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曝露出血緣與父系社會的盲點

這周,Wired雜誌刊出美國五角大廈正在研究所謂的「網路科學」(network science),它們研究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網路,希望能從中來預測未來。

五角大廈認為,未來,本來就是人與人之間互動以後的結果,從今早睡太晚開始,讓全家都上班遲到,心情不好,然後影響這個那個…只是,這運算可說是非常非常非常的複雜,或許五角大廈的超級電腦,得計算幾百年,才能釐清一些最基礎的結論。

但,這次的清明掃墓,讓我再次看到一個問題。我看到山丘邊站滿密密麻麻的人,都是帶著孝思的親人在各家的墓前,虔誠地燒著紙錢。感動之外,也不禁想到一件事──每年來掃墓,總看到家族墓旁又多了好幾座新墓,有的墓已蓋得好像一地震就會整個崩塌。我的眼睛滿滿都是一圈一圈的墓,這座山顯然只剩一點點空間,快要滿了。我看著這擁擠的畫面,禁不住心想,會不會有一天,我們沒有地方可「住」?

還沒想完,已瞥見山腳下不知何時多出一座冷冰冰的挖土機,停在腳邊最低窪的幾塊墓地旁邊。這幾塊被孝子孝女視為最重要的聖地的一小塊地方,竟已被粗魯的建商的插上警告標語:「此墓地已侵佔私人地,限期遷移,不然強迫拆除!」

遷移?拆除?

我想像,萬一,今年這墓的子女剛好在國外沒有回來,隔年回來,看到長輩的遺骨,已被壓在一棟嶄新的水泥大樓之下,將會是如此悲憤慘烈的心碎!

這種事,竟然很少人去思考。一百年後,我們也會入土。五百年後,誰來掃我們的墓?

我們的墓碑還會存在嗎?還是也只是刻個一百年,讓我們的名字再多「活」一百年而已?

我突然感受到,我們做為「人」,都知道人是怎麼產生的,人是怎麼互動的,人是怎麼有禮節、禮儀、禮教的,但其實,我們卻還是沒有非常的了解「人」、了解我們自己。我們雖然了解「人的網路」,但我們連最基本的未來都沒有設想到。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為「現在」就等於「永遠」。我們竟不去想想那殘酷的未來。

這未來,不需要一台五角大廈的超級電腦。我們自己想五分鐘,就想出來了。

嗯,這座山即將埋滿先人遺骨,埋不下了!這是一個問題。這座山即將被徵收蓋捷運的!又是另一個問題。整塊土地因為都市計畫已經無處可蓋墳場,也是一個問題。

但,最大的問題不在這裡。

最大的問題是--現在的「我」的意識到了一百歲就會不見;等到兒子也到了一百歲,他也會不見。你之後會產生出好幾代、好幾代的「新人」,這些「新人」不會當你是他們的唯一長輩。他們將會有這麼多祖先長輩,每個人都不是同一家,也不是同一個姓氏,那,我們這些長輩要被「放」在哪裡呢,要由誰來「祭拜」呢?就算你的墓地蓋得再美再漂亮,五百年後,保證會有人來清掃嗎?當建商插下那一根殘酷的棋子,會有人來遷移嗎?只要成為莫札特、貝多芬,花圈則會不斷,石刻永遠不朽,但是,和莫札特貝多芬同一時代的其他人呢,現在早就已經不知「住」到哪裡去了。

殘酷吧?這是正在發生中的事實啊。

從清明掃墓,親眼看到這麼多墓地,我們應該會被提醒,人類最未解決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血緣」方面的處理。目前是「父系社會」,所以我們透過父親的姓氏來記得自己的某一部份的血緣,也算是透過父親的姓氏來決定「誰該祭拜誰」,讓歷史上80%的人有「留後」的,都有機會被「祭拜到」。但,這對嗎?比如說,孔令貽是孔子的第77代子孫,其實「孔子」這個人的血緣已經被「稀釋」了77次,每一次到下一代,都被乘以二分之一,孔子後代的「孔子成份」已經不知只剩指甲的一個小塊細胞還是頭髮的一小塊髒屑,最重要的是,還有許許多多孔子的子孫走在這世界裡,說不定因為基因隔代遺傳比這位嫡系還像孔子,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孔子後代。

不過,如果我們完全拿掉父系關係,變成母系或「隨便系」,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反而讓情勢更加混亂。我們的祖先實在太多了!而且,祖先相互不認識,不同姓氏,甚至不同國家種族宗教!

我在「希望地圖」寫過一篇「沁遊在同顏色的魚群中,已是幸福」,我指出,許多西方國家現在正面臨著本身的種族巨變,他們有太多的問題要處理,根本無暇思考一些人性尚未解決的事。這時候,我們這群種族相對「純」的華人社會而言,或許我們可以趁機好好的思考一下。

下次清明節,或許不只是遙遙祭祖,思念逝去的親人,也該思考一下「誰要祭拜自己?」

互聯網在近五年內,對人的社群這塊有許多的著墨,試著加強與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或許,互聯網長久有機會改變這問題。對一個創業家來說,若能「發明」出這樣的作品,處理掉人類最大的難題,讓每個人都能安心,每個人都能「永遠」,那麼一生實在足矣。

(附圖來源:http://www.brooklynparrots.com)

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