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職業無貴賤?但現代父母仍試圖把小孩教成某一種人

最近去旅遊,和當地的店家有一些接觸。

我遇見一間傳統藝術品小店,它的觀光工廠,只見店家的7歲小女兒,赫然穿梭在觀光客之間,教大家做藝術品。

「哇,老闆,你們家女兒這麼小就有這些經驗,以後不得了!」遊客紛紛說。

「哎,以後做這個要幹嘛?」老闆娘扳起臉大聲說,顯然故意讓她小女兒聽到。

「可以將這種藝術傳到全世界啊,」遊客有信心的說:「行行出狀元,有聽過吧?」

這東西,沒用啦!」老闆娘大聲說。

我心裡覺得有點不太舒服,做藝術品,幹嘛一直否定自己,這又不是從前士大夫時代。

後來,到了森林中的民宿,看到民宿老闆的小男孩,赤著腳在山野中奔跑,遊客又羨慕的和老闆說:「真好,你的兒子可以在山林中奔跑,很健康。」

沒想到,老闆也是扳起臉:「在山林中,什麼成就也沒有!

「我要趕快帶他回城!」

這句話也是講了好大聲,好像是要講給那位孩子聽的,老闆剛好站在他親手營運的豪華民宿前面,讓人驚愕不解。

我突然有感:所謂行行出狀元、職業無貴賤?是真的嗎?

不,現代父母仍試圖把小孩教成同一個樣。

有些人嚷嚷行行出狀元,但最後仍要求孩子不要走上父母走過的路。

社會無法做到「行行出狀元、職業無貴賤」,到底,教育出了什麼錯?

奇怪的是,教育似乎並沒有錯--

目前高等教育已經提供幾乎所有行業相關的科系,每個科系裡,有比較好的學校、比較好的學生、比較好的老師,那些就是一種「狀元」的環境──每一個科系都有「狀元」。

問題是出在,畢業後,真正來到各行業,各行業裡面,不再有「狀元」這件事──

除了一些少數的特別行業,比方說,因為有「鳳梨酥比賽」,所以,做鳳梨酥的,第一次感受到「行行出狀元」,他也可以變狀元。但,並不是每個行業都有他們自己的比賽!

是否做藝術品的、做民宿業的,也都應該建立「狀元」制度,讓這些產業可以找到人才,也讓人才真正在各行業都可以去?

或許,距離行行出狀元的理想世界,我們,真的還差這麼一小步。

近年一些頂尖大學的畢業生,畢業之後一條熱門職涯之路,稱為「儲備幹部」,英文原字為Management Associate,簡稱為「MA」

你聽過吧?

MA制度常見於外商銀行、顧問公司、大企業,大家對它的印象通常是──

首先,MA的薪水高,高於其他初階工作!

再來,MA往往有機會輪調各單位,一年下來真是學到有夠多!

另,MA在一些集團等於是升遷電梯,讓新進的年輕人有機會直通天廳,早早當主管!

雖然大家都想申請MA,卻不見門路。

雖然大家都想知道MA多一點,卻不知道該問誰?

雖然自己公司一直想知道其他企業怎麼搞MA,卻沒有門路去探詢──

好久以來,從未出現一堂課,或一位適合的老師,可以幫我們「看透透MA」──

這時候,好課城在金融界資深史考特Ian兄,為我們找到這一位非常難得的講師,我們暫稱他為「H老師」,當年他申請MA工作,曾經成功錄取過三家外商、兩間本土企業,後來也待過幾家公司任MA。他對MA制度向來很有興趣,從外而內,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可以說,全台灣幾乎找不到第二位比他對MA更熟的。

這一次,我們開設這前所未有的「MA看透透:2小時教你外面聽不到的儲備幹部(MA)制度如何攻略、設計、導入,讓你一次學會高薪的MA人才庫的箇中秘辛」,不只幫助想申請MA儲備幹部的年輕人,還包括所有對MA制度有興趣的企業家、人資人員,希望為自己的企業「導入」儲備幹部計畫的,都可以來參加這一堂難得的「看透透MA」課

MA制度如何攻略?

此制度設計的重點為何?是否有缺點?

黃金公式可以幫我錄取MA?

可以為企業導入MA嗎?它成功在哪?不成功在哪?

若你想要一次就看懂MA、摸透透MA、充份了解MA的前前後後裏裏外外,想要整個透徹了解「高薪、高人才」計畫,趕快點擊這裡報名搶位,限額5~8人,滿了要等下一次。

(圖片來源: Jonas Lam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