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fl為了打造「說話版YouTube」,推出「跟屁蟲」式行銷計畫

最近聽到一個網站earfl,專門做「聲音版的YouTube」。人家YouTube讓網友上傳影片,Earfl則讓人上傳「說話」、分享「說話」。Earfl是這樣自我介紹的:「每個網友都有故事要說。無論是和朋友度過一個很有趣的夜晚,還是第一次送小孩到幼兒園,你都有些故事要說?你也很想聽聽別人的故事吧?」

這樣的點子其實早已有類似競爭者,除了一堆podcast分享網站外,直接提供分享聲音的網站還有SpringdooEvocaSaynowPinger等等,只是這些競爭者有的專讓網站嵌入錄音,有的專做留言,沒有像earfl這樣直接就想做「聲音的YouTube」。而earfl這個簡簡單單的「聲音YouTube」,背後技術卻有蠻高的門檻,除了壓縮聲音檔的問題外,通常「聲音」最大的麻煩,就是如何將聲音「錄」進網站中?一般人不會麻煩到去找到一支麥克風錄音,也不願意下載附加軟體或plug-in。這個網站很妙,使用者先在網站上申請帳號,告訴它你的電話,然後用這支電話打給一支舊金山市區電話415-223-3802,它用caller ID(來電顯示)便可瞬間自動確認你這支電話,讓你對著電話暢言三分鐘,講完以後自動錄到資料庫,你再回到網站裡的個人首頁,就會看到這則聲音,此時若有需要再補上一張配合聲音的「圖」。earfl巧妙的用「網站、實體、網站」的使用流程,將一件需要人工操作電腦的事情,簡化到「只要走幾步路去拿手機」即可完成「第一次操作體驗」。

可惜的是,earfl這樣run了幾個月下來,並沒有起飛

不過!但是!earfl最近做了一個專題行銷計畫,卻真的讓它有點不一樣了。這一系列行銷計畫乃朝著今年美國總統大選而來。earfl很厲害,嗅到此番大選將「一州一州」的掀起風暴,於是,他們就像「跟屁蟲」一樣,離開電腦,辛苦的跟著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候選人一州一州跑,每到了一州,就去開放當地電話號碼,要當地民眾「打電話來傾訴一下對某候選人的看法!」等於是「開放全民叩應」就是了啦。譬如他們才剛到Iowa,開放了515-322-1477,接下來又到New Hampshire,又開放了另外一支電話。針對這系列行銷計畫,earfl還特別免除了會員登入程序,選民可以直接打電話過去,不必登入,只要按「101再加#」,就可以「直接錄音」。這招,讓earfl突然湧進大量人潮,在首頁下面的featured stories可看出好多人跑過來錄音。有些候選人更主動將此站介紹給選民,要他們上去錄下自己的聲音,現在歐巴馬已有92則錄音,喜萊莉則有39則錄音……。不敢說earfl已經起飛,但它這一場像「跟屁蟲」那樣「追著」那些「直接需求使用者」(DMU,Directed Motivated User)的行銷計畫,讓人印象深刻。

想到,之前曾看過另一個網站Inluu.com,它同樣是想要讓人們「留下自己的想法」,但野心更大。創辦人覺得,當人不在世上,大量的資訊總是隨著他的大腦萎縮而永永遠遠的消失了,這些資訊之多,不是一般傳記、論文這種可以全部記下的。所以,這位可能是看太多科幻電影的創業家就做了Inluu,希望將人腦裡的資訊「download」下來,讓一個人可以以機器人的型態,永永遠遠的在網站上「回答問題」,兩百年後,網友依然能問愛因斯坦,「您當初推出廣義相對論,跑去慶祝的那間餐館叫什麼名字?」這個網站也藉由同樣的「問答」的方式,萃取你腦中的資料。你只要回答一連串問題,就可以傳承腦中資訊,別的網友下次問問題時,就可以直接問、直接取得原本在你腦中的答案。

不過,這個有點異想天開的網站最後還是撐不下去了,去年九月出了最後一版,創辦人跑去加入一間全職工作而暫告停止。我就在想,像這些網站,以及其他目前還沒起飛但有創意的Web 2.0網站,其實都有它們明確的功能、訴求,此訴求其實「全民皆通」,但也「全民皆須先教育」。這時候,與其「海灑」出去,或許應該全部專注在某一小撮的「直接需求使用者」(DMU)上面,只要撐出1000人,就從這1000人開始,以他們為最自然的使用範例,也以他們作未來摸象的白老鼠。不過,這1000人在哪裡?或許就和earfl一樣,就在大環境的「某一事件」裡,想想看,今年會發生什麼事,這個月會發生什麼事?有時創業家或許也該來當當「追風族」,拿一個原創的點子,但行銷時就乖乖當個「跟屁蟲」,一批一批的經營、一批一批的撈,這樣,起飛的機會不知又多了幾十個百分點!

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