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RLs成功示範「變字龍」、「主題館」的網站獲利策略
昨天,Read Write Web的Marshall Kirkpatrick提到PopURLs這個「老」小網站,指出它最近與電子業界龍頭老大Intel合作,推出子站「BLUE.PopURLs.com」,Intel付給PopURLs的金額不明,但想必應該不少。PopURLs於2006年三月便創立,至今已兩年,它可算是所謂的「單頁網站」, Alexa顯示平均瀏覽頁次只有1.1頁,在這一頁中,PopURLs將目前網路上眾多「紅」的Web 2.0網站們如Digg、Delicious、Flickr、Newsvine、Metafilter、Truemors、Spike.com、Last.fm、Fark.com、StumbleUpon、Neatorama、Mahalo、Behance.NET、Twitter等等的最熱門內容整合於一頁,看看這裡,有文章、有照片、有影片,供無聊的上班族有空亂點來觀賞,如此而已。這是身在歐洲奧地利的創業家Thomas Marban上班之餘某天神來一筆隨便玩玩的副業專案(side project)。
上次曾引用Marshall的話來讚揚Sprout,這次,他又再次說了「重話」。他說,PopURLs與Intel的合作,是「他看過最美麗的廣告合作案例。」
先來看看這個子頁面,你會發現,它將所有新聞分成幾大類:企業網安、筆記電腦、PC維護、虛擬運算、價值鏈、電子商務…。而這些內容和PopURLs首頁不同,不再是來自Web 2.0社群書籤或部落格,而是來自TechTarget、InformationWeek、NetworkWorld、Laptoping、PCWorld、ITToolbox、MichaelSampson.NET、Webware等「主流媒體」與「主流部落格」。你會發現,每個大類底下的資料來源設定得都不太一樣,處處是精心調整過的痕跡。
為何,Intel要和PopURLs合作這麼一個網站?因為,這個叫做「企業IT版」(enterprise IT)的PopURLs,左邊剛剛說的嚇死人的「資訊大整合」,右邊呢,全是Intel自己的東西!包括Intel各產品的Whitepapers,以及Intel自己部落格的文章(比如這篇)。
在無名小站,和企業合作整個版面,叫做「變色龍」,變色龍是試著用版型、顏色與Logo的置入,將廠商的品牌識別或產品印象強力的放送出去,但,在PopURLs這裡,卻沒看到太多「Intel」的藍色粉紅色與圈圈圓圓的痕跡,它是透過「內容」來宣揚Intel,可稱它叫「變『字』龍」吧。
這樣的「變字龍」廣告,網站大可不必四處亂接case,就和變色龍的道理一樣,和最大的大廠談就可以了。有趣的是,這些大廠其實早就已花很多錢在機場、雜誌打造他們的品牌形象,除非你是大如無名小站,不然很難得到變色龍式的廣告訂單。但「變字龍」呢?PopURLs絕不是什麼大站,Alexa排行才1萬7千多名(Alexa只能做高,不能做低),但對大廠來說,無損「變字龍」的吸引力!壞(why)?因為它可讓大廠的「內涵」、「深度」充份傳達出去。
傳達這份內涵與深度,PopURLs又做得特別巧。另外有個案例,剛好是「反例」,是Digg與IBM的合作,做一個IBM專屬的Digg頁面,秀出 Digg裡被推最多次的「關於IBM的頁面」。看,IBM包下Digg頁面,陳列的只是「更IBM的東西」,無法「吸引IBM之外的人」;相較之下,Intel在PopURLs的頁面,以「企業IT」這個大主題為誘餌,吸引許許多多對企業IT關心的人士,然後「順便」讀讀Intel的內容物。
除了「變字龍」以外,PopURLs教我們的,還包括一種「特別主題館」的廣告手法。我們做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內容集結網站,有了一些使用者。這時候,我們不妨就在這個站內開始開設若干個「特別主題館」,譬如奧運館、企業IT館、3C科技館、美妝館…提供的是和原站同一個服務,只是「內容」被篩檢了一下,只陳列出符合這個館的主題,然後,整個館的廣告包賣給某大企業。每個館都可以談一隻「變字龍」下來。
而PopURLs教我們的第三點,則是許多網路創業家對「客製化」的錯誤概念。網路上的東西,為了做到完全「客製化」,可以耗掉創業家大半心血,最後讓他陷深在一個早已證明不成功的站上。目前成功的網站許多都可以高度客製化,但當他們剛出生時往往沒這些客製功能。我沒看過,網站的「甜蜜點」是建立在「客製化比別人還好」之上的。
關於「客製化」這件事,RWW引用的這一篇與PopURLs的創業家的訪談蠻有啟發性。創業家說,有些使用者向他要求,希望PopURLs進一步提供個人化RSS?他卻甩之不理。創業家認為,使用者客製化,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站方不知道使用者想要什麼。」現在歷史已證明,一個功能強大、做了老半天的RSS閱讀器,有時比不上PopURLs這麼簡單的「單頁網站」;就算是做到像NewsFlashr這樣,可以快速搜尋當天想要的資訊,或許到後來也都是「白做一場」!
PopURLs放棄客製化,卻把時間花在它處。他先花一點點時間做了其他一大串的「分店」,透過各站API將最新的PopURLs匯進去。看這個名單你會嚇壞!在iPhone、Facebook甚至電腦螢幕保護程式都可以觀賞PopURLs幫你集結的最新網路內容,在PS3、Wii也都可以看!另外,創業家也花一點點時間在微型網站twitter、pownce、jaiku都設了使用者,讓這些網站的使用者可以將PopURLs整合到自己的帳號中。而最近更搶先完成另一個爆紅網站FriendFeed的直接匯入的功能。此外,PopURLs持續改站,譬如加入了個人首頁的功能,但主要也是為了讓個人可以公佈他所「推」的裡面文章,並不干擾到原本乾淨簡單的「大眾首頁」。
創業家指出,2006年他做出PopURLs第一版,其實只要一天就完成了,然後,他寄給幾個朋友,兩天後,有人將它推到Digg與delicious的首頁,PopURLs就一夕爆紅了。由於PopURLs真的太簡單,在當時也產生了一大串的模仿者如168kpPerSecond整合各大新聞站與各大科技部落格,但網路的特性就是這樣,第一個出來的first mover,很容易就在主要使用者心中樹立了難以磨滅的品牌,而且做的東西就是比較對。然後,從頭到尾這個網站的loading也不重,只是固定整合RSS與資料庫的簡單萃取,它只用一台主機。
接下來,就有大廠拎著錢來找他。現在,Intel也在自己的網站與廣告中,不斷的顯示出PopURLs的網址。天啊,這不只是擺著Google AdSense單向賺賺糊糊小口,PopURLs也透過廣告主Intel的幫忙,又往上提升一步了。
這場合作相信對Intel或對PopURLs來說都不是「終點」,他們一起探索的路才剛開始,雙贏也才剛開始。這個案例,果然美麗。
想法不錯,不過,做這方面相關的網站應該也蠻多的,不曉得有沒有搞頭呢?
最近我也正在学习PopUrls这个案例,目前只看到了在页面设计,和人性化的小功能上,这个网站做的不错。
看到你的文章,得知在商业模式上,PopUrls也做的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