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所造成的世界末日?


(圖片截自CNN.com)

這篇題目有點不完全,正確來說應該是「10%和90%之間的衝突所造成的世界末日」。你會說「世界末日」四個字用字稍重了一點,但現在恐怖份子隨便弄來一顆骯髒炸彈(dirty bomb)就可以引發幅射災難,電影「12 Monkeys」裡面的世界末日劇情並非完全不可能。不過這篇的「世界末日」只是一個比喻,更正確一點的題目應該是「10%和90%之間的衝突所造成的不可思議之兩敗俱傷的大災情」。

寫10%和90%,台灣的網友肯定馬上做出「政治聯想」。但我對寫政治沒興趣。這是一篇徹徹底底離開小島,關於整顆地球的概念。

上周,蘇丹中部的小鎮傳出一位英國來的54歲女老師吉本絲(Gillian Gibbons),為她小學一年級的課堂帶來一隻可愛的泰迪熊,並且將這隻熊稱呼為「穆罕默德」。此舉立即引來篤信伊斯蘭的蘇丹當局派員將她逮捕,拘禁十五天,還有近一千名蘇丹民眾上街抗議,要求政府處決這名女教師。此時,英國的奧援來了,國際開始施壓,或許長期忙著與國際奮戰Darfur問題,蘇丹政府這次也顯得夠友善,吉本絲很快就獲得蘇丹總統的特赦,並於昨日離開蘇丹,安全返回英國中部的家鄉

這則新聞對我們而言可能沒什麼,但想像,假如我們最尊敬的形象,無論是一個人或一位神或人生的大恩人,被人家拿來稱呼一隻熊,肯定不太舒服。奇怪的是,這位叫做吉本絲的英國女教師,既然敢以白人的身份進入戰爭頻仍的中東地區,一定對這個國家、這個宗教以及這個社會的習慣有所認識,至少在此行前一定也作足了功課,才敢出發。在「別人的土地上」,如果有什麼「話」想說,也不必急著在小學課堂說,可以等到回了家鄉再慢慢說。為何吉本絲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她真的是無心之過嗎?

讓我想起17年前,剛在自己家鄉念完中學,還是十五、六歲的少年少女,就到了加拿大溫哥華,當時就深深體驗人們「排斥不一樣的人」的劣根性。當時,可能是聽不慣對方語言的腔調,台灣留學生討厭香港留學生,香港留學生也討厭台灣留學生,因為討厭,所以彼此之間不會太友善,舊生傳染給新生,一代一代傳下去;大家平時各玩各的以外,兩邊還常常互看不爽,還曾聽過有學校傳出「台港互毆」的衝突事件。過了一兩年,這些小小移民漸習慣彼此的存在,開始在一起打籃球、逛街,漸漸變成「一起討厭當地人」,有些男生還會跟當地人打架。慢慢的又再大一點,更習慣了當地生活,又會開始與當地人交朋友,然後,有的慢慢開始忘記中文的,便會在此時開始討厭台灣剛來的新移民(也就是當初的自己),然後大家一起再長大。這段「打來打去」、「討厭來討厭去」的過程,許多小移民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童年甜蜜的回憶」,但,有一件事我們沒有注意到。

假如我們從此有了與「非我族類」合作的愉快經驗,我們就會忘記從前的「討厭」,慢慢的喜歡對方;但,假如個人沒有這種經驗、沒有與對方交過朋友呢?則這仇恨沒有理由不見。此時,假如有心人再次挑起兩者之間的矛盾,星星之火可以撩原,衝突會爆發,而且可能會更為強烈。

在國外認識的朋友知道,我個性比較感性,和老美文化不太相容;因此我在國外的時候,身為北美人口的那少數族裔的「10%」,我其實抱怨頗多,一直不太喜歡。回到亞細亞後,我回到了我該歸屬的「90%」,融入了同是黃皮膚黑頭髮的圈子裡,走在路上,沒人會對我多看一眼,不過我的另一部份,也就是在國外13年長大的這一部份,卻也讓我再次變成「10%」。這10%我自己並沒有特別注意,直到有人提醒了我──而「提醒」我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是稱讚,說你好棒喔,在國外念書什麼什麼,這種的「提醒」我們笑笑就好,心裡默念十次:「忘了它忘了它忘了它,我還要加油我還要努力我還沒完成目標」;但有的「提醒」卻是非常不善意的,譬如曾經有人會在我們小留學生面前提到「沒有服兵役」這檔事,搞得同事皆覺得「我怎麼可以這樣!」不過,我們也都笑笑以對,我們知道,「10%」永遠就像一群白羊中的唯一那隻黑羊,遠遠就一眼看到,非常醒目,這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同樣的「10%」,不只發生在我身上。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機會當「90%」,也都有某些地方是「10%」。它可以發生在學校,同學對「僑生」的態度;也可以發生在家裡,三姑六婆對年輕剛入家門的「小媳婦」的態度;也可以發生在職場上,一群男工程師對唯一的那位女工程師的態度,又可以發生在舞蹈教室、甚至網路的虛擬世界裡…。重要的是,這一群「10%」的人真的可以每次都笑咪咪的帶過去嗎?

當「90%」的砲火愈來愈烈,「10%」的人會怎麼做?會不會「擦槍走火」?

在蘇丹的女教師,隻身進入蘇丹。我想,她從拿著英國護照走入機場的那一剎那,就已經認知了自己的「10%」的地位。她會用比在家鄉友善一百倍的態度來待人,用家鄉謹慎一百倍的態度來處理所有事情,不過,再謙恭的態度,也不可能改變她身為「10%」的事實。她會碰到一些很友善的民眾,但也可能突然間碰到故意來找碴的人,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可能發生她到便利商店買一顆泡泡糖的時候,可能發生在到政府單位補辦文件的時候,也可能發生在到學校餐廳坐下來吃飯的時候。那或許只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但那句話可能就直直穿進了她的心,讓她好幾天耳朵都是鳴聲;她可能突然對這個地方大失所望,突然難以抑制喉間奔湧的憤慨,但她終究還是硬就「嚥下去」了,若無其事,繼續教書,但,那顆「不平的種子」,卻在她的心裡牢牢的紮了根,悄悄發芽……。

或許,她只是想,只是一隻可愛的熊,依她所知道的所有前例來看,幫它取個綽號,應該沒有關係?但,她忘記她是「10%」,她是被高度檢視的一個特殊案例。

或許,她只想開個小玩笑,並沒有意思要褻瀆眾人尊敬的先知與神明;事實上,說不定她只是念錯了一個字,但她忘記她是「10%」,是個必須凡事謹言慎行的人。

而且,因為是要沒有脾氣,必須放空自己,讓自己像飄浮在大海一樣,在90%的人的面前,露出最卑微的模樣,不要發出任何聲音。她應該要認知這「90%-10%」的事情存在於世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會,她應該已經要感謝這國家有法治、有警察,她應該不要忘記在英國的家鄉,她的族人也曾經對新移民作這樣的排擠。

但她,究竟還是忍不住了。無論是無心或有心的,這位女教師的輕輕的一句話,引來了一條國際大新聞。她的獲釋,雖然表面上已經落幕,就像在北美洲的中學學堂裡一次又一次的新移民與當地人的打架事件,已經平息,但其實,蘇丹總統這個舉動,應該又會引發後續事件,感到不平的份子或許會慫恿身邊人加入第一場遊行,從此他也愈來愈激進;而在美國、英國天堂般的社會的人們用新潮的筆記電腦看了這則新聞,有些也在家裡用最難聽的字眼,嘲笑著蘇丹的封閉……。他們都在等待著下一次的衝突,在世界上其他人沒有注意的時候,作出更大的回應,讓那些話語和那些事件,再次直直的穿入對方的心中…。

一切要怪那「10%」嗎?或者是源於那「90%」?還是怪那「10%與90%」之間的連結?看,吉本絲在蘇丹是10%,但她的國家在地球上可是90%,它們擁有最先進的武器和國際關係,而蘇丹則是那10%,長期被西方社會給壓制的國家。當人們是10%的時候,忍氣吞聲,等到它變成90%時,再來欺負10%,自古以來不都是這樣嗎?

在10%與90%之間跑來跑去,這個矛盾,最終會有一個「解」嗎?

還是經由一次又一次看似無傷大雅的訕笑,一句又一句的天邊飛來的指責,不自覺的將衝突愈挖愈深?

我不知道。不過,這個部落格向來一定要「講答案」,我認為,關鍵應該在「10%」身上,這件事的解決一定要「有人讓步」,而「讓步」是誰都不願的事,照數字來看,10%比90%的人還少九倍,也因此還要容易控制九倍。

至於「10%」要怎麼讓步?我有兩個秘方:第一個是「忍」,只要10%的人可以忍住,許多衝突就可以避免。有時是被逼迫著忍下來,最終也礙於自己是10%而始終無法一洩憤,最後就被「同化」掉,也算是很好的平和的落幕。第二個是「想」,只要10%的人可以想想,自己在其他地方也是那「90%」,幫那群90%的人想想他們的處境與心理;如果真的沒有90%可以想,至少也想想自己的生命也就只有最多七、八十年,等到一百年後,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會埋到土裡,地球的景物仍在,不過上面的人全部「刷新」,換成另外一批。

一下子忍,一下子想,然後再忍、再想,就是那「10%」化解一切之道。或許只是暫時性的化解,但只要我們把時間拖過去,會有另一批人來解救我們。譬如,美國人和伊斯蘭世界化解,在我看來,大概要等到外星人登陸地球以後,那時候,另一種90%-10%的問題又將浮現,但至少我們或許會站在同一陣線。這就是記錄在DNA裡的人性,讓我們,笑咪咪的帶過去吧。

1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