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怪癖」到「個人優勢」,再到「個人品牌」之路
「周五專欄」的軟性題材已寫成習慣,各位似也相當喜歡,周五的流量竟大幅超過平常周一到周四。寫這些文章,對我而言很是輕鬆,寫起來如行雲流水,因為每個想法都是思考了好幾年、親身奉行了好幾年的,或許不見得叫「創作力」、「獨家體驗」、「敗海戰術」,但這些題目皆曾在日記中一再的反覆試練討論,各位若喜歡,大可放心「服用」。而我本來就曾夢想有朝一日可以好好的紓發一下這些藏在心中對職場、人際、生命的「玩法」,這一天來的比想像中還快,今後將以每周一篇的速度慢慢分享。
有趣的是,你會問,這些理論、這些徹悟和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當初到底是怎麼冒出來的?答案是,每當我覺得與人格格不入時。
每當我覺得與人格格不入時,我當然會先檢討我自己。但,我拒絕用其他人「教」我的方式來檢討,而自行依人生、時間、宇宙大框架來檢討。我一再提醒自己,當100年後闔上棺蓋埋進深土,現在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會消失不見,所有的夢想、煩惱、嫉妒、虛榮也會跟著不見。事實上短短120年以後,你、我、他,以及所有所有現在牽扯的人兒們都會不見,整顆地球換了新一批住民,整條街道換了新一批行人,整間公司也換了新一批員工。所以,我雖然向來與人格格不入,但自認至少做對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從來不逼自己服膺於任何人幫我界定的優點、缺點。
每當我發現與人格格不入,與其改正它,讓自己成為六十億人中的其中一個沒啥特色的人,我會選擇讓自己的「個人怪癖」繼續橫行。我重用它、改造它,讓它從一個討厭的怪癖變成「個人優勢」,最後這些優勢實在變得太獨特、太有力量,還有機會進一步演變成「個人品牌」。
不過,大部份的人不會這樣。大部份的人皆視缺點如大敵,視怪癖為見不得人之事,不斷的試著將「個人怪癖」視如家裡的蟑螂,看到就打,恨不得斬草除根!這些都是壞習慣,壞習慣就要改進,不是有哪位作家寫過,命好不如習慣好?我們都希望自己充滿著「優點」,充滿著「好習慣」,而不是「怪癖」,不是嗎?
所以,當你被老闆叮了滿頭包,心裡在想什麼?當你落後同事的時候,你會怎麼看?大家都告訴我們,當你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時候,一定是你哪些地方不太對,所以要改進、要跟上隊伍,而且要改掉懶散、不專心、虎頭蛇尾、脾氣壞、固執與難以溝通的「怪癖」,養成一些「優點」,才會讓人喜歡。而當你和老闆不對盤但其他人卻沒有特別大問題時,肯定是你不對,你要改一改,不然,在這間公司升遷無望,臭名也會傳遍整個業界!從前的時候,我們對這種事忍氣吞聲,直到有一天受不了了,我們就離開這個地方,去尋找自己的路,但離開的時候其實滿身都是創傷,因為知道自己是「不合格」的「棄兒」,辭掉工作,你被低壓的氣氛籠罩著,帶著一身的「怪癖」走出公司大門,努力的找出一些優點,來讓自己繼續呼吸。
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只是大組織裡頭的其中一位小小員工,最不受注意的那位;老闆與整個社會的目光,都擺在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鳥、嘴巴特別甜的馬屁精、或學經歷全身血統都比自己好上五倍的職場貴公子身上,所以,我們就開始「奮發向上」,希望能用比其他同事更好的方式,來達成老闆的要求。我們可能開始一邊工作,一邊想準備出國進修、修在職學程;我們開始考證照,讓自己擁有愈來愈多的「優勢」。但,大家都沒想到的是,考證照,怎麼可以成為「個人優勢」呢?實力合乎某個標準和實力超強是兩回事,然後實力超強和肯做事、可培養、可倚重又是兩回事,老闆不會因你跟大家「像」而聘你,卻會因為你「與眾不同」而拿出高薪請你加入。「證照」這件事將所有人放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像工廠一樣的製造出來,假如你覺得自己一生值得變成生產線的一個小螺釘,或許是你的選擇,但不是我的選擇。
很多人沒發覺的是,真正可以釀造出來的「個人優勢」,絕對不是大家已認定的那些方法、那些軌道,因為那些一定已有很多人在做了,不可能釀出持之恆久的個人優勢。而真正的「個人優勢」,其實都藏在「個人怪癖」裡,它像一大塊又臭又爛的石頭中的一小點稀有的美麗水晶礦,等著你把它「冶煉」出來。
也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將它冶煉出來!
所謂「冶煉」,不是放縱那些怪癖,而是磨亮它,將它淬化為獨一無二的月光石。什麼?這些怪癖盡是什麼懶散、不專心、虎頭蛇尾、固執、脾氣壞?深究一下,我們發現,哦,原來懶散的原因是因為生活作息晨昏顛倒,那以後可以改在半夜趕公司報告,半夜兩點鐘寄信給老闆。不專心?可能是想太多事了,與其勉強自己專心,不如在同事討論時寫下一些天馬行空的意見,會後寄給大家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虎頭蛇尾?那就只挑小型的專案做,再把專案切分成更小型,一次接好幾個跳著做;脾氣壞?可能是因為太心急又無法控制自己,同事若表現優良也請同樣大聲歡呼,讓全公司感染亢奮氣息……於是,一個心態上的小轉彎,竟能將一個懶散、不專心、虎頭蛇尾又脾氣壞的「爛人」,蛻變為一個可以在深夜工作、同時兼顧多份工作、滿腦子豐富建議又會鼓舞同仁士氣的一級員工。
這是一條很特別的職涯走法,卻是一條真正讓自己好好過一場旖旎人生的走法。人生就像木工藝師傅,多活一天就是多做一份作品,應該是要愈來愈有實力才是,也應該是一天比一天更立於不掉落之地才是。但,電視新聞卻天天在那邊窮嚷嚷,現在職場競爭激烈!要有競爭意識!不努力就會被淘汰!這些新聞,是給那些仍將怪癖當蟑螂打的人看的,而這些已經開始將怪癖轉為「個人優勢」的人,卻可以在電視新聞前坐得四平八穩,每天充滿成就感。
而且,當個人怪癖慢慢成為個人優勢,並以之為習慣後,會發現,這個優勢放諸全世界,竟然是由你個人獨有,因此它已經不只是「個人優勢」,而是「個人品牌」了!當然,上班族並不需要什麼個人品牌,但所謂個人品牌也不是一定拿來賣個人商品,它或許代表某種特殊的文化,感染到整個團隊;也可能是某一系列特殊才能,讓其他人都想模仿,但最後還是只有你最厲害。就像主播張雅琴的大而化之,從前與其他主播風格格格不入,卻憑自己一人改了整個台灣的電視主播風格;記得當年幾米首次推出插畫繪本,當時書架上賣最好的是漫畫,沒想到他一掃千軍,到現在還有一大堆畫家在學它。最後你發現,「個人品牌」已經穩如泰山,這優勢足夠用兩三輩子,再也不會掉下來。
有趣的是,「品牌」這件事,不但公司組織努力打造,個人也一直想打造「個人品牌」,但就像「個人優勢」一樣,大家口口聲聲說,我有實力,我想自己發展特色,我打算自設品牌!但,其實依然不知不覺的自我設限在產業幫他們設好的一個位置裡。在亞洲社會,似乎人們習慣就是「結整丸」,像一個丸子一樣,集結成一類,在同一類中照著「行規」過日子,就算是本身反骨又充滿創意的創業家,似乎也難免自陷其中。
最近,我們和好幾家外包設計廠商談小案子,接觸了至少十五家以上,並面試了八~九家,很辛苦的談了兩個月卻談不下半家。我們的預算在業界算是OK,為何談不下來?因為,我們的要求太特別了。我們坐下來就要求對方一定要先試畫,這點首先就踩到了某些廠商的大忌;然後我們把重心幾乎都放在前端草圖,對草圖非常的苛求,因為我們攻打的並非本地市場,希望從一開始就丁點未錯,一定要拿草圖到海外找十幾位朋友看過OK才能繼續進行合作。但很有趣的是,所有來訪的藝術家,雖然本身也是想打品牌的創業家,對我們這個往海外發展的機會也頗有興趣,卻不知為何,與我們說的是不一樣星球的語言,頻率對不上,雙方提出的框架怎麼對就是「對不起來」。
我說,由於我們是走美國市場,我們較熟,這樣吧,不如讓我們來幫您訂好所有劇情與角色設定,您們在其中好好的盡情揮灑,畫出有創意的東西。
「是的,讓我再說明一下我們公司的服務,我們這邊有許多行銷的經驗,客戶包括全家便利商店和東森電視台,不但可以幫你畫,其實還會包括幫你設計劇情、行銷……。」
「……。」
我說,我們有自己的市場行銷計畫,這幅畫我們希望是要這樣那樣的感覺,您們試著找出一個拿手的角色畫出這個感覺,先畫畫看好嗎?
「你們根本不知道你們要什麼,應該先想清楚再來找我,這個業界很小的,你們該學習與上游廠商的關係,以及行規…。」
「……。」
我不是很在乎一進門就被客戶當學生「教」,或許這就叫做他媽的台灣藝術家的風骨,但我必須說,我們後來還是找到了一兩位潛力十足的藝術家,熱心的把東西畫完,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也準備讓他們好好發揮。反而是那些所謂大品牌、大藝術家,自己繼續陷在那些行規、這個小業界。他們究竟能否變成下一個幾米?是否真有自己品牌?我不知道。或許品牌這件事也是由人隨便在喊的,我家樓下麵包店不也是有自己的品牌嘛?但真的深入人心、深入全世界人心、成為下一個Hello Kitty的真正強勢品牌,相信,不是在這框架中可以做出來的。
所以,動不動就拿行規來制人的人,令人鄙夷。動不動就拿出你的優點缺點在哪裡的人,也不必太過理睬,反而是不合行規者,表示你一身都是臭巴巴的「個人怪癖」,該是一件多麼值得慶祝的事!慶祝之後,接下來就該好好的把它冶鍊成金,變成自己的黃金招牌,當晚間新聞又在嚷嚷最近失業率高?大學生最低錄取只有12分?加油站工作也有碩士畢業生去應徵?曾經想拿脫鞋砸掉電視的暴躁的你,現在對著電視哈哈大笑,明天,還有太美好的日子等著咧。
當 Mr. 6 的讀者有好一陣子了,難得看到我能幫上忙的地方,在於您文末提到關於美術工作的部份,我可以介紹一些好配合的 SOHO 給您。台灣的美術教育非常地「不食人間煙火」,導致職場上這方面的從業人員充斥的兩種極端:一種是去巨匠上幾個月課程學會工具怎麼使用就出來從業的菜鳥,一種是正規學歷或經驗豐富但是藝術家脾氣的老手,坦白說,兩種人都很難用,從前我和我在其他公司的朋友們也都為這種現象所苦,一再嘗試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卻效果不彰,最後的解答是在廣大的美術職場中好好地找出幾位好配合的,然後就固定跟他們合作了,如果您有這方面的需要,請來信,我可以介紹幾位高手去貴公司試畫。
只有做互聯網的人才可以保持自己的那些”怪癖“﹐其他行業不一樣的。。
常看你的文章的人就知道你像是一個會自我修復及再升級的程式, 已練成讓自己可以從不同的切入點走出自己的軌跡, 是否能轉化成個人品牌不是目的, 可以更認識自己,生活ㄧ定可以更不同.
真是樂觀又正面!
只不過一般上班族除非遇到伯樂,否則應該無法如此坦然的把「個人怪癖」化為「個人優勢」再到「個人品牌」吧…大概只有自由工作者或創意工作者或老闆,才有本錢這麼做!
升斗小民在從眾的組織或社會中,可能必須過著兩面人生,一面順從大眾,換取米糧,一面暗中累積實力,化怪癖為優勢,等到優勢夠力之際,才能蛻化為「個人品牌」,自由翱翔!
看了這篇文章, 對人生失去信心的人, 也會再考慮看看還有甚麼沒試過的? 不會就此頹廢下去了.
也有類似的經驗:http://dav0611.spaces.live.com/
看了這篇文章,給我打了ㄧ針強心針,以前也是很努力要改掉跟老闆不合的個性,現在看了這篇文章,終於明白這也可以是自己的優勢,真是大夢初醒,謝謝六先生。
踩过几块石头才辗转到这里… 令人感到愉悦的地方。
这篇文章把我以前有的一个个思想片断串连起来,看后霍然而朗~~ 谢!
您好,很喜歡這篇文章,借轉
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有『個人品牌』的人往往如魚得水
前幾天參加一場 『2007管理大師講堂-打造個人品牌數位行銷術』 演講
下雨天竟然也爆滿
不過收穫很大
主講者談到建立個人品牌的步驟:
1.先決定你是誰
2.大聲說你是誰
3.努力去做到
其中老師分享很多用 數位行銷的方式 來輕鬆大聲說你是誰 的真實案例
留言版演講後分享也很熱烈,配合六先生這篇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aboco.com/Blog/article.asp?id=276
这个观点蛮有意思,原来有些缺点也是优点…回家反省下
太棒了.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是我今天看到的最精彩的博文.亦会马上执行.你真是太有才了.非常感谢.
看了這篇文章,給了我一些信心,我要將愛鑽牛角尖的缺點給變成優點,加油!
我想分享的是:
(一)
前面有人說,在公司上班無法堅持自己的個人怪癖,除非遇到伯樂,
但個人經驗則是,若是你的怪癖是與他人不同,
或許當你適時展現出你的怪癖,對於公司會是另一種聲音,
這也是一種幫助公司檢視產品或制度的好員工。
除非,你的怪癖只是很遭的惡習!
(二)
而對於六先生希望提案者可以先試畫的想法,
我倒是很贊成,只是很少遇到公司願意配合,
認為沒有比稿預算,就不需要先試畫,提供作品參考就好。
這實在很讓人匪夷所思!
因為,像我是行銷企劃,時常要寫企劃案,去提案,
有時候提案三、四次,卻也沒中選。
但,我們卻一直這樣做著。
反而是,美術設計類,真的很少這樣做,
難道只是因為職場的不同嗎?
(三)
對於個人品牌,我認為這是會通用到個人生活,
將來,不只職場需要個人品牌化,
私下的生活也是需要品牌化!
ps:又見六先生一篇好文章!
錯了錯了
那不叫行規
那就懶得接這種爛案
我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藝術家
我算是業務
但即使是需要業績的我
碰到要我們先試畫的客戶
十之八九管你那麼多
直接就不接了
為什麼呢?
因為你出得起多少錢?
本案光視覺設計的部份有沒有超過三十萬?
如果只要幾萬塊
那我們寧可去找其他案子也懶得囉唆
因為會要求比稿的客戶
百分之百都龜毛
也不想想自己是拿多少錢出來
這種案子通常拖很久改來改去結不了案
所以這不能算行規
這叫經驗
有經驗的外包廠商一碰到這種客戶
錯了錯了
那不叫行規
那就懶得接這種爛案
我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藝術家
我算是業務
但即使是需要業績的我
碰到要我們先試畫的客戶
十之八九管你那麼多
直接就不接了
為什麼呢?
因為你出得起多少錢?
本案光視覺設計的部份有沒有超過三十萬?
如果只要幾萬塊
那我們寧可去找其他案子也懶得囉唆
因為會要求比稿的客戶
百分之百都龜毛
也不想想自己是拿多少錢出來
這種案子通常拖很久改來改去結不了案
所以這不能算行規
這叫經驗
有經驗的外包廠商一碰到這種客戶
直接就當作奧客 避之唯恐不及
樓上說的行銷企畫
網路界的行銷企畫提案不值錢
那都只是想法變來變去而已
如果客戶說
不要只提案 無法想像
先做出來給我們看看再說
然後預算多少死不講
估計也不會超過十萬
這種案子你還接 公司遲早關門
現在會接這種案子的
不是剛出道 就是公司快倒了 缺錢 就什麼都接
「個人怪癖」、「個人優勢」也好,「個人品牌」也罷,這些都是外界--從外而指向內的,給下的「標籤」;但作為內部,或自已,最重要的,要時刻想拿出「牛肉」來,即做出改變世界及其秩序的「事」來。這就如同颱風,在長期的氣流磨合中,形成迴旋,也即形成人生的主題中心,以使命的毅力,窮其一生的大格局氣魄,完成氣象更新;之後,即因果的前後,才有什麼個人的品牌--這是一個當人們回過頭去才能看到的長期軌跡,倏然確立。
致上面留言的Local網友:
我認為你說的沒錯:
「因為會要求比稿的客戶
百分之百都龜毛
也不想想自己是拿多少錢出來
這種案子通常拖很久改來改去結不了案」
但是話說回來,遇到龜毛的客戶就打退堂鼓,只想挑「簡單、好做又能獲利高」的案子接,有比較容易嗎?能做出競爭力嗎?可以得到成長嗎?
Local網友強調
「這叫經驗
有經驗的外包廠商一碰到這種客戶
直接就當作奧客 避之唯恐不及」
嗯,這種「失敗者邏輯」的經驗,除了永遠躲避挑戰之外,有帶來任何美好的部分嗎?
不是揶揄Local網友,而是來六先生這裡逛的人,應該都是想要突破一些什麼、得到更多不同的想像視野,若只是耽溺在陳腐的思維內走不出來,恐怕每讀一篇六先生的文章,都要讓你任督二脈更加堵塞窒礙,那就真的是太不健康了…。
我也這麼覺得
總覺得做事情不能太業務思考
如果肯投資,經營後必得豐碩果實
有時候,我們太專注於成果或預算
往往被他們綁死,反而做不出更好的提案
我喜歡來六先生這裡看文章
可以重整一下思惟,再出發
Inferior complex…
“「證照」這件事將所有人放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像工廠一樣的製造出來,假如你 覺得自己一生值得變成生產線的一個小螺釘,或許是你的選擇,但不是我的選擇。”
因此…..我開始看好自己的癖…知道我也具備個人優勢,朝著個人品牌之路邁進,證照明顯窄化了豐富的思維,只贏了企業體制化公司,個人時間被大量壓縮在能力證明小框框中,這是畢業後的我,找工作所無奈的,我的思想我的邏輯難道是反社會的?喔!…..不!….直到看到Mr.6數篇文章,我真的相信敢夢敢想敢做的人,絕對充滿無線希望,的確要深化自我優勢了~謝謝先生.6 今天我終於說話了 哈哈
我是印刷業者常遇到客戶不想付設計費 不然就是不把製圖者當人看
試想一下…這些從業人員他們不用吃飯就能做事嗎?
消費者付費是應該的阿
比槁不付費?那請問製圖者做白工喔
當然
很多事都可以橋的啦 只要雙方有共識即可
覺的六桑這篇的精神意義不是比槁不需付費的說詞吧
要求很多的這款客戶可以提昇你到另一個層面上
只是我懷疑在還尚未提昇之前會不會先餓斃了呢?
藝術是無價的 但常常看到仿冒或是借用 免費!
藝術家的基準是由我們來認可的…若他自己硬說自己是 那也無妨啦 哈哈…
不過….要大多數人都覺的你是!才會被肯定不是嗎?
藝術提昇與肚子之間的平衡點 在哪裡? 這個我滿有興趣的
吃飽之後才能做事
業主與業者之間是相對的
能為彼此著想比較容易做出好作品來
…..把事情做好比較重要吧
至於說要不要那個框框 就看自己嘍
那些所謂的框框我想應該是前人走出來的經驗談
可以不去採用但不需撻伐
畢竟那也是人家走出來的一條路
能自創門徑的 那恭喜了!
大多數人所採用的方法那其中有著安全法則
但有些人偏偏喜歡冒險….這樣好不好呢… 見仁見智
在安全區域裡又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蹟來的 我覺的很振奮
走在鋼索上….底下有一大堆人在哪裡歡呼著…
若這是你所選擇的….那也可以啦
模擬情況:
第一案:
站在業主的角度想, 能不花錢就不花錢, 所以找人來比稿.
站在業者的角度想, 為了爭取生意, 第一次就犧牲一點.
第二案:
站在業主的角度想, 上次可以免費比稿, 這次再來!!!
站在業者的角度想, 上次遇到澳洲客人沒賺錢, 不去了.
結論: 對聖鬥士, 同樣的招數不可能再用第二次的.
誰賺誰賠, 自己想一想吧.
自己本身就是SOHO的設計師..
並非不願意比稿..而是過往的經驗..
其投資報酬率真的相當的低..
所以有些企業主都會願意花部分費用給一些參予比稿又表現不錯的設計師
而設計師也都會將比稿的費用列入總設計費用裡..
大象與跳蚤的故事..大家可以省思看看
Hi, 我是社會新鮮人
不很新鮮的那種,畢業兩年了
有同事轉寄你的文章給我看,看著看著就覺得蠻有感觸
事實上,保有個人特色反而比考證照等等難多了
因為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整篇文章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刻的
就是懶散、壞脾氣變成優點
把缺點變成優勢,還得讓人認同是優勢,對不對?
我現在24歲,快25了
願望就是40歲的時候,有自己的個人優勢
我並不認為,提高我的學歷
或者多考幾張證照就會比人強
但是我還在找我的方向,雖然還不明確。
你的文章讓人振奮心情,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