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條數學公式,狂想「宿舍強制斷網」的後續效應

新年開始,台灣的大學宿舍裡最大的網路相關話題,竟不是哪個新學生網站跑出來,而是「網路線竟然不通了!」。因為大家都被校方給「強制斷網」了!先是中興大學宣布將延後到下學期開始於凌晨2點到6點「斷網」,這篇也說,有些私立大學如大同、華梵、清雲科大、建國科大早就已在實施「夜間斷網」,高雄第一科大、樹德科大、元智、義守大學則以限制頻寬方式來束約。

他們說,之所以要強制學生「斷網」的原因是,「怕孩子睡眠不夠」。或許,隱隱之中也怕「網路把孩子帶壞」。因為以家長大人自己的電腦使用習慣類推「孩子怎麼可能一天24小時都要掛在網上,肯定是在打遊戲!」所以宿舍除了應該對學生的行動自由作「宵禁」外,連網路線也要加入「宵禁」就是了。令人第一個想到,萬一是住在校外或住家裡的學生不就「照顧」不到了?以後畢業怎麼辦?

以資工系的角度來看,我大學還沒畢業就愛寫網站程式,Perl與JavaScript與當時的Java applet,個個都是自己自發寫的而不是學校作業,每次做一支程式就「沒眠沒夜」,沒人叫我一定得明天交,但你也知道,寫下去就著迷,就一路寫到完畢為止,中間不斷的查資料與參考它人,不能沒有網路的存在。這種「一氣呵成」本身就是很美好的回憶。就拿這個資工系學生的角度來看,大學宿舍厲行「斷網」,在一間學校裡,或許就不小心打斷了五個這樣的資工系學生,也打斷了五個可能是驚世駭俗的project、五個可能成為全球爆紅網路產品的機會。

在這強大的網路,什麼人都有,人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於是我想我們可漸漸理出一條很簡單、但可能有點白爛的惡搞公式:

ax1 + bx2 = k

K是一個網站或網路服務對某個人的價值, a與b是加權的比重,這公式的變數是x1與x2。第一個變數x1是他「免費使用這個網路服務的積極度」,或許是在這個網站停留的時間、PV。而x2則是他「願意掏腰包付錢而趕上的代價」。而這個「不怎麼數學」的公式的重點,是在x1、x2與K之間的時間關係與前後順序。

每個網路新創服務出來,K值還沒確立,等到有一批人已很會用這個網站,並用得很好、很有意思,在裡面得到很多「免費」與「無形」的東西,玩得不亦樂乎。這時候,x1很高,x2是零(因為還沒付費),這個網路的網路服務的K值就因為這樣而高了,我的理論是,這K值會經由口耳相傳、輿論提拔而「傳染」給其他人,這批「其他人」有的還不是使用者,但對於這個網站的 K值已經很高了。這時候,他們其實可以自己增加x1來享受到同樣的K值,但他們因為沒有網路使用習慣、落後感等種種原因而「不依」、不想玩,但,此時若有廠商提供其他「管道」,他們願意「付費」(增加x2)來享有同樣的K值。

我們以eBay和AuctionDrop的例子來說,eBay是線上拍賣網站,不必多少成本就可以享有無國界的買賣,大部份的人覺得那是一種享受,eBay帝國於焉確立,使用者的x1一直都是很高, K值就高。現在大家都聽過eBay了,聽過許多人在eBay上面買賣賺錢了,但,有少部份的人覺得還是太麻煩,他們的x1依然很低;但慢慢的他們聽到愈來愈多人來跟他說,哎,「eBay很棒耶,我已經賣了什麼什麼什麼!」這些人雖然不為所動,但心中的那種落後感會慢慢的擴大…。最後他們的x1不變,為了追求同樣的K值,x2必然增加。

這時候,出現了AuctionDrop,這個服務很簡單,就是「幫你在eBay上拍賣東西」,它是繞著eBay走的,有店面,亦有辦法到府取貨。其實根本不必這樣,但這個人真的已經受eBay影響覺得可做,就付錢讓他做了。這個就是x2。

這個公式比較有點像形容一段邏輯,而不是數學。不過拿來說明「斷網」事件說不定也可以通。每一個世代都有一些時代轉變的「陣痛期」,從學生跳舞的權力、學生頭髮的長度……還有到現在的斷網,立意都是對年輕人利多於弊,但潮流卻也是擋不住的。可是,也是因為有些人無法在第一時間跟上潮流,才讓後面的x2可以賺錢。我想,力求「斷網」的這一群家長,在家說不定也是「不讓小孩上網」的一群超級保守派,當網路世界慢慢的變成「不能不上」以後,這些孩子會是失落的一群,這時候,他們也無法、不願、也沒有自信去增加那個「不用錢」的x1來追上那個K。這時候創業家可以趕上導入x2,海賺一筆。對於「斷網」事件心中覺得扯?這時候全部都平攤回來了,x1、x2、K移駕到下一個新創產品,等待下一場驚人的翻盤秀。

1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