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是王!5個幫部落格增加內容的創業機會

半年前BusinessWeek曾震憾報導,美國的部落客有效人數已經陷入停滯,總數大約只有1550萬人左右,意思是說,部落格總數雖然持續成長,目前已達7000萬個部落格,但其中許多都是「呆博客」(就像呆帳一樣,呆在那邊不再更新)。每天有好多人開格,但也有好多人關格。這件事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討論,有人大聲嚷嚷「部落格的熱潮已泡沫化」,有人不以為然的回嗆說這1550萬個部落客個個有機會變「媒體2.0」。還好,上個月,comScore又出來另外一個數字,將全球的部落格提供者(BSP)與社群網站全部混在一起「大排名」,結果發現,全球最大部落格提供者、Google旗下的Blogger.com,目前的每月不重覆拜訪者竟已經默默超過兩大「會員上億」的社群網站Windows Live Spaces與MySpace,比上述兩家還多了20%,而且增速驚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0%,放諸美國網路界,只有Facebook比得過它。

不過,如果我們把「部落格」和「社群網站個人檔案」,都當作某種「個人首頁」(personal homepage)來看,那「部落格」目前仍真的「大輸」社群網站。MySpace總會員數高達2.5億人,有效的常用使用者1.1億人,Facebook和Friendster會員數都在5000萬左右,而且據Compete最新資料,這些社群網站除了MySpace和Facebook之間,其它互相之間的會員重覆性並不高,讓社群網站使用者總數可能上看3~4億人,意思是說,寫部落格的人,大約只有社群網站的30分之一。儘管如此,我認為,這並不是在為部落格提供者(BSP)判死,而是在說明它還有30倍的創業機會

這創業機會中,「內容」是重點,也是社群網站使用者成為部落客前,必須跨越的「門檻」。有趣的是,這真的是很「高」的門檻嗎?許多人一聽到部落格,就慌張的搖手:「我打字打不快。」「我不會寫文章。」「我不可能寫部落格。」但,一旦他們小心翼翼的試了水溫,開了第一個網誌,取了一個雅名,設計了版型,第一次石沉大海,休息幾個月,第二次也沒人理他,但一次又一次,愈開愈好,突然出現第一則留言,然後是第一個引用……此時開始,他就彷彿和「部落格」簽了一份隱形的契約,他的部落格雖然開了又關、關了又開,一旦「經營」成功,從此就忘不了它了,忘不了它的錯,忘不了它的好。因此我傾向「訓練論」,部落格幫互聯網訓練了一批人,這一批人自從嘗到「分享、走紅」的滋味,從此便無法不分享了。這群人不是原本家喻戶曉的明星,明星已嘗過最美好的燈光掌聲,部落格的此番小成就對他們而言沒有持久的吸引力,但對於沒沒無名的市井小民而言,大家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寫、可以畫、可以照、可以錄音,可以幹嘛幹嘛……部落格每天都給他們驚喜。

所以,對部落格而言,「內容是王」這句話尤其有著非常深遂的意涵:「內容」本身就有魔力,部落格有了內容,內容會帶來觀眾,觀眾又帶來部落客的成就感,讓部落客從此迷上寫部落格,也讓BSP和所有周邊提供廠商跟著稱「王」。以這樣的邏輯,創業家想辦法做個網站或網路服務,「餵」給剩下的3億多位社群網站更多「內容」,「訓練」他們寫格,讓他們變成很棒的部落客,亦是不錯的創業方向。

如何幫一位平平凡凡的部落客,提升「內容」的量與質?以下五個創意:

第一、「部落客 + 網友」:部落客為自己訂了一個題目,收集歌詞、收集足球卡,收集王建民……,或許是網路上第一個喊出這題目的人,但接下來的路,只有部落客一人,收集得很辛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個部落格叫Everyday Loophole,「Loophole」就是漏洞的意思,故名思義,這是一個每天教別人「鑽漏洞」、「走後門」的部落格,題目很棒對不對?但天下哪有這麼多漏洞可鑽!所以它更妙的是,竟以五塊錢美金(160元台幣)的代價,徵求全體網民「一起來找漏洞」。每年也才52周,每周寫五天,一年要花他1300美元(台幣42900元)來搞這個「找漏洞」的部落格,美國前5萬個部落格總營收為5億美元來看,平均每個部落客只賺833美元(27,500台幣) ,入不敷出?但以美國部落客平均正職收入為年薪57,900美元(合台幣16萬月薪)來看,拿三分之一的月薪,去作一個可能成為TechCrunch那樣一個月賺12萬美元(台幣330萬)的夢想,也是ok的。

第二、「部落客 + 定量」:這裡指的「定量」,是指「一天一個xxx」,然後那個「xxx」必須是相當特別的東西。誰說一定要一天一篇「文」?譬如有個「每日一張照片」活動,看,這位部落客真的辦到了。若覺得上山下海太困難,相機帶著太麻煩,只要學這傢伙用筆記型電腦前面的攝像頭,每天照一張。如果無法每日一個,至少一段期間來若干個,譬如這個「50 Books」部落格,作者是一位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女性,顯然蠻愛看書,但沒有很愛寫;部落格取名叫「五十本書」,就是逼自己每年要寫五十本書的心得報告,2005年她已經做到了,2006年也做到了。2007年,她已經報了43本。有沒有其他影音部落客可以來個「每日一分鐘電視片段」、「每天一分鐘城市雜音」?甚至宅男來個「每日一腿」什麼的?

第三、「部落客 + 資料」:這點是我自己最有興趣的。目前的社群網站都配有「部落格」的功能,功能已比一般BSP還刻意簡單許多,但依然沒太多人使用。網路可以幫這些輕度社群網站使用者什麼?最多的就是「資料」。假如能讓他們可以快一點找到這些資料,隨便貼幾個就「快速起跑」(jumpstart),或許會加強他們分享的慾望。這點也是Voofox接下來努力的目標。

第四、「部落客 + 其它部落客」:有一個網站叫Peopleized,幫部落客和其他網路人「一問一答」。有許多部落客已經開始將Peopleized的插件,放在自己的部落格邊欄,上面寫著「Interview Me」。極欲找新題目、新火花的部落客,也可以透過Peopleized找到這些「想被訪問」的部落客,譬如這位這位這位。目前Peopleized已收集了800多位渴望被訪問的各行各業人士,每天訪問一位,一年的文章就寫不完了。

第五、「部落客 + 情感」:新的部落客,平常文思枯竭,但只要看完超級星光大道,有感而發,很快就劈哩啪啦寫出一堆。前陣子台灣出現好幾個高手做成的仿ConvinceMe的「PK站」,讓大家辯一個主題,左邊辯正的、右邊辯反的,但這種東西有點像是做線上遊戲,紅了一個主題,下一個不一定會紅;反之,如果想辦法將PK這種東西灌進部落格的世界裡,譬如有個叫Dan Benton的部落客,原本專門寫Arizona Cardinals美式足球隊,最近發起了一個叫做「問敵軍部落客五個問題」(5 Questions with an Enemy Blogger)的活動,第一天就對上死對頭Cincinnati Bengals隊的部落客Chris Maier,問了他五個辛辣的問題。這樣的做法也蠻有意思的,灌予部落客一些情緒,以激發出文思,製造出「想寫更多」的衝勁。

前天,這裡被垃圾留言塞爆,Wordpress留言系統不知怎麼也跟著自動關閉,以致昨日與前日,有人過來卻無法留言。好在昨天在短短時間將CAPTCHA裝起來。好久沒改部落格的程式,昨天一改,才又發現自己「身兼部落客」的這個事實,而且還是一個寫得蠻順手的部落客。之前我甚至想到或許可開一堂課,教有心寫作者,如何在三小時內幹出3000字,不過,更有意義的方法,或許是利用網路讓大家更容易找到內容。1550萬人,還有三十倍的成長空間,看看「部落格」的熱情,我想,Web 2.0中,再也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創業機會了。

1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