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另解:適度放縱消費,才是做真正的自己
「今天好無聊喔。」
「對啊,天氣陰陰的。心情不是很好。」
「那……我們去 XX廣場逛街吧!」
Time雜誌這期有篇極短卻發人省思的文章「Depressed? Don’t go to the Mall」,文章說,當你覺得你們心情不好、心情沮喪的時候,千萬不要(帶老婆去)去購物商場,不然就像餓了三天然後上高級餐館一樣,會吃很多,荷包大失血!這個研究是半年前由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與卡內基美濃大學所做的實驗,他們找來一群人,分成兩組,第一組讓他們看了一段小男孩的老師死掉的故事,非常淒傷,看了讓人陰鬱不散。第二組則讓他們看澳洲的珊湖群,美麗的魚兒擺擺尾巴游過美麗的珊瑚。看完後,工作人員在實驗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販賣未定價的礦泉水給他們喝,結果發現第一組願花了平均二美元來買水,第二組則只願花50分錢。我想,除非看完傷心影片容易口渴,或是看完傷心影片會比較想捐錢,不然這個實驗最後的結論是,傷心的人,買起東西來會比較抓狂奔放一點!
這種理論好像在哪裡聽過是吧?所以這篇文章有趣的,不是這個結論,而是後面的那一句。這篇文章沿伸其他的研究報告指出,傷心的人想買東西,是因為傷心時,往往都是「自我」被貶抑了(devalued sense of self),「自我」被打擊了,這時候,「買東西」只是幫自己把自我的價值找回來,把那個「消氣」的自我再「重新灌氣」。因此,文章最後,專家竟然建議,在傷心的時候,不要讓自己「以自我為中心」(self-focused),因為據另一個研究顯示,假如讓傷心人士去接觸其他人,讓他想到其他人,則他的傷心程度會自動降低,「不需要花一毛錢」。
這個結論,我覺得太庸俗了。這是一系列很不錯的研究報告,卻以這樣結論草草作收。我覺得它比較有趣的總結方式是,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何人類的「自己」,竟然要靠買東西來完成?這叫做「自己」?換句話說,大家每次都在說,「我要做自己」,其實做到最後,所謂的「自己」,都可以在家裡旁邊的購物商城找到!
這是一件好事啊,不是嗎?
這次的年假,由於天氣冷,城市人腦裡想的都差不多,有一派跑到山上去泡湯,有一派索性出國去旅遊,有一派待在家裡搓牌桌,有一派就跟我們一樣跑到Shopping Mall。這個「購物派」其實也沒怎麼買東西,只是坐在小吃街的座位,對著電扶梯發呆,情景就很驚人了──人潮好像不用錢的自來水,一團一團的搭著電扶梯下來,湧進我們這一區,正在擔心會不會過五分鐘這裡爆滿,沒辦法呼吸,看到也有同樣多的人正搭往上的電扶梯上去的背影才鬆一口氣。電扶梯旁,有一位掛著名牌的商場領班,正和一位著皮衣的中年男子好像在作簡報,皮衣男可能是這商場的股東之一,兩人看著人潮,笑得合不攏嘴。
他們應該笑,因為稍早我們經過樓上的名牌店外,瞥見裡面的人至少比平常多三、四倍。平時看到Burberry店裡一定都是著全身格子裝的,看到Coach裡一定都是背著C字包包的,全身掛滿名牌貨才會來買名牌。現在,nonono,裡面間間都是爆滿的。我不確定錢是哪裡來的,不過上班族,多多少少領了一些年終獎金,年輕一點的就拎著還裝在紅包裡的壓歲錢,菜籃族說不定是年前清空今年投資斬獲,犒賞自己一下。
這才是真實的世界,不是嗎!
現代人進入「人人都是領薪水」的時代,平常其實不常這樣犒賞自己,名義上是省錢,但以Time雜誌的邏輯,有一部份也是,我們都沒有「面對」這樣的狂放Shopping的「自己」。我們都得等到心情惡劣時,才會放肆的去放縱自己一下,去找尋這個自己!為何平常的時候,不能適時的放出一點點自己,給自己多買一點東西呢?大家鼓勵自己的方式,都是把保時捷跑車、大房子、凹凸美女的海報貼牆上,表示這些都是在「大成功」時才會出現的獎勵,為何,平常不就開始給自己獎勵?
錢要花掉,才會繼續賺進來。大家不只在拿到年終獎金、拿到壓歲錢,才會這樣想。平常的時候,就算荷包再緊,也應該「適度的放縱消費」,怕什麼?自己的錢,自己的人生;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比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還要更真實的事情了。
感謝6先生,
一直以來認為您是個很有自我的人,也沒錯,
’我思故我在’
您一直給我們一個很棒的思考空間,間接幫助我找到自我。
我倒覺得還好,如果新知且對,並合理,人心就會浮動不安.
如果以當此憂鬱的情況來看,當然消費能找到自己,但是並不是那是唯一的自己或是真正的自己,如果那麼了解自己,消費就是唯一的藉口,你的慾望需求怎會只有如此?
唔,我是個學生,沒有什麼收入。
不過這種情況,我會吃東西,吃東西就能讓我開心了。
這樣單純好不好呢?
PS. 不過偶爾還是會想燒錢幫電腦升級啦XD
看得這一篇很想大笑
因為我常常”「面對」這樣的狂放Shopping的「自己」”
不過看到”帶老婆去”那四個字
內心暗暗的想
六先生大概還沒發現”狂放Shopping的「自己」”吧^^
不過這篇研究
對於百貨業應該是福音
我可以想見
百貨業的廣告
會因為這個研究而改變
不過 前提是他們相信這個研究^^
i heard this on z100 the other day, i admit i do this sometime (well a lot of times…) but shopping won’t really make me felt better… at least not for long. maybe till i see the credit card bill i m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