很久以前找資料找到一篇文章,等有空我找出來貼給大家看(不確定link失效了沒)
那篇文章的大意是說,雖然Google給妳很好的環境,但那意味著妳幾乎24要隨時待命,妳要花很長的時間留在辦公室;而且Google開放的工作環境,其實比不上一間安靜的辦公室,對(印象中是程式設計)人員的重要性。
影響所及,後來聽到什麼「辦公室環境很好」,像是前幾天對Y公司的報導,我就覺得那是用來懷柔員工,讓員工不會對很長的工時以及做不完的工作心生怨懟而設置的。XD
我找到文章了,
請按這裡
僅供參考。
抱歉,我貼一個報導,我之前應該是在這篇看到才連過去相關文章的
請按這裡
Google這間公司是發options, 現在進去的人是拿options, 可不是免費的股票. 內行的人也知道現在進GOOG的人其實是沒有多少油水可拿(因為Google的股票漲不上去, options一點用也沒有). 而GOOG的薪水其實並不多, 約在90 – 130k左右, 稍微比矽谷平均值多一點, 加上美國的稅很重, 根本沒有外界的想像那樣好.
那些人當然要出來開新公司, 現在他們的option早就exercise掉了也賺飽了. 再說他們做web的來來去去就是那一兩招, 除了作作線上約會網站然後期待能吸引traffic之外, 就是希望自己是下一個Youtube / Facebook, 可以吸引像Google或Microsoft這種大頭然後用極為不合理的天價賣出.
Google應該投資那些想出去自行創業的員工的優秀項目,
甚至協助成立子公司!這樣對Google有很大的幫助!
Stumbled on your post while surfing BlogSearch
Your special dedication to getting the solution across appeared to be especially invaluable and has constantly made girls much like me to realize their endeavors.
Hello. remarkable job. I did not anticipate this. This is a fantastic story.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