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Jigg在泰國意外爆紅,談網路的盲點、兩難與機會

最近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主題沒寫。在美國人眼中這算什麼?但我應該道歉,因為對我們而言這是很重要的主題。今天的主角是iJigg,一個長得像Digg的推文網站,只是它推的不是文章,而是「歌曲」。在今年初iJigg甫推出時,雖然部落客看好,但使用者並未站在它這邊,顯然並未擊中甜蜜點。過了半年,Alexa卻奇異的顯示iJigg的流量正在慢慢的、慢慢的增加,這種增速有點緩慢,實在不像是打中甜蜜點,但卻確確實實的增加中。仔細一看,乖乖我的嚨咚,有近八成的流量,竟然都來自一個從未想過的地點──泰國

泰國人有這麼愛聽音樂?

但,由於iJigg實在長得太普通,單純以點子來看,功能已有點老套,「推歌」的這個點子其實已有Amie StreetContra StreamBandBuzz等競爭者在前,而且這些小傢伙們還被「前後包夾」,因為一般推文網站如老大Digg皆已有「音樂區」(雖說內容型態不同、族群不同),而一般的音樂分享網站如BuzznetMOGiMeemLast.fm也都有某種「推」的功能……。以食品來比喻,它很像最近十年台北四處都在開新的連鎖餃子店,餃子店為了因應競爭,已經拚命加牛肉麵、餛飩和湯類來擴充自己的menu,這個iJigg卻跳出來開一家「只有賣餃子,連湯都沒有的連鎖店」,味道普普通通,商業模式無出奇之處,你說它「專注」,不如說它「殘缺」,會讓人不禁擔憂,「iJigg要怎麼走下去?」

一邊擔憂,一邊就不小心遺漏了iJigg。我第一次遺漏它,是在Y Combinator第一次發布2007年入選名單,我弟弟也是其中中選的網站,我卻沒有特別研究iJigg;第二次遺漏它,是在兩星期前的VentureBeat獨家文章,文章已經寫得很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但我跟著覺得「沒什麼」。第三次遺漏它,則是在上周末寫下期的數位時代專欄,我提到我在ASES英文演說,觀眾問「網站真的可以在不設點的情況下全球化嗎?」我說,我可以提出五個成功案例,iJigg是其中一個。或許我潛意識覺得Fotolog意外在巴西爆紅Friendster在菲律賓意外回春的例子更為美好,因此仍沒有特別想到去研究iJigg。

也不是只有我遺漏,美國的部落客和所有的網路觀察者,都沒有對這個站顯示出特別的興趣,甚至到這個「泰國驚喜」發生時,依然冷淡。讓我們再來讀讀同樣VentureBeat這篇,語氣一點都沒有興奮之情,反而淡淡以「claim」用字,又提到「正在募集天使基金」,竟有一絲懷疑之味。唯一三則留言竟也都是酸溜溜的在講一些不知所云的批判:「Alexa資料很舊了,應該是這個網站是免費的緣故捌?」「Alexa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市調方式。」「泰國政府既會干涉民眾使用YouTube,或許iJigg的紅也和這有關係?」

直到我第四次遺漏它,在前天的文章中,舉出iJigg的創辦人來作「少年創業家」的例子之一,我弟弟打電話給我,他說他在Y Combinator的營隊中和iJigg的兩位印度裔美國創業家聊了不少,許多細節無法在這邊透露,但我弟轉述了這兩位創業家兄弟對「泰國驚喜」的第一手反應──「很爽,但不知為何。」

iJigg的這兩位印度裔美國創辦人,在Y Combinator的營隊中,是一個不怎麼受同儕注意的團隊,大家對這個「推音樂」點子會如何發展並無太大興趣,殊沒想到,其他創意十足的網站仍舊沒消沒息,iJigg卻先告爆紅。我弟弟從創辦人那邊得到確認,iJigg上個月的確得到1200萬個瀏覽頁次,1200萬個哦!平均一天會有大約 25萬則歌曲被網友點取聆聽,目前共有13萬會員,以每天1700位新會員的速度增加中……。或許這些數字還好而已?不算是那種打中甜蜜點爆紅?但,泰國有多少網友?根據這裡資料,泰國的近7000萬人口中,上網人口大約只有840萬人,是英語世界上網人口四億人的大約48分之一。也就是說,假設iJigg是在英語市場,它的會員增速可以等同於每天8萬名新會員,已經接近Facebook在今年五月的每天10萬新會員的增速!顯然,儘管現在「推」與「埋」的東西在美國網路界只能被視為一個「功能」,無法自成一個網站,但在泰國,他們什麼站都沒有,iJigg可以很容易就起來。

重點是,為何是泰國?不是其他國家?這兩位印度裔創業家事前完全沒有鋪泰國市場,看到來自泰國的流量突然衝上來,也被嚇了一跳。甚至直到今天,他們在討論到底為什麼泰國人會這麼喜歡用iJigg?「甜蜜點」(Sweet Spot)到底在哪裡?兩位兄弟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這讓我想起六月看到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來訪,我最想問他的第一個就是:「你覺得YouTube最關鍵、最關鍵的甜蜜點在哪裡?」第二個問題則是「這個甜蜜點之前,有沒有什麼預兆,讓你們特別去做它?」你說,這兩個問題我不是都知道答案了嗎?當時早已廣為認知YouTube之所以啟動一傳十、十傳百的「網路效應」的甜蜜點,就是那個可以讓人嵌在自己部落格的flash embed小創意;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應該也是「沒有預兆,我只是猜對而已」。但我想,說不定陳士駿會有更勁爆的內幕分析!?現在已經事過境遷,談談歷史應該沒有商業機密的包袱吧!但事實與我猜的完全相反。我發現,陳士駿的回答,比我所收集的研究還要淺多了,我甚至懷疑連陳士駿自己可能也沒發現YouTube的甜蜜點在何處。創業家就像射飛鑣的「選手」,他只知道如何穩定自己、投射、中的,今天表現良好、一口氣中了五個,你問他「為何中?」他只能茫然告訴你:「今天狀況不錯!」要問他到底為什麼會表現特別好,是不是姿勢不同了、風向不一樣了,不能問「選手」,而要問他的「教練」,就有如網路創業的甜蜜點在哪裡,別去問「創業家」,而是圍在創業家旁邊努力看他們為何成功的「網路觀察部落客」。

可惜的是,目前在美國的部落客界,實在太少人在研究像這個「到底是什麼因素iJigg在泰國爆紅?」的「國際化甜蜜點」了。不過,假如連創業家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今天我也無法研究出一個答案,得花一些時間才會知道到底「泰國網友的甜蜜點」在哪裡,然後若還要研究到越南、印尼……又得過一陣子了。因應Voofox開站,我同時也開始寫「Blogging Voo」英語官方部落格,中文英文兩邊同時寫,目前仍在機密的繼續累積文章數量,尚未對美國市場正式發布。我默默期待這個BloggingVoo部落格,可以成為美國第一個大量cover「網站在海外爆紅」案例並研究它們的國際部落格。

說到這裡,要順便提到現今網路上的創業家和部落客都存在的一個「盲點」。你與我,或許每天都拚命的想著,下一步是什麼?我要做出「前所未有」的網站!我要寫出「前所未有」的文章!這是網路人的共通特性,彷彿只有這樣做才「對得起自己」,但也造成了網路人常常跑得「太前面」,大家就像是坐在一艘大船上,在急速流動的河面上,而其他的使用者、讀者則在岸邊慢慢的走,甚至根本沒在走動,只是站在河岸觀看。最後,創業家們做出愈來愈先進的網站、部落客寫出愈來愈先進也愈來愈精彩的文章,但這所謂「先進 = 精彩」這件事,是針對跟他們一起「坐船」的這批人而言,而不是針對那些岸邊的觀眾。而且可怕的是,這艘船竟是「下船容易,上船難」。以台灣網路界為例,過去一兩年來,我看到一些創業家曾經積極參加活動想創業,不久後便再也沒聽到他們消息;而其他最近有意加入網路的創業家,卻也愈來愈覺得Mr. 6的部落格已如登天般難懂,一大堆奇怪的名詞,想「上船」卻上不了。當我們網路人跟著網路潮流,創出「先進」的網站,寫出「先進」的部落格文章,功能愈來愈多、內容愈來愈雜,我們最好要永遠記得,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才剛剛開始接觸Web 2.0。這時候,其實也只要把一些已在英語市場證明成功的元素,以簡單再不過的方式,導入這些國家,或許就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就如iJigg,一個簡簡單單的推文站,就意外的踩到甜蜜點。

不過,這也是網路界的最大的「兩難」(dilemma),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邊的選擇,是做一個全新的產品、全新的網站,然後冒著一股「可能完全沒人來用」的風險,但是只要一紅,就和當初的Facebook首創封閉式校園社群系統、就和當初Linkedin首創上班族人脈服務,一口氣創出一片大市場,會員數爆衝上天。而右邊的選擇,則是做一個已經有人做過的產品,或許是做成克隆(clone),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包裝、並推到如泰國這些地區,通常這樣會保證一定不會「死得太慘」,但對於創業家來說,這是犯了「創意潔癖」的大忌,創業家一生就只想搞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寧可叫他去跳樓也不要做個克隆來賺錢。

但,現在看來,這個盲點與兩難,反而也會是2008年互聯網上面的「機會」。IJigg如此在泰國爆紅,這種例子再給它發生個幾次,我就不信創業家還會坐壁上觀!其實,這與我們在Voofox所設計的策略有些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在整個站的大點子之下,規畫好幾個甜蜜點,在未來可能將甜蜜點一一拆出,各自成一個獨立網站或插件。這是一個爭取時間的做法。另外我們的確也在思考如何對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做出「網站量產」,透過在台灣居住的一些異國人士(如菲律賓、泰國、印尼),研究他們鄉人會喜歡的型態。我們期待,到了明年,網路上的一切,能夠愈來愈明朗,不要像iJigg這樣,成功還不知道為什麼,那,網路肯定又可以搞更大的事情、更刺激一千倍了。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