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海戰術,清涼退火身體好
很多人跟我說,你人生過到現在還真順遂,所以你很多理論,很多故事,很多樂觀的態度,或許就像天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不太適合我們大家?我就說,唉你有所不知,我出版八本書背後還寫過十幾份失敗的提案,有時拜訪出版社還被轟出門?當初想進入創投,履歷表也是投了幾十家,從美國投到台灣也沒半間理我?就連史丹佛研究所要考GRE,也是花錢考了六次電腦測驗才考到那個成績的?但對方的表情反應總在告訴我,「你別謙虛了。」「你別再講了。」
他們的意思是,「這些,哪叫『失敗』?」
既然這樣,讓我今天來打破台灣所謂高階成功人士的造神爛傳統,好好的告訴你,我如何的失敗。不,不只失敗,我是敗得一蹋胡塗,敗掉一片樹林,敗如山倒,敗得連尊嚴都所剩無幾!我失敗的記錄可能可以填滿好幾本簿子,可是沒有一個是大失敗,所以我不但還站在這裡,而且愈發出美麗的光采!
大家通常想到「失敗」,肯定聯想到投資三千萬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吸毒被抓起來勒戒,還是從放牛班蛻變成天鵝之類的,其實,失敗也不必失敗成那樣。我發現人們對於失敗有很錯誤的定義,以致大家平常都會拚命避免「小失敗」,卻對「大失敗」不加設防,以致於好像總要來一次大失敗,彷彿一定得用盡積蓄負債千萬元然後掙扎的爬起來,才叫做真正有味道的失敗;彷彿一定要斷腿瞎眼再重新開始人生的,才有資格談一場動容的失敗故事,大家老是愛把失敗當作激勵情緒的「興奮劑」,我卻把它當作每日必行的「人生戰術」,我一生中沒遇過那樣的大失敗,也永遠不會遇到那樣的大失敗,基本上,我只走安全的路,不會選那條容易造成毀滅性大失敗的路子,但,我卻不介意自己的每一天,充滿著「中小型」的失敗。我稱這招叫「敗海戰術」。
將它稱為「戰術」,會不會太誇張了些?但這招的確就是一種讓人生更成功的戰術,成功只要一次,失敗為成功之母,只要不要碰上大失敗,讓你再也站不起來,不然中小型的失敗其實可以來個無限次,「小小型」的失敗更是清涼退火、每天一補身體好!不過也別小看中小型的失敗,每天來幾個小的,每個月來幾個中的,加起來也是會讓你敗得灰頭土臉、信心盡失,但只要在心理上撐得過去,不斷的讓自己去嘗試這些挑戰,什麼事都不怕,什麼人都不管,拿自己肉身去撞那讓無數次的小失敗,每次撞擊卻都會噴出書上不會寫的華麗碎鑽,由你一人全數接收。
在演講場合,有人說哇你真了不起,口齒頗伶俐,講到網站版權問題可以扯到美蘇核子冷戰,講到網站獲利模式可以扯到YouTube、電視台與麵包店,再多尖酸刻薄的問題也無法讓我怯場或打結?但他們可不知道,我在高中時期卻飽受「口吃」的問題所苦,不要說上台演講了,平常連一句話都無法清楚表達。
小時候在學校是風雲人物,屢獲全校第一名;全校第一名就算不說話、躲在一副大眼鏡後面,大家也會爭相恐後跑來做朋友。但出國後一切都變了,在外國高中,最紅的好學生必須是全能的肌肉男,最好長得帥、打扮酷,會運動、會說話,然後還要功課好。當時牆上不再貼有所謂的「全校成績排行榜」,同學的態度就說明了你排第幾名。當時又正值青少年時期,特別關心這類事情,我馬上感覺到自己是最沒價值的,於是急於「改造」自己,改造自己就從口才開始。沒料到的是,口才沒改好,反而讓我陷入嚴重的口吃循環。各位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就是當你想好好的說一句話,覺得這一句話很重要,想好好的將它說出來,結果不但沒得好好的一字一字說出口,反而「結……結……巴……巴」,原本想討好對方,反而造成對方拋你而去,不然也用很奇怪的表情瞪著我。我不甘心,我不認輸,打算硬就把話給擠出來,結果更是更結結巴巴結結巴巴結結又巴巴,以致於氣氛非常尷尬!相信嗎?嚴重的時候,連一句「哈囉」都說成「哈哈哈哈……囉」。
當時我並不知道什麼「敗海戰術」,但我知道,我絕不是那種會從此閉嘴的人。所以,就算結巴,還是找機會「講」,就算弄得很尷尬,弄到大家都不願跟我站在一起,我仍然四處去講,去聊,去結巴,去丟臉,去失敗。回到家我還不放棄,翻開電話簿四處打電話練習;每天從學校開車回家的冗長45分鐘若有機會載同學,也拚命跟他聊天,聊到人家說「我想小瞇一下,可不可以請你先不要講話了?」
就這樣經過了三年,無數次的丟臉;有人說,口吃會跟著一輩子,但我似乎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我重建了信心,更經由許多演講與上電視機會變得愈來愈精練。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意外的使用了三年的「敗海戰術」,到最後的好處,不只是把口吃治癒了,也為我帶來一身其他沒有的「經驗」。什麼經驗?現在演講,無論什麼場合,我不怕台下怪異的眼神,因為我在當年口吃的時候早已看過了各式各樣怪異的眼神;我不怕你刁鑽的問題,因為我在口吃的時候已經看過更多對我不禮貌的動作與問題。很多事,我都在「敗海戰術」期間,看盡了,也學盡了。
有人又說,哇你出國十五年,現在居然還會寫中文文章,文筆還挺通暢,哪知道,當年念研究所我創立校刊,自寫一堆文章,有些同學覺得我還沒到那程度,記得還曾將腳踝念成腳「羅」,成了大笑話;而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文筆確實還是很鈍。但透過不斷的嘗試與不斷的失敗,再笨的人也會摸出一套自己的風格,整合優點,遮掩缺點。就連這個部落格,大家覺得哇你成功的徒手創造出全台灣Feedburner訂閱人數最多的部落格,但當初我在無名小站開過部落格,沒有半個人來看,後來和Mr.6同期共開了三個部落格,有兩個沒成功,只剩這一個。中間時候我一度想再創「六老師英語」也沒人響應,事實上我辦過兩次媒合小聚及一次部落客專業聚會,也都沒達到預計的指標……。
誰會喜歡失敗?但,我並不會因此躲避失敗。失敗是在豐富我的每一天,因此豐富了我的日記。人生如一齣戲,而日記是在為這齣戲補寫所有劇情,如果少了那些鄙夷的眼神、那些不禮貌的態度,少了那些跌倒流血、疼痛流淚再度站起來的過程,那,這些「劇情」,未免也芭樂通俗,未免也太平鋪直敘了!所以,我謝謝日記給我失敗的勇氣,每天回家,把今天敗海戰術所得到的所有失敗都一一寫上去,馬上信心百倍,再次看到明天的太陽。
有趣的是,我在台灣所接觸到的其他人,似乎卻對「失敗」這件事,有一種微妙的感受。記得剛寫第一本書《史丹佛酷博士》拿給台灣親友讀,有人直接告訴我,別拿這種書給他看,「因為,那些博士離我們太遠了。」我說,這是什麼意思?他說,那十八個酷博士呢,父母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外交官,不然至少也是有錢人,他們從小就從建中北一女一路到台大,史丹佛對我們來說如登天難,對他們來說卻易如反掌。當時我真的很震憾,心想,在台灣難道有另一批人用另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著?
等到真正回到台灣工作,除了習慣滿口袋都是統一發票、走廊隨時飄來煙味外,我終於慢慢的感受到,那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我發現,愈是在好職業、好公司,裡面愈多名校生和有錢公子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學會「裝作很厲害」,首先,絕對禁止自己隨便問問題,一問問題好像就洩露了自己很爛,假如對方問到自己不知道的,就默然不語,不要大聲說「我不懂耶,請你告訴我!」然後盡量的皺眉頭,盡量在其他人不在的時候對他們的話表示不屑 ,然後把別人說的東西全都翻過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從自己嘴裡斬釘截鐵的說出來。這樣裝腔作勢的日子,讓我有點受不了,終於抓狂,不再喜歡這個地方,於是我離開了金融界。
終於我理解了那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個社會,或許已經被升學制度以及當年那個「排行榜」給永久的改變了。就算大家已經離開學校,社會將所有的畢業生像蛋一樣打散在各個行業、組織、公司中,但升學制度所造成的餘毒卻繼續跟著大家。有些當年在學校表現不佳的人,經過一段辛苦的起步,媳婦終於熬成婆,反而非常在意「排行榜」;而在學校曾表現得很好卻無法在社會上達到同樣成就者,從此則轉變為極端保守派,同樣是在自己的小圈圈搞「排行榜」這回事。因為於公於私、於上層於下層都有一大堆無形的「排行榜」,大家比老公、比包包、比財富、比小孩,於是大家都偷偷要求自己,一出手就要完美,一出手就要漂漂亮亮,最好,別有任何破綻!
整個社會很同情深山中的阿嬤、療養院的殘童,傾所有資源往那邊去,自己卻要逼自己活在一種「完全不失敗」的人生裡。於是,失敗從此變成了勵志標語,變成遙不可及的東西,以致於那些非自願性的淒苦者特別受人同情,而那些自願性的失敗者則是「活該」、「自己小孩千萬別走那條路」,造成了一種很特殊的反失敗、反不懂、反創業、反風險的社會大氛圍。假如這世界真有所謂的「失敗的使用說明書」,一定會斥責我們,你們怎麼把「失敗」這種好東西,拿來這樣用呢?
失敗不丟臉,丟臉的是未曾失敗過。失敗通常難以下嚥,但習慣了「敗海戰術」後卻如倒吃甘蔗愈吃愈甜,現在只差如何打開心中那個開關,今天就開始打仗,今天就開始失敗。
說得很好!
寫的很精采,佩服佩服,讓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嘆
每個人的歷練本來就不相同,失敗的定義也不同,若要執意比較,可能會人比人氣死人。
最近有一兩封聊到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觀察
分析的中肯喔
雖然我沒到口吃 ;x 但那極相似的高中體會讓我發現原來之前 覺得我們有某個難得相通相惜的層面背後 是有著這個獨特也相同的經歷 even to this today, i tried to practice my delivery when driving in the car 😉
加油~!
這篇讓我想到國中時演講比賽.
沒意願卻被老師點名去.
當時寫不出東西就直接拿參考書的內容來講.
上台講了三分之ㄧ就有快吐的感覺而停下來.
然後全校8百多個人.
就在等待我說話.
沉默了像半個世紀般的30秒後我放棄了.
夾著尾巴逃下台.
雖然說自己沒有的東西就是要突破.
可是我當時的專長是美術方面.
比賽都可以校內拿個前三名.
感覺是被老師整了.
因為我不再去她家補習英文.
我在學校很少說話.
要我去演講比賽真的是要我的命.
哇 講得真好 起立鼓掌…
這篇和上次那篇”創做”
我要貼在書桌前
失不失敗,與事件本身無關,完全取決於價值,而價值又取決於位場;因此,能把價值、立場理清楚者,也就能榮辱不驚了,可能根本沒有成功與失敗問題了,因為已超脫了。
例如,有人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當上總統了,通常應算成功了,可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他是失敗的,因為他的後代及他以後的人生,可能被多數講道德的正常人唾棄(從他個人的立場,他認為勇敢、神經大條,但對正常道德觀而言,那是臉皮厚)。
所以,許多問題是因為角度而生,換個立場,換個角度,問題自然就溶化掉了。
上帝很公平,吾人有甚麼缺陷,早晚會來索回的。只是不要等到走入人生的末尾時才被索回,像最近的王又曾那樣。因此,乘年青時多犯錯是必須的,必要的,最好在年青時把所有的錯都犯完;因為人非聖賢,犯錯失敗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只是千萬不要犯不可逆轉的錯(有人犯的錯是把命都丟了,就是不可逆轉了)。
成功的彼岸是由許許多多的鍊環串聯起來的,其中若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它就整條斷掉了,因此,成功就是一個一個把失敗的 鍊環接起來,至到全部,不能有任何一個斷掉。
写的真棒,不失败就没有练习的机会啊。对不擅长的事情,一个是把它变成不喜欢,敬而远之。一个是不断去挑战它,做到擅长为止
對於下列幾句話深深的感受與認同:
“我卻不介意自己的每一天,充滿著「中小型」的失敗。我稱這招叫「敗海戰術」。”
“但只要在心理上撐得過去,不斷的讓自己去嘗試這些挑戰,什麼事都不怕,什麼人都不管,拿自己肉身去撞那讓無數次的小失敗,每次撞擊卻都會噴出書上不會寫的華麗碎鑽,由你一人全數接收。”
“假如這世界真有所謂的「失敗的使用說明書」,一定會斥責我們,你們怎麼把 「失敗」這種好東西,拿來這樣用呢?”
“失敗不丟臉,丟臉的是未曾失敗過。失敗通常難以下嚥,但習慣了「敗海戰術」後卻如倒吃甘蔗愈吃愈甜,現在只差如何打開心中那個開關,今天就開始打仗,今天就開始失敗。”
讓我想起了獨孤求敗,敗中求勝。
很多成功的人應該都有很多「中小型」的失敗,只是他們的成功傳記中,不會如六先生一般,為了盡快的感召同樣是修行創業中的同好而寫得如此淋漓盡致的。
“現在只差如何打開心中那個開關” 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而這一天指日可待。
今天很劉墉唷
我从小到大都不敢讲话,到现在还有比较严重的口吃。
看了mr6的文章,我知道我肯定可以 改正,谢谢!
超同意
我曾經去面試一家知名公司
對方認為我意見太多
國外回來的就比較臭屁嗎?讓我覺得一輩子都要記得對方的名字
因為連發問都不可以 帶什麼人阿她
國人填鴨式教育
養成站在”安全”角度裡的墨規習性
仿佛只要出槌或犯了點錯自己就漏陷丟臉
美國人有其天真率直的特性
但這也是創造力一個重要的醞苗
而這種創造力在現今格外重要
PS.今天的文章挺有趣的:P
在我這實習的一個月中﹐終於知道﹐原來以前自己很會裝的啥都懂的樣子﹐讓別人以為我還是比較可以的﹐真是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傳統思想中潛移默化的加重了我們對面子的在乎程度。表面性的會讓人覺得我們很行﹐大多時候會忽略一些本質的東西。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會跟的浮躁起來﹐我們的想法變得要多用些技巧來包裝我們自己。而忽略了本質性的東西。
人都是懶得﹐表面上的一些技巧不會花很多力氣﹐而要去建立一些本質上的東西﹐需要花費的要很多﹐比如6先生的解決口吃的三年。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會去做的。
失敗也是一種體驗一種人如果人生都是風調雨順﹐那來到這個世上也變得沒有什麼意義可言了。
果然清涼退火,用力鼓掌!!!!!!!!!!!!!!!!!!!!!!!!!
失敗得到的往往比成功得到的多呀!(這讓我想到吃苦當吃補台灣俗諺!)失敗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從嚐過失敗的滋味。
說 6 先生有一狗票的失敗經驗
換個角度也可以說 6 先生有一座山”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的經驗
願意嘗試的人就有機會累積小的成功經驗
一點一點小的成功經驗就有機會累積成一個大成功
那些永遠以為別人比自己順遂的人
常在心態上不願嘗試
那麼他們就沒有機會看見 6 先生所謂的華麗碎鑽
讓我想到了“情商﹕這個詞語~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讓我想到前不久輸給精誠5分,今天早上慘敗給聯網還敬陪末座…..haha
Shit happens, if it doesn’t kill you, will just make you stronger.
共勉.
認同所謂的敗海戰術,雖然自己還不是適當的執行者。
談到高中,當時的經驗倒是相反的,覺得扯什麼都可滔滔不絕,反而是真正知道更多的東西以後,說話時好像經過太多思考而沒那時候順。
你好謙虛!在大陸這邊有很多的站長和站長社區,比如im286.com,chinaz.com和admin5.com,你的部落格是非大陸地區最受歡迎的站長blog –_–
6兄,你的文章愈來愈有趣了。
失敗是很好的經驗, 能抱持履戰履敗, 再戰求勝, 永不放棄的心態, 是多麼偉大的情操!
英雄出少年,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生命的「密度」。有人「數十年如一日」的過,有人「一日當數年」的過,6先生,無疑屬於後者!
看了你幾十篇文章,雖然激賞,從來也沒想過留言,但這篇敗海戰術卻一刀刺進了我內心深處。我是一個年近50的失敗者,在多次的嘗試與失敗後,信心已一點一滴的流失,不但懷疑自己的能力,更不敢回想當年的輝煌歲月,那是一種刺痛。雖然還再嘗試最後一搏,心情卻已跌落谷底。
然而,拜讀了大作之後,內心慢慢昇起了一絲希望,且逐步繞行全身。Mr. 6不是創做力過人的神,而是從敗海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人,不服輸的意志力不會有年齡限制的。
感謝你! Mr. 6
席德進說:「失敗本是生命勇猛活過的證據!!」
失敗是經驗的累積, 只要不要一蹶不振都是很OK的阿!
很不錯
感覺很像台灣的安東尼羅賓森
加油喔!!祝你成功。
我看到不只是台灣,世界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敗者。只是我覺得台灣社會對「失敗」的態度非常負面,好像成功和失敗是水火不容,要嘛只有成功,要不就是失敗。成功者完美無缺,失敗者一無是處。卻故意忽略成功的結果是由許多失敗做養分培育出來的。希望台灣有更多人能悟道6先生文中的意涵,用小失敗換取成功。
失敗最爽!我們需要更多的失敗來強壯自己的心理素質,看到六先生如此享受失敗真是舒服~甘之如飴~ 加油~~~
喬治
能剖析自己而也可以在眾人前侃侃而談的都是勇者
你在美國加州灣區嗎?
我還在舊金山
有機會聊聊吧
Amber Chen
有好多次可以體驗你所謂的那種,『中小型失敗』的機會,
可是我都逃避了..
那個開關真硬阿Q_Q
非常讚的一篇文章~認識威麟以來,看到他一直在嘗試各種試驗,雖有時不太順,然他總能在經驗累積中找出一條成功方程式,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