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Priority,決定人一生

昨天清晨趕高鐵班車,快要來不及了,只好請計程車司機加快速度。他一邊熟練在市內的高架橋上上下下,穿過任何可以穿過的間隙,一邊跟我說,「你知道嗎?每天的不同時段,我都用不一樣的方式走台北。」

他說,他幫客人趕時間的訣竅在於路程的設計,他告訴我,通常是怎麼安排路程的。「我會先看看,有沒有高架橋可以走。」

「如果沒有的話,我會選一條會經過最少交叉路口的路走,」他繼續說:「如果有好幾條差不多,我則會選那條最多線道的路……。」

這位計程車司機的「什麼先、什麼後」的理論,後面幾點我因為忙著看時間而沒專心聽。這位司機顯然不像北京劉潤的計程車司機蔡祐吉的計程車司機吳淡如的「計程車司機」那樣,懂得用量化的商學理論,去研究他所做的每一天的這個單純的「開車」工作(為了證明我有搭這輛計程車,我有記得將司機的姓名記下)。我的司機告訴我的,其實只是每一位開車開的久一點的司機都會知道的淺道理;他所講的那一套「什麼先、什麼後」的理論,在其他司機直接在腦海中「憑感覺」就可以排出前後順序,而他也是在今天為了告訴我這道理,才將它有條有理「什麼先、什麼後」一一講出來。結果是,這段路平常我自己開可能需要二十分鐘,但這位計程車司機,在沒有開得特別快的情況下,卻可以在十分鐘之內就把我送到目的地。

「什麼先、什麼後」用英文來說,就是所謂的「Priority」,每位計程車司機的priority皆不同,但由於這城市就只有這麼幾條路,變化不多,所以比較有經驗的司機所信奉的priority可能差不多,他們就靠這些priority賺得比別人還多錢。不過在人生之中的其他事情的priority就沒有固定的「正確答案」了。我們只能說,這世界做出大事的人,都是擁有很獨特的Priority,比如你發現牛頓會煮手錶。而priority也可以有很強大的力量,改變一個人的所有事情;只要一個人突然覺得某樣東西最重要,他或許突然辭掉所有工作跑去環遊世界,一夕之間從頹廢青年蛻變為積極開朗的成人,從一個自悲自憐、不知自己優點在哪裡的突然全身散發光彩!

昨天剛好有朋友問我為何寫「宅男安德魯」,是想抒發什麼事嗎?是真有其事嗎?當場,我從襯衫胸前口袋拿出一張折成八摺的A4白紙,當時才早上十點多,那張紙卻已填滿兩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全都是早上才寫的。「上面寫的都是網路的東西?」當然不是囉,我寫的,都是從車窗望出去,今天天空的顏色,三輪車老人的曲僂身影,一群鳥兒竄飛上天的姿態,小學學童追逐嘻鬧的笑顏……我的文筆不好,寫來寫去一直碰壁,但每天卻仍盡最大的努力將這些我們所看到的、所體驗到的東西記下。只因為我認為,這些東西的priority,遠比其他文章或其他事業還要重要、還要恆久。而「宅男安德魯」此類文章只是讓這些東西有一個地方可以「局部」的先行發表,容我說,雖然日記是等我離世後才公開,但我仍偷偷希望能偶爾親眼看看這些東西揉合出來,是何種樣子。

拿出那張紙條,只想說明我心中的priority。有些東西解釋也沒用,只要直接告訴你我的priority,便一切通矣。工作方面,我的priority也蠻特別,第一是Voofox每日經營,幾乎佔掉所有清醒的時間;第二是部落格,第三是專欄,第四是演講。這意思是說,假如今天Voofox很忙,我的部落格可能就寫快一點,犧牲了一些品質;而就算專欄明天要交稿,今早我還是會先竭力寫一篇部落格,再把剩下力氣拿來寫專欄;在這些都忙完以後,若有剩下力氣再來準備演講。曾將這prioirty與朋友分享,他們問,為何「部落格」擺「專欄」前面,專欄有錢可拿,閱讀人數也比部落格還多?為何將「演講」排在最後面,演講若有上百人,接觸的人數又更多啊?這又要提到我人生的Priority,第一是每日do my best創造「新東西」,第二是把這些東西詳盡的「記錄」下來,在這些priority之後,才是事業、賺錢、成就……什麼之類。這個priority也反應在我的部落格裡,第一是「創造新觀點」,第二是「記錄我自己走過的軌跡」,最後才是維持網路的權威與知名度等等…。總之,我注重的是「每日創造」與「每日記錄」,而雜誌專欄一般不容許太誇張的「創造」,演講則無法「記錄」,所以才會排在最後面。

以部落格來說好了,這樣奇特的priority,和有些部落客是南轅北轍。許多部落客,一碰到人生其它案子,第一個放棄的就是部落格。大家說,好忙好忙好忙,所以寫不出來,其實並不是寫不出來,而是Priority不在「寫出一個新東西」,而在人生其他地方。而從部落格的選擇題材與寫作的鋪陳,其實早就看得出一個部落客的Priority,到底是純粹「為了寫而寫」,還是為了其他目的而寫?有的部落客沒有題目寫,便隨意摘文充數,可見他的Priority是在每日一篇文「維持流量」,而不是每日寫出「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有的部落客希望透露出一種權威感,所以點名嗆其他部落客;有的部落客心中百癢難耐,以直言別人不是來顯示自己比人家強…。我則將繼續以「每天發明新理論」、「每天寫新東西」來當作我寫部落格最高priority。

有人也建議,互聯網專業的東西也應該繼續多寫一點,不應分岔來寫「人生專欄」,甚至不該寫「宅男小說」,以免流失讀者。我敢問,當初寫藍絲絨、寫周杰倫、寫鳳梨酥、寫癌末教授,甚至敢喊「彎彎不是部落客」,敢說「Yahoo!不會掛」,顯然都沒有作過市調、甚至與大眾想法相杵逆的險境下寫的。為何我敢?這只是priority的差別而已。我的priority就是,有一個idea,不怕你笑,就把它想出來,然後執行到底;不怕你笑,我就是要做出來摔破你的眼鏡。網路非常適合我們這種人,因為我們的創意源源不絕,執行力堅定;不是想掙個虛名、表演給小眾看,我們只怕今天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每天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下周隨時都可能蹦出一篇驚天動地之作,提出一個嶄新網路概念,讓讀者回味無窮。這樣的priority會造成很強大的力量,因為我們成天只想幹一件大事、走入歷史,就像Michael BirchTom AndersonBrad Fitzpatrick Kevin RoseRamu YalamanchiJoshua SchachterJonathan AbramsDavid SifryMark Zuckerberg ……。

為何台灣不多「創業家」?因為批的人比做得人還多,大家都很愛惜自己羽毛,講的時候很厲害,做的時候眼高手低、觀前顧後,到最後,一樣了不起的東西都沒有出來。令人想起,之前蠻愛讀的一個韓國部落格KoreaCrunch,最後一篇停在今年七月三十一日,諷刺的是,這天,他寫了三個韓國網站,彷彿是對「韓國網站也在抄襲」的「最後一個歎息」。他寫到,韓國網站LinkNow模仿美國人脈網站Linkedin,竟然連小小的icon都設計得一模一樣。而另一個韓國網站Hutory抄襲德國網站StudiVZ,更是連顏色、版型皆如出一轍。如果是我小孩幹這種事,我一定會很傷心!你說,這些網站百分之百抄自國外網站,或許有成功的機會,為了成功,我們在所不惜?但,這不是我們要的成功。網路上靠抄襲來成功的案例,一百個之中只有一個,剩下的都是靠前所未有的原創力取勝。所有的原創,甫出來都是一片撻伐,丟臉死了,但卻有可能讓你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功境界。假如你對人生的定義,只是在一個框框裡面,做一個小小的東西,然後成功,那sorry,容我直說,你或許可以慢慢微調作到一間營收百萬的珍珠奶茶店,或是作一間唯唯諾諾的聽老外一句一言的代工製造工廠,但在網路上,是不可能創造出一個「價值百億的新品牌」。網路是屬於狂人的,狂人雖狂,但他非常努力的要幹一件徹徹底底的大事,他抓緊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點子,從頭執行到尾,完全不受身旁的影響,不怕丟臉,只怕「走偏」。他擺明了就是要打破其他人的眼鏡。

我每天都很忙,但我只要抓緊了一套priority,則每天忙得很有意義,也很有效率。我用「priority」來作時間管理,雖然我的priority與人不同,但總是將我的時間用到百分之一百一十,說到做到,並且完成它,每天執行到極致,這是我覺得我可以驕傲一下的地方。那你的priority是什麼?或許可以講出來給大家參考交流一下。如果各位都談談自己的priority,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合作,或許這世界會更productive,大家一起共榮、共贏。

3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