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tta另類玩Web 2.0,站方主導,分類更細
月初有個新網站「Strutta」開站了,創業家Danny Robinson是加拿大溫哥華人,之前曾創過大名鼎鼎的Peerflix和Spinway,其中Peerflix在取名上直接和上市公司Netflix槓上,代表的是Web 2.0與Web 1.0的對抗,創業以來一直很受矽谷人的關注。不過後來顯然2.0還是創不出一片天,上個月Mashable更曾傳出,Peerflix由於找不到足夠支撐其成本的獲利模式(它的成本包括幫使用者付郵資),Peerflix即將在4月23日關站!但,話說到今天,從23日至今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Peerflix好像還活得好好的。
無論如何,這位創業家的新作已經出來了。有趣的是,他應該對所謂的「Web 2.0」有了很沉痛的認識,沒錯,DVD家裡人人有,但愛看的網友就是會跑去和Netflix租,想耗時間到你家Peerflix慢慢找其他人舊的DVD畢竟有限,然後想付費的更是有限。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Strutta雖然還是使用者貢獻內容的網站,但做法與Web 2.0一般非常不同。
Strutta這個網站基本上提供的,其實就是一個「影片競爭」的平台,這類點子不算新了,比如之前曾寫過的台灣新銳創業團隊Recordcup就已經推出類似產品(這個團隊這次到DEMO為團友,實力派,非常優秀),Record團隊在幾個專案忙身之下仍持續為Recordcup改版,Recordcup目前每個影片都有「題目」,每天都有一~三則新影片上來,不過,可看出這些新影片大多都是「自創新題目」,而新題目也可讓網友自己去發起。而TechCrunch兩周前也將Strutta與同類網站iBeatYou相比較,iBeatYou和Recordcup較為類似;而西雅圖專欄作家John Cook則將Strutta與MobIncentive比較,MobIncentive主要讓網友提出一個建議,讓其他人投票或捐款跟隨。這些比擬其實都不太正確,上述競爭者都是在鼓勵網友自由的上載新的競爭題目,到最後,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多題目」,但也表示「很多好玩的沒有被涵蓋到」。使用者上傳一則影片,最不想傳的或許是當那個題目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因為上面也沒啥人,有何好玩?最好玩的或許是在當第三個到第三十個,然後等到滿三十個時大家可能又覺得「太多了」,或許又會停止,直到已經有了第三千個,因為已經人人都在談這件事,或許又有人想搶流行上傳了。到底要怎麼操控這一群人,最重要的還是「取題」。
看看Strutta的題目,他們將競爭的「題目」叫做「Games」,如這裡包括了「最好玩的寵物」、「最棒的特技高手」、「最美味的大廚」等等。網友,是取不出這種「好題目」的。好題目可能就像網站的製作過程,各別都要經過市場分析,了解一下使用者族群分佈與size。這「題」,應該直接就由網站自己取,網友來「配合」才是。而且一開始就講清楚這是站方取的,從第一個網友就開始配合,不得自開新題,因此當一個題目終於有了五個網友上傳,不會是「愈走愈歪」,而是「愈走愈正」。而且,我將Strutta看作是一個站方出題、網友競爭的「集合遊戲」,一邊競爭,一邊其實是在「集合」。
「集合」什麼?我們該問的是,為何這些「厲害的人」,在平常有機會和身邊人比較以後,還要把自己貼到你這個網站來?大家平常都有事情要做,讓他們要想「風光」的這個動力實在太小了。我們應該研究的是,為何此人當初會想「練」這個?或者訓練狗狗、小寶寶做這個那個?也沒為什麼,只是覺得這樣很炫,然後他們就想「更上一層樓」,或為自己的程度下一個公定的「指標」(我到了第x級囉!),就可以從中得到成就感。所以Strutta這個網站,是在幫網友和其他同樣厲害的「網友」作「集合」。他們名義上是在競爭,但其實是在與對方「集合」,判別自己到何處,甚至交朋友。「集合」的過程中,「排行榜」(leaderboard)的設計也很重要了。看看Strutta的「排行榜」就知道它的設計,它除了比較所有的參賽者的分數外,也依「國家」來比較!目前站上第一名是美國,第二名是加拿大,第三名是英國,第四名是德國,第五名是澳大利亞,同國的同題目的,他們真的從競爭者關係變「伙伴」了,這樣一個網站的「使用動機」就就豐富起來了。
有趣的是,若以全球市場來看,我覺得或許連Strutta的方法也太粗糙。最有「集合」需求的,或許其實是要更細類的,尤其是,「全球公定的細分類」。所謂「全球公定的細分類」,就是大家都認定的某個小分類,裡面有些專家就是在裡面,但這些專家在國內平時「找不到十個知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多厲害,將它們集起來,長尾效應就出現了。譬如連「潛水」我都嫌太大,「魔術」我也嫌太大,因為他們平常就在居住地附近比一比就比出大小了,沒必要到網站上再比。
假如不走全球,就只是將local的網友串連,也可以到台北市的社區活動中心的公告欄去看看,你會發現,整個留言板上,幾乎全都被同一種「課程廣告」給佔滿了。你知道是哪種課程嗎?這一種課程,各式各樣的,什麼老師都有,什麼細分類都有,而且個個都是「全球公定的細分類」,貼滿了佈告欄,這個機會Strutta也有看到,但它看得「不夠細」。
戰線縮小,容易操作;容易操作,就容易成功。許多需求已經擺明了在實體「有市場」,接下來就由站方主導,誘使這些人到線上,在全球的舞台上享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應該是個蠻有希望的創業機會。
Hey Mr. 6,
Thanks for the write-up! Google translator helped me read and understand most of it.
I think I see a few words in there about how Strutta could be even more localized, and you’ll be happy to know that we plan to release features soon that will fix that problem.
Thanks again for checking us out,
Jordan Behan
Director of Community Relations
Str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