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Live上線!Yam天空直攻「直覺式Web 2.0」

BlogLive是Yam天空這周推出的一個重大新產品,正式一點的來說,它是一個「圖像型的RSS訂閱、閱讀器」,但與其這樣硬邦邦的稱呼,不如稱它是將部落客「擬人化」的大平台,或如它自己形容的──「活生生的部落格社交網路」,請看這裡這裡示範。BlogLive是一個置於部落格版面裡的插件(plug-in),畫出一個草原,有很多小動物在裡面走來走去,猛地一看有點像台灣的迷你窩,但他們想藉這圖像介面做的事,顯然又遠遠超過迷你窩的聊天和虛擬裝飾。

每一隻小動物,都代表一個部落格,若在牠頭上點一下,會在右下角放大,列出可對這部落格做的事,只要點選「看新文章」,旁邊就直接跳出透過RSS取得的最新文章給你看。每一隻動物的「暱稱」一有更改,馬上就在其他地方顯示,因此就像Windows Live Messenger暱稱一樣可以拿來當作和朋友發佈最新狀態的工具。我們也可以「訂閱這個部落格」,所謂「訂閱」,就是將這隻動物收藏到自己的草原罷了。此外,還可以看「還有誰也訂閱這個部落格」、「這個部落客還訂閱誰」,按了以後,直接就在這個草原上畫出其他好幾隻小動物,分別代表著被訂閱的部落格。如果嫌這個草原太亂、動物太多?可以像大新一樣將部落格分成Flash類、部落格類,只要滑鼠移到下方,就會跳出選單,按下去,就可以直接跳到相關分類的草原,如果嫌草原依然太亂、動物依然太多?好,只要按右上角的「集合」,嗶!所有動物馬上排隊站好,中央伍對齊,再按「解散!」又全部自顧自的走起來。別看動物胡哩亂走的,其實每個人走法都代表他部落格的狀態,有新文章的,和沒有新文章的,常常更新的或不常更新部落格,它的小動物都會呈現不同的動作與表情,目前有二十隻動物、五個場景。有興趣的,還可以點選BlogLive小故事,原來這些都是有故事的……。

這個有趣的「插件」可以以兩種方式插上去,一種是放在部落格的摩天大刊頭,一種是輕輕鬆鬆放在傳統的邊欄。目前除了yam天空部落本身,以及自己的部落格外,刊頭插件還可以置於樂多日誌、MSN Spaces,而邊欄則可以放在無名小站(VIP會員)、Yahoo!奇摩部落格、樂多日誌、Xuite、PIXNET、UDN網路城邦、東森Bloguide、新浪部落。這是「搬家」嗎?不是,BlogLive顯然認為自己與其他BSP的關係是「開放」的,希望部落客無論在哪裡開格,都能「領」一塊BlogLive裝到他自己的部落格,並不獨鍾天空部落,不過,唯一還是得先做的,就是加入Yam會員帳號。

據相關人士指出,BlogLive的計劃與發想皆已有半年以上,今年四月的BoF首次曝光場景第一版,當時負責BlogLive計畫的大新曾經上台,提到天空部落未來可能走向更有趣、好玩的BSP路線,而BlogLive整個開發時程,從BoF後開始,七月進入封閉測試,直到最近才正式開站。據說,BlogLive還不是Yam天空最近唯一的新產品,這個月(八月)Yam天空還會發佈一~二個和部落格有點關係的「驚喜產品」,至於是什麼,可能等幾個星期就能看到。

深析BlogLive,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切入,我覺得它最大的創舉於兩點可略括。BlogLive針對這兩點,做出了很棒的創意。

第一,就是「部落格社群化」這回事。目前無論在美國、日本、韓國還是台灣(據說中國大陸比較不明顯),社群網站就是社群網站,部落格提供者(BSP)就是部落格提供者,兩者是分開的,各玩各的。社群網站自從2004年由MySpaceFacebookBebohi5給摸出甜蜜點,讓一些人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BSP當然想起而效尤,尤其是在台灣,還沒有出現任何一個超過30萬會員的成功社群網站,所以BSP更躍躍欲試想要自己烘焙出社群甜蜜點,但,如果把社群網站比喻成一棟熱熱鬧鬧的大學宿舍,每一間房間門都開著,人來人往、熱熱鬧鬧,一個高人氣的網站簡直就是渾然天成!但BSP想轉型卻沒這麼簡單,每個部落格就像一棟棟清幽獨立的別墅,部落客也希望他的部落格就像一棟棟清幽獨立的別墅,好處是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設計自己的花園,不過若不用心經營,誰都不會發現你的小小獨棟別墅。

目前,部落格唯一的社群元素,幾乎就只限於索然無味的「好友名單」無名小站的好友名單只能放站內的人,而其他大部份的獨立部落客則以blogroll的方式,也就是隨興將常看的部落格超連結丟在部落格的邊欄。就這樣,沒了。所以,有一派創業家試著挖這一塊,如Lifesterblog想直接做一個親近部落客的社群網站(即以部落格寫作為主要社群元素),也有另一派打算直接透過邊欄插件小工具,切入每個人的部落格,如MyBloglog試圖在這些串連的部落格之上建構群組(community)。當然還有創業家索性跳離部落格架構,另外開一個自己的網站或網路服務自製聯播如Pala88。但,這些仍尚未有效的把分散在各處的部落格「連在一起」,連得和社群網站一樣的「緊」。

現在,BlogLive用一種創新的方式,將所有部落格連在一起。假如無名小站的好友名單被視為它最近仍能保持會員黏聚力的最後武器,同理思考,如果BlogLive真的成功了,應也能為整個部落格圈子增加一些「人黏人」的力氣,不但部落客黏部落客,說不定也能黏來其他無心飛過的網友,尤其是每天看彎彎的那13萬人。若說台灣現在有1萬個部落格,說不定BlogLive可以發揮網路效應,讓部落格總人口在一年內再狂漲兩倍,明年或許將有2/3的部落客的邊欄掛著BlogLive。

第二,BlogLive做出了「直覺式Web 2.0」(intuitive Web 2.0)。它把一個目前還無法普及的Web 2.0元素(RSS),透過已被證明的Web 2.0元素(社群黏結、IM暱稱),架在一個已成熟的人潮之上(部落客),但最重要的是,它為這些艱深得怎麼記都記不起名字的元素,包了一層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圖像介面。或許此法還真的將為RSS找到一個很好的出路。從BlogLive開發團隊的人力編制,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批「直覺式Web 2.0」的創意可以怎麼分工──1.5個後端工程、1個前端Flash工程、2個視覺設計,總共4.5個人力,前端就佔了3位,而且領導者大新自己還兼任前端Flash設計高手。

「直覺化」可能成為Web 2.0的大救星。Web 2.0有些元素備受期待,但一直沒辦法普及到一般大眾,這段technology gap等得還真是有夠久!因為Web 2.0的元素充滿了太多的強迫學習,重度使用者熱愛網路科技,尚還可以勉強強迫自己下tag,強迫自己要到社群書籤網站收書籤,甘之如飴,久而成自然;但其他人呢?裝IKEA桌子的時候,連看說明書都懶的看,如何請他們自發性的在電腦前學新的Web 2.0元素?有些新公司如RojoAlestiAwasu,都號稱要做出非常簡單、非常有趣的RSS reader,但使用者仍然要先學會什麼是RSS,整段使用過程相當的生澀無趣,使用者不爽的問:我們使用電視搖控器,難道還要學習佛利葉轉換或握手訊號嗎?每次使用還要在提醒一次自己上次是怎麼用的嗎?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教學,也不是更多的Web 2.0垂直市場應用,而是直直接接、簡簡單單、呆子都不會走丟的「直覺Web 2.0」

當然,有人說,Web 2.0不用救了啦,不行的元素總是會自然被淘汰,然後還有其他元素起來,就如我在新一期《數位時代》提到的「網站之死」,網站可以死,但創業計畫不必死;淘汰了網站,自己還可以再做一個新的。就像Wiki的願景第一次由Ward Cunningham喊出來的時候是在1994年,但維基百科也等到2000~2001年才正式出道,而且維基家族中目前就只有維基百科成功而已,好多其他元素和其他維基都一起互相陪葬了。話雖如此,Web 2.0儘管不必救,但裡面很多很有趣的元素,難道就讓它這樣不見嗎,就讓它只在一小撮群眾熱一熱之後就沒了嗎?

所以,我們很高興看到BlogLive的出現,並期待它會帶來其他更多的「直覺式Web 2.0」風潮。Yam天空會如何處理這個有國際水準的不錯的新產品,而這新產品又將如何為台灣已成熟的部落格界帶來新的影響?且讓我們靜坐觀賞,也如我一直期待的,有一天看誰能將這個BlogLive服務推到海外,成為華人世界第一個成功推到海外大眾市場的互聯網產品。

76 Comments