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head導入「香油錢」獲利模式,全網路雨露均霑

小時候我阿媽帶我們去拜拜,從第一尊拜到最後一尊,最後我們來到「一個箱子」的面前,箱上寫著「香油錢」。這時候,阿媽會拿出一兩張鈔票,放在手心,雙手合十,拜了幾下,然後小心翼翼的送入那一個黑壓壓的木箱中。後來,我在海外去過舊金山北港媽祖廟,回台北後阿媽又再帶我去其他廟,這時候,就該我自己添香油錢了,才感受到「添香油錢」的滋味。那是什麼滋味?很簡單,我拿出一般吃飯都不願花的錢來添香油,得到的喜樂感卻遠比吃牛排大餐還多。錢在平常的時候顯得很複雜,但在這香火裊裊的神聖地方,這幾張鈔票,卻成了我自己對這個我很care的地方的唯一回饋方式

不只回餽,這其中還包括一種道謝、景仰、甚至希望自己再被注意多一點的小小願望;這是對超自然力量與對經營這廟宇的人的「人與神混合」的情緒。我甚至可以想像,三年後若我們的願望實現,會願意付出更大的比例來回饋。

由於有過「香油錢」的美好經驗,看到Radiohead(收音機頭)最近轟動網路界的「隨便你付多少錢下載」的創舉,心中不住想起「香油錢」三個字。Radiohead在兩周前宣布推出新專輯「In Rainbows」,唱片行買不到,必須到網路上直接下載,但你可以自訂自己要下載的金額(詳情請見CNET瑪利歐的評論)。而我在矽谷創業的弟弟本來就是Radiohead的超級歌迷,這周已經跟我讚歎好幾次了。而根據這裡報導,短短兩周內已有130萬次下載,報導還引述Read/Write Web網路市調顯示,目前只有8%的人一毛不拔,直接下載收聽免費的,而有高達41%的人付了$5~$9美元之間,有25%的人付了$10~$14美元之間。報導指出,如此的總收入雖然依舊遠低於唱片應該的售價,但仍遠遠高過Radiohead之前賺進口袋的數字。如果之前賺入原創者口袋的金額以每單位2.5美元來計算,這波「直銷活動」的「售價」已高達每單位7.5美元,可望Radiohead帶來三倍於之前的收入!

Surprise?不必。據這裡資料,史丹佛大學目前財庫中還有高達122億美元(4000億台幣)的來自各界的捐贈金尚未動用,十年來已經成長了四倍,單單從2004年到2005年之間就成長了23%,因此需要一間資產管理公司來幫他們管理這龐大財產。我們看到,不只史丹佛,許多Top 10學府都很富有,因為校友返校回饋,一出手就是一棟漂漂亮亮的大樓,還謠傳大家為了爭那個名字,出手愈來愈海派,以致於史丹佛大學今天已經錢多到不知怎麼花!我們也看到,美國有些教會支派,也是有錢得嚇人,教會建築宏偉;若開車到台灣中南部,偶爾會見到一棟超大廟宇,輕易成為當地最壯觀的建築物。有些亞洲民間的密宗,更因為信徒支持,全身穿戴金銀珠寶,名車代步,媒體激動的罵他們斂財!拿著麥克風跑去問信徒,卻不一定問到他們想聽的,有時候看到信徒一臉茫然,沒有啊,我就是喜歡他們,所以我聽師父的話捐錢啊……。

對於Radiohead的創舉,大家看的都是「到底唱片公司還有希望搜刮創作者的錢嗎?」,或是「免費的東西真的會有好處嗎?」大家把此舉與瑪丹娜最近準備離開華納,加入一間靠演唱會賺錢的Live Nation扯在一起,也在密切觀察是否其他音樂人如Trent Reznor Oasis、JamiroquaiMadness等是否跟著拋棄他們的唱片公司。但我覺得,看此事的角度不應限於唱片界。這可能是一個足以撼動整個泛網路界的新獲利模式--某種完全自由、不加一點限制的,「香油錢模式」!

想想,世上的財富分配,本來就呈嚴重傾斜。凡人可能連計程車錢都捨不得花,一輩子得省吃儉用才能過到勉強OK的生活,但有些成功者的財富增速卻快得停不下來,一小時就可以賺到別人一輩子賺不到的數字。但,人無論多有錢,大家都還是「人」,都有喜好,而人類所喜好的事情永遠比賺錢的途徑還要少很多,喜好全部集中的結果,我們會看到大老闆也會將賓士車停在夜市旁邊,就為了買一碗三十年歷史的魷魚羹麵。網站也是一樣,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歡玩網站,雖然aSmallWorldCovestor這些網站要求某個社會地位與財富才能加入,但它們畢竟只是少數,富人一定還是得去一般網站逛逛走走,所以,「香油錢模式」,理論上來說似乎是100%行得通的。

不過,目前現有的香油錢模式卻不甚成功。PayPal的donate機制已有一陣子,許多人將一個「Donate」鈕放在自己網站,旁邊寫著經營此站的血淚史,希望搏得你掏出1元美金做做善事,但我總是懷疑一個這樣的鈕,為站長帶來的收益恐怕不如旁邊的Google AdSense。這「線上香油錢」系統,到底還缺了什麼東西?這讓人想起前陣子頗流行推行「網路膜拜」,建立線上廟宇,這是一個有趣的點子,依長尾理論來看,只要全台灣有1%的人願意這樣拜法,這個網站可能可以變成全台最大廟宇。但後來也是噱頭一陣,大概連1%都難以讓說服,讓他們改變拜拜的習慣。但,人們真的不需要線上拜拜嗎?像生命追思紀念網,變成一些滯留海外學子必須向往生親戚致意時的唯一管道,就很有用了。另外,OKWAP推出的「大甲媽祖機」,以及橙果幫全家便利商店設計的「全家好神公仔」卻一推出就轟動大賣,Why?當實體轉到虛擬時,我們總是在那邊為「使用者得到了什麼」而雀躍,譬如,他們可以上班上到一半給媽祖娘娘添一柱香,祈求下一個客戶可以接電話啊!但我們常忘了,「使用者因此失去了什麼」,畢竟「添香油錢」這件事不是只有「錢」而已,還有許許多多心靈的交流,這些也都要一併「移」到線上去。

你看,雖然香油錢是關著的黑盒子,鈔票上不寫姓名,但我們認為,「神」一定看得到;雖然每天有千萬個人擲入鈔票,但「神」一定可以分辯出你、我、他。但Radiohead的捐贈購買,真的是「誰都看不到!」,要怎麼為它加入這種感覺?接著,當你捐這筆錢,捐多一點的話,並不會換來你的名字被銘刻在教堂的門板上,或是文學院的名字以你為名一百年,許多人,尤其是有經濟實力的商人,從善也想「掛名」,因此我們要想辦法滿足這些;還有,更高明的還會考慮到,我們之所以如此虔誠地信仰,是因為我們把健康、平安這些我們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通通交給了我們的信仰,而Radiohead所賣的東西,終究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要怎麼把這些東西「綁進來」?創業家必須參考參考剛剛說的廟宇教會、名校學府的「甜蜜點」,將那些「願付香油錢的甜蜜點」,給「原封不動」的搬上網路,沒有一絲遺漏;若無法搬上來的,則要以兩、三倍的創新元素去彌補之。

因此,我認為Radiohead的成功,只是一開始而已,「香油錢」很有潛力成為網路上的新獲利模式。要讓這模式成功的鋪陳,除了「金流」以外,我們一定得考慮到「心靈流」,這部份本身就會是一個創業機會,或許是一個特別的「香油錢機制提供者」的方式,幫各站把「香油錢」的感覺,包括「金流」、「心靈流」整個導入,我覺得這絕對是下一個PayPal……不,恐怕會像Google拋Yahoo!一樣,以創新遠遠將PayPal拋在後面。

1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