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三班的老外「杜杰」,10年前的自創曲誰有?

有人說星光大道第三屆比較不好看,但年年大家都這麼說,只要大家看到喜歡的選手就好。今天想寫的是「杜杰」

杜杰並不是我所最喜歡的參賽者。「杜杰」是加拿大人,字正腔圓的國語,西洋式發聲法,這樣的參賽者很有特色,很容易在星光大道這樣的比賽獲得初選,一上場就多一個話題。我抱著普普通通主觀印象看著他上台,當他提到「溫哥華有很多台灣人,加上自己又喜歡唱卡拉OK ,中文都是從歌唱中學習…」我也只是想到溫哥華華人同學群中的幾位加拿大朋友,並無特別驚訝;只是當他開口唱「台北的天空」,我有點意外,他唱得好像還不錯!

但當他被刷下,老實說,我並沒有太難過。

不過,我在溫哥華創業的弟弟昨天寄了一個網址給我。這是杜杰在Facebook的粉絲群組,目前這群組有187個粉絲,我不是其中之一,但仔細讀了一下,我驚退三步撞牆,人還差點跌到椅子下!

杜杰提到,「我19歲就參加王傑在溫哥華舉辦的中文歌唱比賽,他教我很多唱中文歌的技巧。」,也提到「愛將自己寫的詩譜成曲。」

「如今29歲了,希望給自己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杜杰說。

29歲了,所以,他是在10年前參加歌唱比賽的。那是……1998年!我看了一下名字,Jerome Xavier Dubois,杜杰、杜杰……天啊,沒錯,好像就是他!

他寫錯了,他參加的好像是「加拿大中文歌曲創作大賽」,而且若沒記錯,他還得到了第一名。當年有一位加拿大人站上舞台,唱了一首很特別的中文自創歌曲,也是字正腔圓,而且歌曲作得特別的好聽,後來就得到了第一名。(不過我還是不能100%確定,若是如此,杜杰卻隻字未提,有點奇怪)

好懷念!因為,我們也是那一屆的參賽者。我們在1998~1999年正在考研究所前,順便參加了「加拿大中文歌曲創作大賽」。

驚!這次輪到你,後退三步撞牆,跌到椅子下!沒有啦,別太驚訝啦,我用家裡的鋼琴伴奏,我在矽谷創業的弟弟開口唱。那段伴奏若彈給我老婆聽準會被她這個專家笑死,我作的那兩首曲子的和絃若給老婆拆解一定也會被她笑死(記得還為了在副歌安插特殊和絃,我慢慢的用「試」的)。錄音設備也簡陋至極,用鋼琴配一台極初階的電子琴伴奏,我們牽了一隻麥克風,請家裡的長輩通通都「噓……」不要說話,就開始錄了。

我彈琴,我弟唱歌。那時候他雖還沒在矽谷創業,我們早就開始做網站(CoolRank.com於1998年產生),但我們也開始作曲。花了兩星期,讓評審耳裡一定是「魔音穿腦」的作品,花了加幣10元,寄過去了。

我們當時,還蠻認真的等回音!

等等等,等到沒回音…然後我們跑去參加入圍者的現場錄影當觀眾,王傑就坐在我們前面,聽了那些參賽者自創曲的演唱,才知道自己真爛。尤其是當聽到杜杰的作品的時候,那首歌竟好聽到回家還一直唱一直唱,後來好幾年還一直哼一直哼,還很扼腕KTV沒這首歌。而杜杰唱那首歌時,眼睛瞪得如銅鈴大,那認真的眼神,至今仍記得。

現在,杜杰已經29歲,我也已經31歲。我再回去查查看有沒有當年杜杰的照片,我只查得到,這個「加拿大中文歌曲創作大賽」已經舉辦到12屆了,但關於前幾屆的訊息……甚至歌曲,已經找不到了。我查「杜杰」的英文名字,除了查到這頁好像是他在Metrotown停車場拍的汽車圖片,啥也找不到。我希望透過這方式來徵求當年那個作品,或許可以找得到,讓大家一起再聽聽他當時的歌曲。

我想藉這篇談的主要是,當時的杜杰大概就是這樣,他想上台,他想出名,他想變成不一樣的人,他想出風頭…。以上這些事,哪個年輕人不想?好多年輕人自己默默的盼望有這麼的一天,所以各種選秀大賽的報名總是如此絡繹不絕。但你看看,一路下來這些人,可以依稀發現,創意家的與眾不同

我們創意家都想上台、想出名、想變成不一樣的人,不同的是,我們自己做

就算曲子不是自己作的(當年杜杰好像有和朋友搭檔),這整段過程是自己來的。自己爭取的,自己填表,自己做Facebook group…。

永遠都自己做的。

因此,創意家們也會特別崇拜那些唱自創曲的選手。

曾經有出版社建議我,我寫文章硬得跟石頭一樣,好像在和人吵架,為何不學學目前台灣最紅的,這些「心靈作家」的筆調?

我曾經很認真的去看了這些最當紅作家的書,發現這些所謂的筆調,就是先引用一篇故事,這故事真的很厲害,平常在「寓言大全」是找不到的,他一定花了很多時間慢慢的收集,這是這些作家與演講家的吃飯之道,但,收集了這麼多笑話、故事,接下來呢?

接下來,他們再引用另一句話、再講另一個笑話。

然後,再引用另一個朋友的故事,終於有點自己的原汁原味的味道,但後來被踢爆,顯然連「朋友的故事」都是抄來的。

這就是,現在的大宗作家的故事。而我在這裡,沒有興趣搞這種。我只做自己的東西,我寫的東西都是原汁原味的自己的想法直接出來。杜杰曾經有這樣的夢想,他得過一次第一名,十年來他還在經營。我也有這樣的夢想,我們都有,我們自己做,做出來的,就會是更大的自己。

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