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層甜蜜點,平凡生活捕捉爆紅關鍵

中午走在這條挑高大堂長廊,與我們擦身而過的OL,高跟鞋「喀、喀」的踩在大理石地磚上,此此彼落的清脆節奏,響徹五層樓的挑高中庭。中午十二點整,所有的上班族約好一起放風;假如你是一個人,這條大堂走廊對你而言將會非常漫長,讓你得低著頭,急急快快的趕路;但若和一群同事踩著這條長廊外出吃飯,我們會成五人一排的隊型,有時排到二、三排,十二人的大隊,優雅的慢~慢~踱,慢~慢~走,大聲喧嚷,大聲討論,像一列沒仔細看前方的遊行車隊,也像一群走著台步的凱渥模特兒。這樣的一個「隊形」,胸前掛著同一顏色的識別證,嘴裡說著同一套的科技語言,就算其他人不小心跟在旁邊聽到幾句,也聽不懂這群人在講什麼。

走完300公尺的台步,這群人推開側門,才剛吸入第一口室外新鮮空氣,就看到前方站著三個人,彷彿三個崗哨士兵檔住去路。最右邊站著一位毛毛燥燥的T恤少年,晃著身體殷切的拍打著手上好幾張餐廳的傳單,一秒內就鞠了幾次躬;中間則是一位老態龍鍾的老人,滿臉蒼桑汗水,體味瀰漫,抱著一疊傳單和做好的便當,嘶聲力竭的叫喊,我們選走了左側,剛好被站在最左邊那位護士攔了下來──真的是一位穿著純白白褂、頭戴白色護士帽,脖子上還懸著聽筒的女護士,不慌不忙的遞出一疊傳單,說也奇怪,這一疊傳單,就這樣直接了當的「戳」進了我們這一支看似沒有破綻的隊伍中,不知不覺的我們自己還自動分發給隊伍裡的每個人;白護士發完傳單的3.5秒後,準確的開始介紹這間特殊主題餐廳,然後,好像知道我們一會提出一些白爛問題,微笑的等著、回答,然後再以同樣的微笑目送我們嘻嘻哈哈的離去。

這時候,我往後面偷看一眼,看到這位護士、老人與少年,好像開關被轉到「OFF」的玩具,少年不動了,老人不喊了,護士收起笑容,三人一起呆站著,冷冷的看著,那扇再次緊閉的大門。太陽收了起來,雲朵由白轉灰,空氣中飄飛著潮濕著欲下西北雨的因子。三人沒有交談,那些空氣因子彷彿也整個靜了下來,默默停留在三人之間的空間中。雖然我們和這三人已有百公尺遠,仍能感覺到到他們的皮膚觸毛全部張開,正在對這些靜靜停駐在他們皮膚上的空氣因子,做著某種分析與探測,然後,等待那道門下一次的開啟,送出又一批熱烈交談的上班族,然後護士又會甜美的笑起來,老人繼續吆喝,學生謙恭的打紙出聲音。只是在分析了空氣因子後,這次三人的動作與口號都有所調整,和20秒前有了一點點不同……。

我們思考,每次送走一批上班族、門再度關上後,這三個人到底在想什麼?假設他們不只想發完手上的傳單,假設他們真的是這些餐廳的老闆或股東或家人,其實他們可以發揮的地方還真多!瞧,這一群又一群的上班族,中午時間只顧著往外走,群龍無首,走得三三兩兩、零零散散、恍恍惚惚,直到開啟那扇大門,90%的人還不知道「今天要吃哪裡」;其實,今天吃哪裡倒也不怎重要,反正大家正哄鬧得愉快,吃哪裡都很有趣、都很好吃。這時候,若跑來一位小精靈,對這群人之中的某一個人說了一句「很有感覺」的話,「ㄟㄟ這位美女帥哥,來來來我們介紹這個很好吃的餐廳,今天有新菜,保證你們喜歡啦…。」對一群人的一人說,比對一個獨自走路的行人的效果還大很多。一個人或許揮揮手低頭走掉,一群人卻會熱烈呼應,大家嘻嘻哈哈中,也不知是誰做的決定,或許真的就會跑到這家餐廳去了。一間餐廳只要每天在路上拉來七~八桌這樣的隊伍,天天都可以高朋滿座。

但,這些東西若只有這位護士、老人與少年仔在捕捉,而捕捉的目的只是引一群人到某間小館消費五百元,實在太可惜!我們走出去,我們看到這三個人的互動,然後我們看到了關上門的情景,接著我們感覺到那空氣中的因子,我們看到了他們在鑽研「破綻」,以及打破那「破綻」的方式……。這些細微的蛛絲馬跡,或許可以運用在我們的產品裡

與其叫「破綻」,咱們在網路創業比較常用的字,叫做「甜蜜點」(sweet spot)。打中甜蜜點的方式有很多種,像這三位發傳單的,拚命捕抓空氣中的元素,想辦法穿過每個人心中層層的保護膜,長驅直入,直接擄到那包在最內裡的、連本人都不太認識的心,或潛意識,或人性,這,可稱作「第八層甜蜜點」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該禁了MSN,還是發展第八層?」。MSN儘管很傷工作效率,卻功能強大,若禁了它,就沒辦法享有那強大功能,若不禁,又得面臨工作效率嚴重降低、資安漏洞等等。當時寫到,網路的應用軟體可分成七層(layers),稱為「OSI Model」,MSN主要的問題是來自第七層(最上層)功能的優缺點互相衝突,既然這問題無法靠第七層的「功能」來解決,為何不能再更上一層,到第八層的「感覺」?我提出,或許可在一般軟體的七層架構之上,架設某種新的互動「文化」、某種新的「規則」,某種新的「心理口訣」。同樣一套一模一樣的軟體,可以用不同的「第八層」來修改使用情境。

而這裡所說的「第八層甜蜜點」,則是形容某一個爆紅的東西,它的甜蜜點不像YouTube是猜中給所有部落客「嵌」的功能,不像HOTorNOT是用了開放式的選單首頁功能,它根本不是押中了某個「功能」,而是押中了某個「感覺」。說到「感覺」,就會牽扯到人性的心理學、社會學、組織學。若以開一間餐廳為例,我們可以推出「好吃的菜」,讓饕客絡繹不絕,這招就好像軟體靠「第七層」,也就是靠「功能」來成功;但我們同樣也可以改善餐廳的氣氛、服務態度、點菜流程、燈光與音樂,摸中某一個關鍵點,就算本身的菜並不是最好吃,但客戶或許照樣會爭先恐後的前來消費。有趣的是,除了餐飲與服務業以外,大部份其他的大眾消費產業或商業體似乎都還沒開始大量思考「第八層甜蜜點」這檔事,包括全世界的網站,都還停留在研究「第七層」以下的甜蜜點,譬如網站推出很有趣的功能(第七層),譬如網站特別快(第二層),連線特別穩定(第四層)等等。

有趣的是,幫公司找「第八層甜蜜點」這回事,不是只有位居某幾個位子的人才能做,而是全體同仁都能幫得上一點忙。上周講到「創辦團隊」(founding team)會是一個互相尊重、互相激發潛力的工作環境以外,我們也希望團隊成員發揮在專業以外的貢獻,通常講到這種東西,在銀行就是規定所有員工都要一個月內找親戚朋友辦申辦三張新卡,在網路公司就是規定所有員工一個月要向親戚朋友賣出幾個新account,在商店則規定所有員工自己都要購買一兩張面膜,但在一個網站的「創辦團隊」中,我們要的不是那些。說到這些蛛絲馬跡,世上沒有專家,人人都是專家;假如我們渴求創新,渴求甜蜜點,最佳的靈感或許來自平常的工作伙伴各自的生活體驗,很有可能有些人每天一直接觸的正是我們渴求已久的「第八層甜蜜點」。

第八層甜蜜點之中,最有趣就是所謂「社交創業法」。這個字來自資安界熟知的詞「社交工程法」(Social Engineering),所謂社交工程就是駭客利用人類的若干弱點(而不是電腦的弱點),來設計出一套騙取網友資料或入侵機會的陷阱。創業家雖然不是駭客,但如果也能利用人性的一些弱點,包括每個人的identity、虛榮、嫉妒等等,運用「社交創業法」,來打中「第八層甜蜜點」,再輔以網路這個強大的工具,快速捏製出充滿創意的邏輯互動程式,架在人群之上,有可能創造出比其他甜蜜點更厲害的「半年內由0人到1百萬會員」的驚人成績。

有趣的是,雖然一個網站公司或許只是一個不到十人的「創辦團隊」,但在社交工程的這一塊,同樣是有辦法辦法以十人以下之力完成,因為每位同仁雖然各司所職,但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與體驗。所以在這樣的創辦團隊中,我們不斷試著從大家各自的生活中找尋靈感,希望所有同仁把生活裡所碰到的感想、事情與觀察,或許在每周一下午的Video Day,或是在平時走過那條長長的走廊時,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那三個發傳單的算計著我們,我們更能在後面默默的看著整個世界的變化。我們從空氣因子中抓取一些可能的「第八層甜蜜點」,提出來加入我們的產品,讓我們所有人都有更大的機會可以直衝雲宵。

上周文章「周一下午,為何我們要看CD-PRO2」雖然只得8人留言,信箱中卻意外多了十七封表示想加入我們公司的email,這些經驗人士、有潛力的年輕人、以及旅外的高手們,謝謝你們的支持,信件無法立即回覆也請先見諒!目前希望優先錄取的是Java技術高手,但仍隨時歡迎各位高手們繼續提供關於第八層甜蜜點的建議,畢竟最後「甜蜜」到的,不只是我們這個「創辦團隊」,最後,也是全球的使用者可以多出一個真正「甜蜜」的產品可以享用,就像這棟大樓旁開出一間真正的超好吃的餐館,誰不樂見?

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