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H一場史丹佛演講後,我還是想當王建民

王建民已經五勝,ESPN說王建民今年球季上看24勝,台灣嘩然陷入瘋狂。在三小時時差遠的西岸矽谷地區,史丹佛大學的Kresge Auditorium裡頭也有一群觀眾陷入瘋狂。台上不是王建民,而是在37Signals工作、素有「駭客之神」之稱的「DHH」(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於Y-Combinator主辦的「創業家學校」所作的演說,各位不妨花30分鐘將這則影片看完,據我在矽谷創業的弟弟表示,最近這段時間,許多矽谷創業家都在討論這影片。

昨天傍晚,我也是帶著一位小朋友,一起看這則影片。他叫小努,今年15歲,從小就長得比別人高,好動、坐不住,功課不好,父母讓他考入少年棒球隊,跟著隊伍在台灣南北四處比賽。他的偶像是王建民,和我們這些觀眾不同的是,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變成王建民

37signals一向對推廣自己的創業理論不遺餘力,之前亦曾出過一個免費下載的談如何startup的電子書《Getting Real》。在矽谷的其他創業家眼中,就如DHH自己說的,「37signals就是他媽的自大(arrogant)。」當然他們自大有理,除了本身一開始就是穩穩賺錢的網路公司外,37signals所提出的理念已經在創業瘋中自成一股「清流」,而這股清流顯然在這周末當DHH站上史丹佛講台時達到峰頂,變成洪水!許多人聽完,覺得深受震憾,有如從催眠狀態被拉出來,「終於看清這世界」,全場近乎歇斯底里的大力鼓掌,還有吹口哨的。

DHH在開場就提出,創業成功,實在太簡單了!只要你有一個「Price」,就可以有「Profit」,不是嗎?但,網路現在已經不怎注重「給自己設price」的觀念,從頭到尾都是免費,等著Google給你一個price好把你買下來。其實創業家只要勇於給自己的產品生出一個「price」,使用者喜歡就得繼續付錢。DHH還舉了三個實際案例Campaign MonitorFogbugzFaxItNice,都是一開始就收費的工具型網站。我認為DHH這點說的一點也沒錯,「訂閱」(subscription)本就是一個很好的收費模式,上次聽某位台灣創業家說「硬體就要靠耗材,軟體就要靠後續服務」,但在「網站」呢?我們就可以更往上一層了,只要對方沒繼續「訂」,他就不能用這個網站。網站根本不必派員作後續服務,維護這些「訂閱用戶」的成本可以降到最低,網站基本上只要躺著慢慢賺即可。而「訂閱」在網站裡最典型的用法也是在「Freemium收費模式」,亦是目前Voofox所有產品都仰賴的收費模式,針對某幾個「熱點」限量,使用者要使用,得「升級成付費會員」每月扣款,此後就一直付一直付,這是外銷型網站成本最低、upside最高的賺錢機會,如同上次介紹的Club Penguin年營收輕鬆即達到20億台幣。

問題是,DHH繼續講下去,重點變了。他開始抨擊矽谷的創業家,抱著一種「一定要成為下一個Facebook、YouTube」的「打全壘打」的心態。他說,幹嘛這樣?他表示,想成為下一個Facebook,機率可能是10,000分之一,然後讓你賺個10億美元。但,如果要你只冒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風險,就可以賺100萬,為何你不去賺?「你們……都被洗腦了!」觀眾大笑,DHH的演講被掌聲打斷。

那,要怎麼賺100萬美元呢?DHH舉例,只要你設法找來2000個客戶,一個月願付40美元(1200元台幣),一年就有1百萬美元(3000萬台幣)營收了!假如只有400個客戶,一年至少就有20萬美元(600萬台幣)營收!他問大家,想想,找來400個付費客戶,真有這麼難嗎?搞網站不必像搞「電影產業」那樣,不必非得變成「最棒的那個」才能席捲票房,如同你哪天想在街上開一間義大利麵餐廳,只要附近的人都喜歡吃,就可以穩穩的賺錢了!你根本不必想做全世界最棒的義大利餐廳!因此這400名客戶並不難找!「你根本不必太聰明,就可以賺到錢了!」

DHH說,這樣一來,你們創業家就可以不必再去設計什麼「病毒行銷」,怎麼發明新的「網絡效應」了。DHH說所謂「Lifestyle Business」就是最好的行銷,因為這些皆出於人們原本就存在的需求,自然就會「viral」,譬如說「鞋子」,以之前寫過的華裔創業家小蛙的Zappos為例,「以前的人就在買鞋了,只要Zappos比其他人好,就可以賣出他的鞋。」這世上還有許多生活必須品,只要做得比現在好,就可以賺到錢。

台下的年輕人一聽DHH這麼點出這基本商學道理,好像突然全都「想通了」!

這時候,我瞄了旁邊的小努一眼。

我知道小努在想什麼。

定心來看,台灣的少棒賽,假設一次有100隊參加,除掉各地區已先被刷掉的,少棒隊數總共可能高達幾百隊,若每隊有20位小朋友,一屆就有幾千位少棒小選手,十年下來就有高達幾萬位的小選手。經DHH這麼一點,小努忽然看到,這幾萬名的小選手之中,只有一位王建民哪

怎麼辦!小努想到,他成為王建民的機率,的確只有萬分之一哪。

小努看著DHH,嘴裡念念用詞,為何要耗那萬分之一機率成為王建民,為何要為了那萬分之一機率,得向政府卑躬屈膝的拿補助款,還要向創投拿錢,每天練球練到脫水,還要忍受所有人罵你只是在「作夢」?假如能只靠五分之一機率,就變成一個隔壁中學的棒球教練,一個月月入幾萬元,看,也很棒啊,活得多有尊嚴啊!這世界並不需要王建民,但這世界永遠都需要中學的棒球教練哪!

DHH繼續掏心掏肺的說,Well,他並不覺得,當創業家成功以後,口袋飽了,名聲旺了,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life?他說他認識一位成功的創業家,他的生活變成一直在開會、一直在開會、一~直~在~開~會,他們沒辦法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他也舉了Craigslist為例,他說Craigslist現在自己一年賺個幾百萬,不想找資金也不想賣掉,穩穩的很爽,而Craigslist創辦人Craig也曾說過,「我們知道,有些人擁有10億以上,但他們並不快樂!」(這個其實是誤舉,因為Craigslist當年也是極新的點子,當年將分類廣告移到線上亦沒人太看好,Craigslist並不如DHH所言是那個年代的「Lifestyle Business」)

但我看了看旁邊的小努,他好像也「想通了」。小努心裡大概是在想,當一個中學的棒球教練,每天打的還是同一顆圓圓的紅線棒球,而且還不必像王建民那樣,每天背著全台灣幾百萬人收看轉播的壓力,成天被記者追著跑,問一些恐怖的問題,沒有隱私,沒有快樂!

DHH說,與其成為Fortune 500公司,不如就做「Fortune 5,000,000」就好! DHH認為,37signals成為Fortune 5,000,000,就是試著去找那種「3~5個人的超小型企業」當客戶,不是500人以上的公司,解決他們的問題。其實觀眾沒注意的是,37signals是某種賺錢法,大多都是針對企業,因此37signals的做法本身在企業應用上是很好的,但企業應用只是網路應用的其中一部份,而且幾乎是另一個世界。

但,這另一個世界的人,由於已經「開始賺錢」,雖然實在賺得不多,卻對台下的人特別有吸引力。由於可以「不必埋頭過著沒有未來的日子」,所以對台下的人特別有吸引力!DHH繼續說,創業,幹嘛把自己弄得這麼辛苦,37Signals當年是由3個人所開發,當時大家都只當它是副業,一周只花十小時。頭一年,他們的成長是「慢慢來」的,不急。不急。

「你在這裡面,會快樂得多!」

台下簡直聽呆了,小努也聽呆了。

於是,這部影片,在演講結束的那一剎那,就以「病毒式」方式傳出去了,而它所搭載之上的正是YouTube、Facebook、MSN Messenger,這些東西,在十年前,都是不存在的。

十年前,王建民也不存在。曾經我們從來不知道,有一個台灣的棒球選手有天可以站上洋基投手丘,成為20幾年來最快取得50勝的投手。

但,當小努帶著快樂的眼神走出去,十年後,不會再有王建民。

幾百人走出去,十年後不會再有下一個Facebook、YouTube。

這場活動是免費對外開放,但台下應該有一大比例是史丹佛學生。當DHH大喊,為何要做「Fortune 500」,為何不只做「Fortune 5,000,000」,我聽到台下的滿堂掌聲,突然為這群史丹佛學生感到悲哀,這些年輕人許多都是網站做失敗的,或是看到別人做成功但自己仍一直不想做或錯過的,但他們忘記一件事──在美國,進史丹佛的機率若加上從小到大的「刷掉」機率,正是只有一萬分之一,而全美國的公司要進Fortune 5,000,000的機率可能高達5分之一,聽完DHH的演講,許多聽眾就將自己,自動的從第一名,回拉到第一百萬名

DHH說的一句話沒錯,「Odds are not created equal」,我也披露過,許多連續創業家所得到的囑目,根本就是一般創業家所得不到的,但王建民呢?王建民怎麼來的?

就算YouTube是靠「富『岳』爸爸」,Facebook是靠Paypal幫拉拔,那其他100個成功網站呢?好多個「王建民」在其中呢!

DHH是個漂亮的駭客、漂亮的宅男,衣著端正,但我們不是,我們是滿手泥巴,姿態不好看的創業者,我們連梳頭髮的時間也沒有,我們想幹出最大的事。DHH說,工作要有效率,不要一工作14小時,像他只做5小時就喊「停」。沒錯,但我在高效率工作5小時以後,還想工作第六個小時、第七個小時、第八小時、第九小時…最後一天還是工作14個小時,因為我有夢想

我想變王建民。

想反擊DHH的論點很難,看到小努低頭走出去我也很難過。這時候,我滿額汗油,衣服皺巴巴的,關了電腦,靜靜的走出辦公室,辦公室已淨空。我不知道,這段路能走多久,但我確定王建民今年再次已經五勝。

只要王建民還在,我們就會還在。DHH說了一套後,別忘了王建民。

2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